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辉
(灵台县独店镇告王小学,甘肃 灵台)
语文既能够教会学生语言文字,又能够通过其内容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语文所特有的德育属性。教师以个人魅力为导向,形成榜样示范作用,带领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并不仅仅是通过班会课、道德与法治课的内容强调,更需要借助各个科目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不同科目的魅力,也能够结合自身成长受到启发,进而提升自身的思想素质。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科目,也是学生学习为人处世、沟通交流的基础科目。
大多数小学语文课文会将作者的真情实感或思想体现在文章中。而学生通过阅读文章能够感受到其中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将这些道德风范运用到自身的生活中,通过学习文章内容、运用文章内容,进而学会沟通交流、为人处世。教师可以在分析课文内容时,从优秀道德品质的角度对课文中不同人物角色的心理活动状态和行为习惯等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主要针对其做出不同行为时的内心思想状态进行剖析,了解其性格和思想的闪光点。在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后,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在实际生活中挖掘内在因素,在仔细观察生活和深刻理解课文内涵时快速抓住相应的德育内涵。课文内容是开展渗透工作的依据,为实现渗透内容的有效拓展奠定基础,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延伸与拓展,以自身生活经验和课文内容为出发点,思考其在平时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德育知识,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苏教版教材有诸多类别板块,如反映学习生活、写景、写事物、写人物等,不同的文章类别能够给予学生不同的启发。在反映学习生活类别中,学生能够发现自己身边的小事所蕴含的情感以及各项美好品质;从写景的文章中能够激发学生奇特的幻想,感受大千世界的同时开阔眼界;在写事物、写人物的文章中,学生能够学到不同的人生道理、科学革命精神等。以不同的类别来激发学生潜力,启发学生思维,给予他们美好的启迪。大部分文章类别可以通过题目内容判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在讲解课文内容之前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标题,结合标题和文章的中心思想设置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带着疑问阅读课文并分析问题的答案。在分析标题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针对标题内容进行想象与延伸,探寻标题与中心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思考该类别的文章将会从怎样的角度阐述中心思想。题目的分析与探究问题的创设需要保持紧密的联系,为课文内容与德育知识的有效融合提供便利条件,教师从文章类别的角度分析其整体风格、中心思想和核心内容,先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模式,对其分析文章的逻辑思维进行启迪,之后总结其中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完成渗透工作。
作为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方法来进行德育渗透。如从剖析词句、咬文嚼字、揣摩文章的关键词句中感受文章的思想;从指导朗读中受到熏陶,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学生优秀的精神品质;从创设问题情境方法中,让学生学会思考,感受到文章中人物或事物的形象;从总结回顾中升华主题,延伸德育。从各方面渗透感染,使学生感知人高尚的心灵以及生活中的真、善、美。在备课环节,教师需要针对课文内容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知识作为渗透内容,之后在课文中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并设计合适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渗透工作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环节中,教师可以在朗读指导、创设问题情境和分析关键字词时分别进行德育知识的初步渗透,简要讲述其内在联系,而在最后的总结环节中,将各部分内容结合起来,通过升华主旨的方式将德育知识充分展现出来,引导学生对其产生深刻的认知。针对课文中的各个关键点设置相应的渗透内容,站在整体的角度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德育知识紧密融合,以学习方法作为渗透工作的重要切入点,以德育知识的内涵为依据产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学校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场所,在这一片育人净土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需要美化心灵,形成个人独特的形象。除了上述的各项方法之外,作为教师,也应该善于挖掘,并用自身广博的知识、言行举止、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将阳光洒到心中,让学生能够受到一定的感召。只要教师善于渗透、利用,让学生对语文形成明确的认识,结合内容类别和学习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丰满的人物形象、高尚的情操、优良的思想品质,并从中学习领悟,运用到自身的生活当中,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