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契约理论刍议小学班级管理的创新实践

2022-03-02 14:18张永生
新课程 2022年7期
关键词:契约师生关系师生

张永生

(甘肃省临洮县辛店镇前川小学,甘肃 临洮)

“心理契约”(psychological contract)是西方 OB 领域与HRM 领域于20 世纪50 年代所提出的一种全新现代化管理理论。经西方学者研究发现,心理契约属性具有一定的期望性,其特点在于强调一种平等、互利的关系。而其中所涉及的具体问题,也多为组织中的共性存在问题。从社会性的角度来讲,学校班级管理,其主体都是一个具有微观性的独特组织,其中也势必会涉及诸多有关心理契约的问题。

一、改善教师教学及自身成长

从班级管理的角度来讲,教师一定要注意到心理契约的双向性,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做班级的管理者,同时也要形成有效的心理契约双方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维护师生之间的组织性与契约性,同时还要重视与学生的平等沟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班级管理心理契约的合理性与共同性心理气氛,防止学生因理解水平局限性与知识阶段性变化所产生的心理契约破坏现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则应通过更多的途径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教育素养,在实际的交流过程中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从而逐渐成为心理契约关系中的引导者。

二、提高自我效能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马斯洛认为:“在人的需求关系中,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往往是影响人们生存状态的两大重要因素。其中保健因素包括工作条件、工作收入等,若这些因素无法得到满足,人们则必定会产生不安与不满的心理情绪,而当这些条件得到满足后,则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人的激励情绪效应。成就感、认同感以及个人价值,都属于人类在工作状态中的激励因素表现,这些因素在得到满足后,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组织中成员的积极作用,同时还能使其创造出更多的正向价值。”

从这一角度来看,学生的保健因素则属于最底层的价值需求。而在班级管理中,心理契约更倾向的则是激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激励因素,通过满足学生的理想追求与个人认同感等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自我效能。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也应逐渐以心理契约为导向,改善传统的班级管理日常细节、班级管理计划以及奖惩制度等规章制度,从而提升学生的激励效应。

三、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和谐关系来看,心理契约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是促进师生有更多的了解机会,从而通过有效的良性师生互动,不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此实现师生双方共同的心理期待。与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不同,心理契约更注重双方之间的公平性,从而通过有效的双向契约,实现彼此之间的共同约束关系。这样的师生关系所体现出的是心理与人格的平等对话与有效沟通。这一特点也直接取代了教师在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中的“一言堂”现象。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中,教师往往会通过自身的权利优势与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更多的规范性约束,这样也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言谈举止选择与权利选择。因此,在通过心理契约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应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形成一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合作的师生可持续发展关系。

四、构建生命共同体良性发展

从公共属性上来讲,班级是学生的“社会生活范围”。因此,在这一范围中,师生更应形成一种基于共同愿景、共同情感之下的生命共同体良性发展状态。心理契约在班级管理中所体现出的主观性,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合理化心理需求与心理希望,更能够关注到学生个体的隐性需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自身的人格需求与尊严需求,在常规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强化学生自身的合理化发展,并且在心理契约的视角下注重班级管理中行为层面与心理层面的相互引导,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关系情感体验,以此让学生逐渐增加对班级的“社会生活范围”认同感与归属感,逐渐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将班级视为自身的主体生活范围,以此实现个人愿景与班级目标的有机结合。构建这样的师生生命共同体良性发展关系,能够促进现代化班级管理实现团队精神的打造与班级文化的构建。

综上所述,如何对班级心理契约进行准确把握和及时动态调整对教师来讲是一个挑战,这更需要教师具备高度责任感,并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来应对。而对于小学班级管理,则应在心理契约理论的基础上,坚持以“人本化”“教练式”的教育形式,逐渐引导学生感情性与动态性的长效性发展。从这一角度来看,将心理契约应用到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不仅符合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潜在能力与综合意识,同时更符合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

猜你喜欢
契约师生关系师生
一纸契约保权益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新疆发现契约文书与中古西域的契约实践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解放医生与契约精神
《项链》里的契约精神(上)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