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娇梅
(上虞区盖北镇中心小学,浙江 绍兴)
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探究式的、理解性的学习,关注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当前教学理论的研究热点。而深度学习理念进一步诠释了教与学的关系,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教师与学生并非对立或对应的关系,而是一种具有相融性的一体化关系。从深度学习到深度教学,既得益于教与学关系的一致性,同时也是由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局限性决定的。那么,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基于深度学习理念,教师应如何在教法上做出应变,提高教与学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以切实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当前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
深度学习是一种面向真实生活情境和复杂技术环境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它注重让学生沉浸于知识的情境和学习的情境,强调批判性思维,注重实现知识的内在价值,建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获得有意义的知识接受过程逐步占据课堂改革的主流,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让学生获得与传统教学不同的学习体验,改变学生固有的学习观念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深度学习理念与现代教育观有紧密的联系,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理念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对教师的教法转变提供了新的思考。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在新课改理念引导下,教师的教法已初步彰显出多样化的趋势。对语文教师来说,课堂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的场所,更要让学生深入体会到语文知识的内在价值,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另外,在语文教学中也会出现各种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知识理解的浅层化,这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因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让其积极践行深度学习理念支撑下的自主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才能真正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基于此,笔者将从教法多样化、评价主体化两个方面入手,对深度学习理念下的教师教法的思考和变化展开具体阐述。
教法多样化是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必然结果,从学生观的角度来看,每个学生都是发展中的、具有个性和独立意义的人,学生不同的个性和能力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并在教学方法上做到多样化。从教师观的角度来看,教师的教法多样化是其履行终身学习和教书育人使命的必然要求,唯有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发展,才能让课堂发挥出教育的最大价值。可见,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来改革当前教学、落实深度学习理念具有深远意义。
具体到语文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从自身入手,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法。比如,对于教学中的学困生,教师应以兴趣教学法为指导,通过多媒体情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尤其是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应结合诗词意境,结合图片、音乐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丰富的联想,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应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有针对性的教法,以发展学生的个性。比如,在教学中采取任务驱动法,为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引导下逐步体会到语文知识的价值和意义。如此一来,教师多样化教法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
深度学习理念不仅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奥秘”,更要求教师在评价上做出适应性转变,为高质量课堂提供可靠的保障。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师生情感互动的有效载体,更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学生形成批判性意识的有效途径。从传统的教学实践来看,评价虽能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但评价方式的单一已然成为阻碍课堂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深度学习理念下的课堂要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自主意识和发展能力,就必须重视教学评价这一环节。
具体到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推动评价机制改革,切实做到评价方式、内容的主体化。一方面,教师应丰富评价角度,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表现、个性、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测评,并倡导互评、自评等方式,积极肯定学生的优势,指导其不足,以让学生初步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另一方面,教师应在语文活动中加入“即评”的环节,让学生对语文活动中涉及的传统文化展开批判性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如此一来,能够让评价环节与其他教学环节建立有机联系,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综上所述,以深度学习理念为指导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既符合新课改精神,同时也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深入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时刻关注课改新动向,创新教学方法,以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大放异彩,切实落实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