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麟
(上海市静安区市西小学 上海 200040)
《雾在哪里》是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雾在哪里》《雪孩子》3篇课文。这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又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本单元课文侧重于体现想象之美。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雾把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呈现出大雾笼罩下世界一片朦胧的奇妙景象。作者赋予雾以孩子的语言,把大雾笼罩称作“雾藏起了世界”,把云开雾散称作“雾藏起了自己”,故事幽默有趣,语言幽默活泼。
二年级学生处于前运算阶段到具体运算阶段过渡区间,开始形成逻辑思维能力,但是推理整合能力较差,因此有效提问策略的设计要从儿童实际情况出发,降低推理整合有关的问题的难度,以显性内容为主设计概括型问题;结合文本启发思维和想象,设计演绎型、开放型问题。
因此,学习目标设计如下。
学习目标:
1.认识“雾、淘”等12个生字,会写“切、岸、屋”等3个字。
2.理清故事内容,了解雾将大海、天空、城市等事物依次藏起来以及藏起来后世界一片朦胧的奇妙景象。
3.朗读课文,感受“雾”说话时的语气,仿照课文句式想象说话,体会“雾”的淘气、顽皮。
学习重点:创设情境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
学习难点:结合生活经验仿照句式想象说话。
二、立足学生心理特点,设计精准问题逆向教学设计关注教学的三个问题,到哪里去?怎样到那里去?怎样才能实现目标?从这三个设问便引申出教学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确定预期结果;第二阶段选择评估证据;第三阶段设计学习过程,这三个阶段是进行问题设计的关键[1]。问题的设计,要符合二年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在教学本课中,我主要围绕雾“淘气”和“藏”来进行课堂提问设计。复述型问题常用“是什么”“怎么样”一类文字引出,一般能直接从教学内容中找到答案。如在整体感知部分,让学生通读全文,想一想在作者眼里雾是怎样的?以此让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阅读课文,找到课文中的关键句。
教学片段一:
二、整体感知,体会雾的特点1.出示学习提示,指名读要求。
学习提示
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
标一标:自然段号。
想一想:雾是什么,它是怎么样的?
【问题类型】:复述型问题
【提问策略】:
提问和文本相契合,直接从文本中找到答案。
【设计要点】:自读课文,提问中强调“在作者眼里雾是怎样的?”信息,让学生能够边读边思考。
将主问题设计为概括型问题:“雾来到了哪些地方?”将课文标题中“雾在哪里”问题设计,转化为更贴近二年级儿童“最近发展区”,在文本中更具象,能直接被学生找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子问题:
雾“淘气”的表现有哪些?
雾把什么“藏起来”了?
采用不同类型的有效提问策略,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进行朗读,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在读中悟,在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概括型问题要求学生从已有的事实中抽象出概念,淘气的雾先来到海上,再来到岸边,最后来到城市的上空。先引导学生归纳出雾来到哪些地方的句子,对比上下文确定雾来到的地方,再引导学生思考,确定范围更大的表述地方的关键词,帮助学生解决在范围划分上的困难。
教学片段二:
2.学习第一自然段,学“淘”。
(1)指名读,识记生字“淘”,理解“淘气”就是顽皮。
(2)齐读第一自然段。
3.快速读课文,找一找淘气的雾去过哪些地方?用划一划横线找到的句子。
4.淘气的雾来到了哪些地方?
【问题类型】:概括型问题
【提问策略】:提问和思维相结合,根据归纳的要点找出关键词
【设计要点】:
·先归纳出雾来到哪些地方的句子,对比上下文找准地点。
·引导学生思考,确定关键词。
三、结合文本反复结构,情境趣味识字童话赋予主人公生命力,让课堂充满情趣,师生平等,沟通和谐,让彼此感到快乐和心灵的愉悦,学生因为童话而喜爱阅读。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阅读和思考习惯是至关重要的,本课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后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仿照课文句子说一说雾把它们藏起来之后的景色,通过想象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切身体会,来理解文章中雾把东西藏起来时的情景,以及雾散后的情景。
同时教师应注重朗读指导,让学生尝试揣摩雾的心理活动,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并在停顿、语调、语气上进行指导。
教学片段三:
三、探究文本,展开想象,学习表达1.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指导朗读,读出雾淘气的语气。
(3)它做了什么呢?
1946年,鉴于“过去和现在的经验都证明,青年团是党的有价值的助手和后备军”[4],中共中央根据人民解放战争的新形势和满足广大青年积极分子的进步要求,试建青年团组织。1949年,中共中央正式颁布了《关于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决议》,继而召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鉴于中国革命的任务即将结束,生产建设的任务已经到来,毛泽东亲笔为大会题词:“同各界青年一起,领导他们,加强学习,发展生产。”为共青团工作提出了任务,指明了方向。
(4)结果怎么样呢?
【问题类型】:分析型问题
【提问策略】:
提问和情境相结合,理解语句表达的意思。
【设计要点】:
·理解文章是按照雾是怎么说、怎么做、结果如何进行有序表达。
·体会雾把大海藏起来后,景色发生变化的想象之美。
2.学习三、四自然段
(2)交流。
生:蓝色的部分写的是雾说了什么,红色的部分写的是雾做了什么,黄色的部分写的是结果怎么样。
师小结:这两个自然段都先写雾说的话,接着写雾做的事,最后写景色的变化。
(3)刚才雾要把大海藏起来。现在它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
(4)景色发生了什么变化?理解“霎时”,随文识“暗”。
①霎时:时间短。近义词:一瞬间,突然。指导朗读。
②暗:光线减弱。
(5)男女生配合朗读三、四自然段。
(1)淘气的雾不仅飞到了海上,还来到了岸边,自己读读第六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的内容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有什么相同之处。
(2)交流。
生:第六自然段跟三四自然段一样,先写了淘气的雾说了什么,再写他做了什么,最后写结果怎么样。
(3)指名读第六自然段,你知道雾把什么藏了起来?
(4)随文识“街、梁”。
①联系生活经验学“街”。
②借助图片,理解字义学“梁”。
四、勾连生活与文本,体会童话想象幻想性是童话最独有的特点,即使童话分为很多种类型,但是它们的核心都是幻想,童话倚靠幻想才有了千变万化的人物[2]。通过归纳整理文中的几个重点句子,指导学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出示几张相关的图片,注重知识的勾连,结合语文园地七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参考图片内容,仿照课文语句进行说话练习,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增加创造性的提问,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解决题目在学生心中留下的疑问“雾在哪里”,丰富学生认知。
童话教学异于其他文体的教学,主张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阅读童话故事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而体验式教学主张让学生用心经历童话,将自己融入整个童话故事。演绎型问题能帮助学生融入故事情节,要求学生从已有的抽象概念中答出具体表现。在学习第六自然段,通过理解关键词“甚至”,学生能出初步体会雾之浓、范围之广大,进而体会到“一切”指的是所有景物,链接生活思考开放性问题:城市里的一切都看不见了?会怎么样呢?由文章的阅读,转入对自己生活体验的思考,进一步体会“雾的淘气”。以问题为引,抓住关键细节提问,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思考过程循序渐进,学习过程环环相扣,紧密相连。
教学片段四:
1.语境中理解“甚至、一切”,范写“切”。
(1)读准“甚至”。这两个字都是翘舌音,齐读。
(2)指名读句,前后对比,体会动静。
(3)范写“切”,理解 “一切”是指全部事物。切的第二笔是竖提。
2.现在所有的一切还看得见吗?都看不见了。
【问题类型】:演绎型问题
【提问策略】:
提问和情境相结合,感受“大雾笼罩的景象”。
【设计要点】:
·抓住“甚至”体会前后词语的动静变化。
· 联系上下文理解雾把所有景物都笼罩住,感受雾的“朦胧”与神奇。
3.指导感情朗读。
(1)关注顿号,读好停顿。
(2)带着理解读好“甚至、一切”。
4.联系生活思考:雾来到上海,会怎么样呢?
【问题类型】:开放式问题
【提问策略】:提问和思维相契合
【设计要点】:
通过对“雾”的理解,展开想象,体会雾的淘气与想象之美。
5.迁移运用,关联积累
(1)出示语文园地七识字加油站,复习词语。
(2)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地方和句式,说说雾来到了什么地方,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景色如何变化?
师示范:雾来到了海滩,说:我要把海滩藏起来。于是,它把海滩藏了起来。无论是椰树,还是贝壳,都看不见了。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的过程。本节课主要是采用具体情境引入,运用了各种“有效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关键词语,梳理文章脉络;并能仿照文章句式,借助连接词有序表达事物,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文章的大意。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一是能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体会雾的淘气;二是边读边思考,理解文章按照雾说了什么,怎么做,景色发生了什么变化的结构表述,并照样子说说雾还来到哪里,当时的景色怎样;三是结合具体情境与生活经验。
学生能在学习中步建立初关于童话故事的文体意识,在反复的篇章结构中识字,结合生活情境去感受、想象,指引学生找寻童话创作的源泉,培养良好的阅读思考习惯,将课堂上老师的提问策略内化提升“自我提问策略”做准备,在高年级童话阅读中加以应用。
教学设计中,教师设计一个贯穿文本的大问题非常重要,同时要时刻警惕“问题”底层逻辑的合理性,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不断反思自己提问是否精准,在提问时是否发生了问题转移、指向不清楚等现象,在大问题的设计有效提问的子问题,始终围绕文章的中心进行问题设计优化问题层次的结构,紧扣教学目标,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启发思维。在问题设计中,以问题为主导,穿插识字方法指导,课堂在问题推进中保证低年级课堂识字效率,兼顾课堂的趣味性和知识迁移性,鼓励学生能够将问题思考的方法运用到其他童话故事的自主阅读中。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尊重儿童,珍视童年期对于儿童生命历程的意义,尊重儿童在课堂中表现的童真,尊重学生多种多样的答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让童话带着儿童进入美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