中职道德教育对培养全面型人才价值与对策探讨

2022-03-02 15:08周桂珍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13期
关键词:德育课专业课德育

周桂珍

(钦州市卫生学校 广西钦州 535000)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是教育工作的主体,更加强调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各级院校,尤其在职业教育入门阶段的中职教育时期,要加强对德育课程的理解与执行力,争取做到专业课与德育课的积极融合,互相促进,追求更好的中职教育品质。但结合实践来看,一些地方的中职学校在专业课与德育课融合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课程开展不够紧密、重文化轻德育等问题,甚至一些中职学校将德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脱离,并一味削减德育课课时,加重“重文化、轻德育”的教学风气[1]。本文立足于上述问题,总结中职学校专业课教育与道德教育联合的现状,找寻问题,提出对策,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一、重要性

1.专业课与德育课的有机融合推动德育工作进步

道德品质是立人之本。当代中职生具备独立的人格和思想,他们中绝大部分人处于校园人文素质教育的辅助塑形阶段,该时期的道德文化渗透程度将决定中职生们未来的职业道德素养高低。专业课作为当下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其应当主动与德育元素相结合。二者的有机融合为德育课程的落实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舞台;结合专业课内容为引,能够使德育课程脱离以往纯理论“枯燥、无趣、难懂”的刻板印象,推动德育工作进步,帮助当代中职生更好地塑造价值观,提高个人品德素养。

2.专业课与德育课的有机融合推动专业课程教学

专业课的学习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许多中职生选择专业时,可能是一时的兴趣使然,可能对本专业有一定的了解,但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部分中职生面对学习的困难,可能会逐渐丧失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忘记报考本专业的初衷。而专业课与德育课的有机融合,以德育教学为推手,使中职生明白本专业对社会文明发展的积极意义,同时培养其勇于攻坚的学习韧性,有助于当代中职生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坚定不移地踏实学习,磨练技术,最终摘得学习硕果[2]。

二、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

目前国内一些地区的中职学校仍旧存在着“重文化、轻德育”的不良教学氛围,认为开展德育课程是“无用”的,其浪费的是专业课的宝贵课时,会“影响”到专业课的授课节奏,导致学生们的专业课学习受到影响。归根究底,还是因为中职学校并未营造良好的德育教学文化氛围,未能将德育课与专业课进行良好的融合,导致道德课与专业课的融合存在“割裂感”[3]。

2.授课形式单一

一些中职学校在德育课与专业课融合后,被德育课既往的授课模式左右,将整个融合课堂变为传统的理论讲授式课堂,教学方式也被德育课影响,“回退”到理论讲授式课堂。而纯理论课堂是由教师为主体,首先不符合新一轮教改要求“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精神指导;其次,理论式课堂不利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升,更加枯燥、晦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最后理论课堂道德教育犹如“大鼓书”,德育理论像是“说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有提升,且德育课程教学的张力不足,最终只会导致教学流于形式,最终专业课与德育课各自发展。而脱离了专业课的教学舞台,德育课必将管理组织困难[4]。

3.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中职学校德育课程的开展,更多是集中于课堂进行的纯理论式教学。在既往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关于德育课程教学品质的升华难以找寻到突破口的原因,正是在于无人敢打破这种常规化的教学理念,从而将德育课程“上”成了一门“纯”理论课。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无法由理论课很好地向实践课转化么?其实不然!但受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与学生无法跨出实践的那一步,导致中职学校德育课程“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成为常态,并“拖累”课程质量,让中职学校德育课程始终无法齐平专业课,成为有趣的一门学科。

三、解决对策

1.提升认识

(1)提升教师认识:德育课程的开展需要依靠教师进行教学引导工作,对此需要率先提升教师对该项工作的认识。中职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召开定期培训的方式,要求各位专业课教师与德育课教师参会,邀请专家学者莅临培训,向诸位教职工宣传专业课与德育课融合在新时代中职教育发展中的必要性,分析该项工作的开展优势,逐步瓦解部分认识不到位教职工对该项工作的认识。还可通过将专业课教研组与德育课教研组并组的方式,增进双方互相了解与学习的机会,便于后期共同探讨教学融合的方式方法。另外,要做到完善制度,并健全配套的绩效考评机制,以此促进各位教职工认识与响应制度积极性的提升。

(2)提升学生认识:中职学校可要求教师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融合德育元素,使学生逐渐适应这种学习模式。另外,中职学校在学生的入校阶段就要求每位专业课教师将首课与德育课程的关联、必要性进行讲解,强调本门课程与道德教育的契合点,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使学生明确该门课程与德育元素之间本身就十分“亲密”,进而不抵触课堂中随时的德育元素融入环节。班级辅导员要加强中职生道德素养建设,在每次班会均强调中职教育与道德教育不可脱离、互相依赖的关系。另外,通过校园网文章宣传、团建党建活动等加强校园德育文化的营造,让学生更好地走进道德教育。

2.丰富授课形式

专业课与德育课的融合不能一味依赖理论式讲授,而是要积极吸取专业课中一些先进的教学模式,如问题导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通过提出道德情境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讨问题的答案,教师从旁引导,强调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教师作为教学服务者,要充分发挥从属价值。另外,案例式教学启发我们,在德育教学环节可以通过摆案件的方式,如观看案件信息、视频等方式走进案件,进而激发中职生共情,进一步认识到道德教育、品格塑造对未来其踏上工作岗位依规依法开展工作的重要性。还可通过辩论带、读书会、表演等方式,融入专业场景与知识,开展形式更加丰富的道德教育工作[5]。有条件的学校可将德育课程由校内延伸至校外。例如,安排某专业学生以旁听的形式参加法院对同行职业犯罪案件的判决。通过这种教育形式,对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观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借助法律的威慑力帮助中职学生塑造基本的职业道德底线。这类教育形式有助于升华中职学生的德育课程质量。

线上教学亦是理想的德育课程开展方式。疫情时期,我国网课模式也愈渐成熟,在中职学生的德育课程中引进互联网元素符合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通过互联网进行德育教育,具备的优势有:德育资源的采集与利用更加高效与便捷、上课效率更高、能够随时进行德育教育而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本文认为,发展基于信息化平台的道德课程应当将之与问题导向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等先进教学模式相融合;借助信息化平台的教学优势更好地开发德育课堂。本文认为,善于利用信息化平台能够更好地满足上述新式教学方法的教学要求。如问题导向式教学法中长期存在的一项不足之处在于,课前自习阶段,线下教学时期教师无法识别学生的自习质量,无法掌握自习节奏;而基于线上教学平台,教师能够通过随时建立询问机制,并通过线上发送习题的方式,及时掌握课前问题的布置合理性及学生自习情况,便于后续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各教学环节的开展质量。将线上教学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搜寻并引经据典,丰富课堂品质;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观看示教资源,更好地理解德育课程中的相关概念,让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通俗易懂,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共情能力,提升课堂感染力,提高学生塑造、雕琢自身道德品质的积极性。

3.实践与理论的大胆结合

改变中职学校德育课堂授课理念,打破德育课堂“纯理论课”的固有刻板印象,是现阶段德育课教师们应该关注的教学改革重点。德育课由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过渡虽然迫在眉睫,但也不能一蹴而就。教学理念的科学过渡需要遵循延伸性、契合性、相关性三大基本原则。“延伸性”就是要保障道德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是理论课程的延伸,道德教学实践活动的主题不应该跳脱教学大纲,要正确看待道德教学实践活动,他不是教学主体,而是一种开展形式丰富的助教工具,它是为理论服务的。“契合性”是要保障道德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要符合当下的教学现状,是为学生现阶段“量身打造”的教学活动,而不应过于超前,或让学生对当前的道德教学知识点产生困惑。“相关性”就是要保障道德教学实践活动的规划要符合学生的专业属性,最好契合学生未来的职场生活。基于这三点,这里以护理专业的学生为例,针对该专业的学生开展道德教学实践活动的方式可以是:前往养老院为老人进行基础的护理指导与健康指导,以培养仁爱之心;在此次疫情中根据地区防疫需要参加志愿抗疫工作,以培养为人民服务之志(疫情是很好的道德教育素材,医护人员面对危险逆流而上的勇气,值得后人学习;在抗疫实践中,带领护生用实际行动向抗疫一线的医护致敬,有利于护生早早地明确肩上责任之重大,了解自身专业的伟大,早早树立其为人民服务的觉悟)。笔者认为,只有将德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融合,才是道德教学理念未来发展的唯一出路[6]。

4.其他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的开展还可以结合其他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当然,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清晰把握德育课程的教学地位,要将德育课程作为其他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引领者”[7-8]。这里同样以护理专业为例,在该专业中,学生们还需要学习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包括但不限于卫生经济学、公共事业管理、医学伦理、医学法律等相关课程。在实际教学中,这些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并不突出;但是当德育课程作为“引领者”融入到这些课程中去时,如德育课程中强调的“弘扬医者行医求仁之美德”,就可以很好地统领医学伦理、医学法律、公共事业管理等课程的学习,属于为这些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定下一个学习基调,更好地推动这些课程的学习[9-10]。借此又联想到,在中职学校德育课程实际教学阶段,可以依靠“党建引领”推动教学内容的开展,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甚至将道德实践课程与党建活动相结合,进而迸发出不一样的教学火花[11-12]。

在未来,校方还需进一步重视德育教学人才的培养与招纳。对外要构建周期性、常态化的教学培训机制,加大对校内德育课程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对外加大人才招聘力度,尽快建设教学人才梯队,保障中职院校内部德育工作更高水平地开展。另外,校内需要建立新的教学研讨机制,将专业课与德育课研讨小组合并,保障任何的教学模式研讨、教学方法研讨,必须建立在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绑定、相融合的基础上,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避免德育工作成为“一家之责”。

结语

中职教育中专业课与德育课的有机融合,是时下教改的重要工作,也是中职教育未来的重要方向。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认清前方道路,积极分析现下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积极改进教学弊端,努力提升认识、丰富授课形式、深耕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方法,争取更好地开展德育课程,培育德才兼备的现代社会全面型应用人才。

猜你喜欢
德育课专业课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运用对话教学增强德育实效——浅谈对话教学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应用
对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标准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