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在中小学主题班会中的创新实践探微

2022-03-02 23:55王萍
广东教育·综合 2022年2期
关键词:正面管教管教班会

王萍

中小学的主题班会课是班主任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民主生活会。班会的主题来源于班级的问题或学生的困惑,注重回归真实的生活;班会的主体定位是全体学生或个别学生,凸显“以生为本”的主体意识;班会的形式是“会”不是“课”,是在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班会的时间兼具计划性和灵活性,可以学年或学期为时间轴制定班会计划,亦可根据班级近期的具体问题召开特别主题班会。

当前,由于中小学班主任任务繁重,精力有限,导致主题班会存在定位偏移、主体失落、单向灌输、计划随意等问题。鉴于此,中小学班会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更新教育理念,创新班会形式,促进学生道德生长。

一、“正面管教”班会的概念、特征与价值

1.“正面管教”的概念内涵

《正面管教》是美国教育家简·尼尔森博士撰写的一本家庭教育指导手册。“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严厉也不娇纵的教育方法,它以相互尊重、关爱和合作为教育原点,以和善和坚定为教育原则,要求成人放弃过度控制,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并获得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对自我价值的感知力、对自我影响力的感知力、内省力、判断力、人际沟通能力和整体把握能力。

“正面管教”的核心思想是“有规矩也有自由”,既要和善地尊重、信任和关爱孩子,给予孩子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又要坚定地贯彻正确的教育原则,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正面管教”不是教育的“中庸之道”,它对教育者的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家长需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掌握适宜的教育尺度。

2.“正面管教”班会的核心特征

何谓“正面管教”班会?它是以“正面管教”理论为依据,以和善而坚定为内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创新班会课实践。“正面管教”班会具有以下四个核心特征:通过致谢培养学生感恩社会的能力,通过头脑风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增强学生道德认知的能力,通过民主讨论提高学生民主协商的能力。

学生在班会开展的过程中,通过真诚致谢、民主讨论、角色扮演、道德抉择和监督执行等步骤逐步提高道德认知、内化道德情感、促进道德生长。

3.“正面管教”班会的教育价值

中小学主题班会具有以下五个评价维度:从目的来看,班会是否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内容和形式的选择是否都紧密围绕着这个价值内核;从内容来看,班会的选题是否扎根于学生的真实需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形式来看,班会是否具有循序渐进的逻辑架构,通过活动支架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从过程来看,班会是否呈现价值澄清、道德体验、共同成长的“共生”特征;从结果来看,班會是否帮助学生生成道德认知、促进道德生长。

“正面管教”班会符合上述一堂好班会的评价标准,它是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以解决问题为中心,运用和善与坚定两个教育原则,变革中小学班会的组织模式,是创新中小学班会实践的有益尝试。

二、“正面管教”班会的组织形式

“正面管教”班会从班会准备、班会组织到班会后续具有一套规范、简洁的操作范式。教师在举办“正面管教”班会时,可以沿用这套行动框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一些校本化、班本化的具体修改。

1. 班会准备:巧用“冷静期”

根据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规律,青春期的学生具有以自我为中心、行事容易冲动等阶段性特征。在校园生活中,班主任常常需要针对各种学生冲突和班级问题召开主题班会。

在举行这类型的班会前,可以巧用“冷静期”。生物学上有一个“爬行动物脑”的概念:当人们处于生气或愤怒的状态时,无论是成年人还是青少年儿童都可能会做出非理性的回应。因此,教师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向学生解释“冷静期”的目的与意义,并要求学生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写在班会记录本上。“冷静期”不宜太长,一般冷静1~2天即可。班主任在“冷静期”时段内,可以着手做一些班会课的准备工作,如调查取证、收集资料等。

2. 座位编排:圆圈会议

教室里的座位一般是以小组对齐的方式摆放的。在开展“正面管教”班会时,可让学生围坐成圆圈。圆圈会议可以给学生传递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易使他们畅所欲言。

班会前需训练学生进行座位布置,要求学生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搬动座位成圆圈,过程中减少噪音,以免影响其他班级正常上课。班级内可以选出一名小组长,专职负责班会的座位布置。通过训练之后,学生搬动座位的快、静、齐程度将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

3. 开场环节:真诚致谢

英国思想家洛克说:“感恩是思想上的一种宝藏。”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会自觉地践行符合社会标准的道德行为。实施“正面管教”理念的班级可在班级一角设置一面“感恩墙”或“夸夸墙”,学生每天都可以在“墙”上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感悟。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譬如父母每天风雨无阻地接送孩子,老师牺牲休息时间和学生谈心,某位同学帮助同桌解答数学难题等。

“正面管教”班会的目的之一就是教会学生致谢和感恩。使用“感恩墙”之后,学生在班会上用来致谢的内容就更加丰富和具体了,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心”去感受外界的美好,并通过自己的“口”亲自向他人表达诚挚的谢意。“感恩墙”通过写下来的方式鼓励学生注重观察、勇于表达和换位思考,这是促使学生聚焦真实生活、深化道德情感的德育方式。

4. 讨论环节:头脑风暴

“正面管教”班会是否成功,取决于教师是否以尊重、和善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亦取决于学生是否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会议、相互帮助,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始终保持一种“旁观者”的姿态,面带微笑,注意倾听,尽量不要评判。在学生讨论或辩论的中途,教师也可以适时地提问或互动,提问时可尽量以开放式提问为主,如“假如你被同学欺负了,你有哪些正确的应对措施呢?”或采用“苏格拉底式”提问法,启发学生正视问题,经过道德冲突,做出道德判断。

讨论一开始,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围绕班会主题进行头脑风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善意地提醒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要能够帮助别人反思自己的过错,并从错误中获得经验教训,而不是以侮辱、伤害他人为目的的惩罚性建议。因此,教师可以预先给学生讲解“头脑风暴”所遵循的“3R1H”原则,即具有相关性(Relation)、合理性(Rationality)和尊重意图(Respect),且对他人有实际帮助(Helpfulness),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

班会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哪些方案是相关的、合理的、尊重他人的和对他人有帮助的;哪些方案是不相关的、无理的、惩罚性的和以伤害他人为目的。

头脑风暴也是师生之间民主讨论、价值澄清和共同成长的过程。

5. 互动环节:角色表演

“正面管教”班会要求班主任放弃过度控制,积极创设道德体验情境,帮助学生内省自悟。就像自然界的动植物生长需顺应自然法则一样,“正面管教”班会强调学生通过角色表演,体验两难境地,学会换位思考。心理剧是“正面管教”班会的常用形式,通过节目准备、剧情编导和角色扮演,学生轮流参与演出,表演突出人物的心理张力,激发观众的深度反思,这种表演形式既能内化班会的教育主旨,又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表演結束后,师生可以集体评议表演效果、分享观剧感悟。如围绕“向校园欺凌say no”主题,首先可邀请欺凌者A同学来分享自己在剧中的感受,再请他去推及现实中被欺负的B同学的感受,引导该生积极内省,并诚恳道歉。

6. 结束环节:道德抉择

班会结束前,主持人在班内大声宣读记录下来的全部建议,由问题的提出者或冲突的双方自主选择满意的解决方案。如果冲突双方选择的不是同一个解决方案,亦可让他们选择各自喜欢的方案并执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依然不要轻易地做出评判,需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教师可再次提醒学生:班会的目的不是惩罚,而是解决问题;对于那些具有惩罚性、侮辱性的建议,不予采纳。

最后,教师还可以征询做出抉择的学生,何时开始执行方案,是立即生效还是从明天开始,这样做的意图是督促学生学会承担责任和践行承诺。

7. 班会后续:监督执行

“正面管教”班会关注的不是过去的事实,而是未来的发展。一堂好的班会课应当超越事件本身,撬动学生的“顽疾”,撼动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道德生长。班会结束后,教师应带着一颗关爱的心和一双敏感的眼睛,随时捕捉学生言行举止间的细微变化;时刻善意地提醒和督促学生按照班会中的“约定”规范自己的言行。

三、结语

“正面管教”班会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中小学主题班会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且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和变革组织形式。班主任在召开主题班会时,不妨换一种思维,积极探索具有科学性、新颖性的班会组织形式,让班会不仅能落到实处,更能彰显创新班会课的思维、意义和价值。

猜你喜欢
正面管教管教班会
坚持“五结合”,创新学校安全管教模式
本科课堂中的正面管教策略研究
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管教权,让教育更有力
“正面管教”教师培训的本土化实践探索
美国“正面管教”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
如何在课堂中正确的培养教师角色的领导力
如何运用“正面管教”处理小学生的不良行为
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