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奖学金制度育人功能发挥的四个维度

2022-03-01 23:45赵贵臣丁雪菲
现代教育科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执行者奖学金育人

赵贵臣,丁雪菲

(1 上海商学院,上海 201400;2 北华大学,吉林 吉林 132013)

制度是人在实践中的思维意识的特殊产物。这种思维意识的发展只不过是现实社会生活发展的观念表征。那些“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1]。奖学金制度体系的构建、发展和完善也是起源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和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期待。我国高校学生奖学金制度自20世纪80年代建立以来,由专业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不断扩展到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社会捐赠奖学金等制度体系。纵观学生奖学金制度体系的历史沿革,在人才培养、行为引导、品德养成等多个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使高校奖学金制度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奖学金制度的设计理念,提升奖学金制度执行者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优化学生奖学金制度的执行环境,让学生沐浴在奖学金制度的公平正义、追求卓越的精神氛围之中,提高奖学金制度育人功能的实然效应。

一、价值之维:完善高校学生奖学金制度的设计理念

奖学金制度的价值指向蕴含在设计理念中。恩格斯指出:“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点,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且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2]理解高校学生奖学金制度背景中的社会生活条件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将会更好地领会奖学金制度的精神追求、价值指向和设计理念,为此我们不妨从性善论和性恶论的角度了解制度设计的人性假设,从趋利和避害的角度分析制度设计的行为假设,从荣誉和价值的角度研究制度设计的理性假设。

(一)信仰法治与崇尚法治的设计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立足当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又要着眼长远,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促进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长期性的制度保障。”[3]现代高等教育的治理能力现代化亟待推行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治理模式,其中学生奖学金制度安排就是提高高校治理能力水平的重要措施。这种制度的设计理念通过注入法治思想和法治思维,在执行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信仰法治、崇尚法治的制度文化环境和氛围。首先,针对个体培养目标进行奖学金制度设计,将法治精神融入制度实施全过程。从制度设计、制度目标、制度制定、制度执行和制度反馈形成闭环式运行过程,让每一个个体都深切感受到制度的合理性和合目的性,既符合青年人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又符合青年发展规律、发展方向。综合考评的一切内容和方法都契合学生的道德诉求和价值追求,让法治精神无时无刻不渗透在考评个体学生行为的奖学金制度之中。其次,针对整体培养目标进行奖学金制度设计,将法治精神融入奖学金制度实施全体对象中。制度在于指引方向、理顺秩序。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营造有序竞争与协调合作、团队内比较与差别化考评等秩序环境,形成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长效考评机制。加强新时代高校治理制度建设,推进学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打造“比学赶帮超、人人争上游”的良好文化氛围。倡导助人为乐、诚实守信、遵规守纪、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等美德善行,进一步推动信仰法治、崇尚法治的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

(二)以人为本与经济激励的设计理念

高校学生奖学金制度意味着需要采取以人为本的经济激励方式设计制度体系,亦即运用经济奖励方式激励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制度设计。这种设计理念包含着两个层面的价值追求。首先是经济激励框架下的经济人行为假设。从经济学理论视角来说,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自利行为是一切理性经济人的存在方式,为获得利益而采取自利行动是人行动的本质。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思维都是为了实现人类美好生活这一目的。假如人类不想享受美好生活,那就什么行动都不会产生,也就不会创造人类的现代化。人们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将会根据具体情况而实施某种行为,理性之人将按照社会规范逐步推进,非理性之人将会以自己想象中的方式追逐利益。为规制人们的行动构建起多领域、多层次的制度规范,引领人们朝着正确的方向行动,形成合理合法的秩序,既有利于社会和谐、社会进步,又符合理性经济人的行为内在机理。学生奖学金制度契合这一理念,发挥着正向引领作用。其次是经济行为对人本主义的弘扬和践行。经济行为是产生经济活动的前提要素,是“劳动”概念的延伸,是对经济活动的本体论认知的核心要点。经济行为在李嘉图看来,是追求生产产品的过程。他说:“人是微不足道的,而产品则是一切。”[4]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制度设计容易产生功利主义的价值导向。按照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等文献中阐释的观点出发,将劳动过程中的经济行为融入人本主义思想之中,发现这种行为方式将会内化为人的本质力量,而不会产生与自己对立的“异化”力量。这种思想理念设计出来的制度安排,会不断增强人们的内在本质力量,从而产生推动社会整体进步的人的物质力量。学生奖学金制度,即是通过经济激励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鼓励其刻苦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增长奉献社会的才干和本领。学生在获得经济奖励的同时,将科学技能、道德观念内化为自己的才能和人格,增强人的内在力量。掌握本领的学生踏入社会就会不断释放自身储备的知识能力、道德情感等个体力量。这种人本主义的经济激励方式,汇聚众人之力,加快推动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恰是奖学金制度的重要理念。

(三)制度规范与道德自觉的设计理念

制度的价值指向体现在行为人外在道德要求的行为约束和规制上,蕴含着内在道德理性的价值追求;道德的行为体现在人的内在道德自觉的外在行为显现。高校治理制度设计体现着制度约束与道德自觉之间张力的合理融通,其制度的道德价值自觉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制度规范蕴含着道德理性和道德价值。制度是人为设定的道德规范,凸显符合人性的价值理性的道德追求。我们可以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来解读这一思想。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等5个层次(马斯洛,1943),人具有自我实现的需求,当人的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根据马斯洛的观点,完善高校奖学金制度的设计理念需要重视优化人才培养观念,因为人是不断追求自我发展的,学生心中也存在不断接受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实现自身价值的心理需求。科学合理的制度能够释放、挖掘学生的潜能。科学合理的制度就是指那些符合“人性”并蕴蓄巨大潜能的制度,所以,制度设计的首要任务是科学制定并严格执行制度,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

另一方面,制度规范的表征为制度的合目的性、合伦理性、合规律性。其一,奖学金制度要使学生“通过学习知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5],只有这样的制度设计才是符合人性的,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能够引导规范学生的言行。奖学金制度的设计正是为了引导、制约、评价学生和教师的行为,让全体学生和教师都遵守其规则,使奖学金的评比、审核、发放等每一个环节都能公平公正,让人们浸染在公正环境中体验公平正义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体现奖学金制度的合目的性。其二,设计奖学金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到奖学金荣誉对学生的吸引力。学生对奖学金的渴望不仅限于物质奖励,同时还有奖学金带来的荣誉,及其对学生将来发展的价值。在奖学金的设计、实施、反馈等一系列过程中,要充分彰显其经济伦理、制度伦理设计思想的合伦理性。其三,奖学金制度在设计时要以培育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为目标。理想信念能够引导学生做什么人、走什么路,是人们精神世界的核心,拥有怎样的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理想信念,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轨迹。要让奖学金成为一种较高的荣誉,获得奖学金的人必定是高校中品学兼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榜样。由此,才能让奖学金具有含金量,能够体现出奖学金的荣誉和价值,才能促使学生自觉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崇高的信念,进而为实现中国梦助力。

二、主导之维:提升高校学生奖学金制度执行者的素质

充分发挥高校奖学金制度的育人功能,起主导作用的是执行者的行为,所以需要不断提升奖学金制度执行者的素质。这不仅要提高其秉持育人观念的能力,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理解把握政策以及创设育人载体的本领。

(一)提高执行者秉持育人观念的能力

高校奖学金制度的执行者需要提高秉持育人观念的能力,这里面有3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制度执行必须由人来完成,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感性、理性和情感的认知能力,不同思想观念的人执行制度的效果一定不同,所以让那些秉持与人为善、诲人不倦观念的人去执行制度,在实践中同样的制度设计就会落实得效果好;反之,则会把好事办坏,好制度不能带来好效果。二是制度德性的内在性需要人来发掘,公正善良的执行者将会把公平正义的制度德性彰显出来,让接受制度规约的人切身感受到制度的公平正义,从而养成公平正义的生活习惯、做事方式,再不断内化为自己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慢慢演变为自己内在的本质力量和道德力量。三是制度永远不可能规制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也就是说,制度永远处于不断完善的路上,那么,制度执行者就有一个创新制度细则的行动过程。这个时候拥有慎始慎独慎终的人生价值观念、内心拥有强大自律意识和人格魅力的人,就非常可能通过自己的制度执行的行为营造制度优势,促使接受制度规制的人欣然接受制度规则的引领、教育或惩戒,从而让制度执行凸显合法规则的魅力。简言之,提高制度执行者坚守育人理念的能力,就会不断促进制度德性的增值。奖学金制度执行者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思想观念,就必将弥补制度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瑕疵或理解上的误差,让这项制度魅力四射。

(二)提高执行者理解把握制度的素养

制度的魅力孕育在执行过程之中。奖学金制度的执行者要不断提高理解和把握制度(或政策)的素质,即理解和把握制度的目标、规则、程序等基本内涵。首先,奖学金制度目标在于采取无偿给予资金方式奖励学习优胜者,鼓励学生刻苦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文化知识。其次,奖励条件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公正的,德智体美劳多个方面的考核办法都是学生应该了解的,评审细则是指导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规范,按照规则做事,将可能获得奖励,不按照规则做事一定不能获得奖励。再次,评定奖学金的程序是公开透明的,如学生成绩统计对比、综合评定德智体美劳、按照细则规定的计算方法核算每位学生的综合分数、评选名单公示等,避免暗箱操作行为。最后,学校统一给每一位获奖同学银行卡发放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省政府奖学金都是在学校奖学金评定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对象发放的。社会捐赠的奖学金是按照出资者的意愿为特定专业学生发放的特别奖学金。所以,理解和把握奖学金制度的宗旨、目标、对象、规则、程序等基本内涵,将是奖学金制度执行情况的重要内容。简言之,奖学金要确保真正用于品学兼优的学生,充分发挥其对于广大学生的正向激励作用。

(三)提高执行者创设育人载体的水平

奖学金制度执行者需要具备一种善于创设育人载体的特殊能力,这种育人载体的创设可以分为4种类型。一是语言载体的创设。奖学金制度体系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激励、引导等育人元素,执行者通过适当的语言艺术、语言程式等方式,阐释学习专业的国家目标、掌握技术的社会诉求和增强本领的价值期待,引导学生为报效国家、服务社会、增长本领而努力学习工作。二是文化载体的创设。奖学金制度包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其中制度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载体,如何在学生之中营造助学文化、奖学文化的氛围和环境,用文化载体传递丰富的育人思想,让学生沐浴在奖励优秀、鞭策后进的奖学金制度文化环境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奋斗局面,是文化载体的根本宗旨。三是管理载体的创设。奖学金制度体系的运行本身包含着管理因素、秩序元素,通过执行者的工作,推动这种载体的选择和运用更加符合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发展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让学生感受到行为规则的人性化、科学化,自愿朝着奖学金制度的指引方向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时代新人。四是活动载体的创设。奖学金考核、评定、表彰等一系列工作,都蕴含着活动项目的培养目标。将这些项目精心设计为适当的活动载体,恰好符合执行者的角色定位和职责,把奖学金制度的指引目标设计为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接受培养,增长才干,显然这是执行者的最好工作职能,也是应该具备的素质。简言之,执行者在设计载体的过程中要坚持分类实施,针对奖学金制度中不同的奖项,分别采取不同推进方法。同时,注重奖学金制度的考核重点,通过多项考核,实现整体提高,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标准之维:完善高校学生奖学金制度的规则系统

完善学生奖学金制度的规则系统,是发挥奖学金制度育人功能的重要步骤。规则系统是制度体系的核心要素,是制度蕴含相应功能的决定性要素。奖学金制度体系包含着目标系统、规则系统和实施系统,目标确定之后必须注入合理的规则条款,才能通过实施系统达到目标。奖学金制度体系按照奖励目标分类,包括单项奖励型、德智体综合奖励型;按照资金来源分类,包括国家奖励、高校奖励、社会捐赠奖励。那么,规则系统就应该针对目标设计出对应的规则及其运行方式,以便让全体学生在奖学金制度体系框架内享受公平正义的思想熏陶,使奖学金评定德智体美劳相得益彰,各种合情合理的竞争有序进行,使体现公平正义的思想观念贯穿于奖学金制度运行的全过程。

(一)德智体美劳在综合测评中的比例构成

笔者从1987年开始设计学生综合测评考核办法,主要以德智体为考核对象,将德、智、体的比例设定为30%、60%、10%。德育包含着参加支部活动(党团学习等)、义务劳动(每年劳动周到林场植树、帮食堂储藏过冬食材、擦教室玻璃等)、班级事务等,智育主要考察学习成绩,体育以体育课成绩和参加体育活动来计算。由不同的班委会成员考核,把德、智、体3个方面以次数和质量进行量化统计,期末班级干部进行综合评比,面向全班同学公示,然后作为班级专业奖学金发放依据。此考核办法在全系学生中产生了积极反响,在综合测评过程中不断完善奖学金制度体系,制定了实施细则,可以说调动了广大青年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体性,为学校全面推广积累了丰厚的经验和理论思考。1992年在全校推行奖学金制度实施细则,取得了资助育人的良好效果。因此,省教委、团省委高度重视,建议大力推广这一高校学生综合测评办法,使得奖学金制度科学有效运行。此后众多高校来我校调研取经,综合测评办法获得了众多高校采纳和使用。这种在实践之中凝结的理论构思和制度理性,推动课题组持续关注这种教育方法。

面向新时代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有必要将这5项要素分门别类地加以规划设计,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进行综合考察,也可以采取单一奖项,凸显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推进个性化、差别化培育。后者随后再详细探讨。这里着重分析前者,将德智体美劳5个要素综合测评形成整体性的考核制度。那么,需要解构以下3个层面的问题:一是把德智体美劳综合起来,是采用量化统计还是定性统合,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二是如果采取量化考核,如何量化考核德育、美育、劳动教育?三是德智体美劳考核比例各占多少?就目前技术来看,德、美、劳3项还很难采取量化统计的方式衡量优劣、差距几何,所以,为了操作简化依然采用量化计量方法,将三者融为一体进行“操行评比”,这在实际工作中方便制度运行,有利于简便易行地落实奖学金制度。不过这里面需要班级干部在各项考核中严肃认真,对课堂考勤、劳动考核等每一个细节做到准确无误,才能合理推进综合测评算法,发挥奖学金制度的公正和激励的价值引导作用。

(二)奖学金制度差别化项目的价值引导

所谓“差别化项目”就是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考核项目进行差别化评议,即为提升道德教育效果设立道德奖励项目,为提升美育质量设立美育奖励项目,为培养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精神风貌而设立劳动美德奖励项目。这种“精神激励,主要意指通过物质与金钱的资助,潜移默化地引导与教育学生认知生命的真义,认知人类存在的终极价值,认知人的文化生命的完善方式,从而塑造与确立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实现‘小我’之于‘大我’的生命价值与生命意义”[6]。可见,这种单一奖项设立方式,可能起到个性化培育的特殊效果,拓展大而全的育人模式,契合“00后”学生标新立异和乐于创新的性格特点,也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扬己所长、避己所短的价值引领。因而,运用奖学金制度育人功能,可实现多个重要的培养人才的目标。其一,加强劳动观培育。劳动观教育关乎国家兴旺发达的程度,尤其是青年劳动观培育是培养时代新人的一项重要任务。2020年国家颁发了新时代大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相关政策文件,形成了一体化教育模式。高校可以通过奖学金制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积极参加专业服务、勤工助学,直面现实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不断强化劳动光荣、劳动可敬的思想情操,增强科技强国的信念。其二,审美能力提升。高校可以通过奖学金制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美的立场,增强审美能力。学校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让高雅文化进校园、进头脑,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美的真正意涵,懂得美的真谛,通过身临其境感受祖国之美、劳动之美、人生之美,实现以美化人、以美育人的目标。通过奖学金的荣誉感引导学生提升审美境界,丰富精神世界,让和谐之美永驻心间。比如引导男同学懂得什么是阳刚之美、怎样追求阳刚之美;又如引导女同学懂得文静之美又是如何实现的。其三,道德情感升华。高校可以通过奖学金制度的规则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彰显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追求。鼓励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到抗击疫情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在灾难面前、在大风大浪中敢于挺身而出,体现当代青年的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引导青年学生坚守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念,在奖学金制度执行中让学生认识和享有公平正义。让学生了解机会均等、起点公平、权利平等、过程公正和结果公正中的价值观念,树立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信念,在争取奖学金时能够体悟公平正义的社会治理理念,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道德情感的升华。

四、环境之维:优化高校学生奖学金制度的执行环境

要充分发挥高校奖学金制度的育人功能,需要不断优化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良好身体素质3个方面的执行环境。

(一)优化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执行环境

优化高校奖学金制度的执行环境需要优化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执行环境。奖学金制度的执行环境主要是由学校营造,要广泛宣传奖学金制度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要求,学生是否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都应该在制度中明确提出,并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宣传。高校只有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很好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利用制度执行方式遵循这一规律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执行环境。这需要制度执行者发挥奖学金制度体系中的德智体美劳多种元素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这样做归根结底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应该广泛宣传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性,大力拓展课程思政、审美情趣、劳动教育等活动形式,根据学生的成长阶段设立不同类型的奖学金,营造诚信、与人为善的制度环境,让学生懂得奋斗才是幸福的人生,明白“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7]的道理,从而坚定理想信念并付诸行动。

(二)优化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执行环境

奖学金制度执行的优劣可能直接影响学生学习风气、学习动力和学习环境。优化环境的重要举措应该包含优化奖学金制度体系执行环境,这样的执行环境浸染着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价值取向、人生理想等思想观念。为此,“要确立学校在奖学金运行中的‘元治理’角色,从奖学金制度的‘供给侧’完成对奖学金育人宗旨的坚守、供给流程的设计、运行环节的监控、参与主体关系的协调、运作方式的创新尝试等,是改善高校奖学金制度运行现状、优化奖学金功能发挥的关键所在”[8]。

充分发挥奖学金制度的育人功能才能优化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执行环境。高校奖学金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应该积极营造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氛围,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鼓励发表学术成果,弘扬大学科研文化。为此,奖学金制度要明确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活动的硬性要求,鼓励学生发表论文,并在评审中给予一定加分奖励。有的学校目前正在试行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成果来抵消过级硬性指标要求,如部分高校在选评奖学金获得者时有计算机二级、英语四级不过者可通过发表学术论文代替的规定,这类规定能够很好地优化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执行环境。

(三)优化学生提升良好身体素质的执行环境

要充分发挥奖学金制度的育人功能,优化学生提升良好身体素质的执行环境。奖学金制度要求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各方面全面发展,部分学校尝试将体测成绩与奖学金挂钩,虽然体测成绩在奖学金选评中所占比例并不高,仅为5%至10%,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营造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良好环境。值得说明的是,把体测成绩纳入到奖学金评比的内容,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不一样,因此如何使得评比公平公正,有效发挥体测成绩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所谓术业有专攻,高校培养的是工程人才、科研人才、体育人才等不同方面的人才,是在学术领域有所建树的人才,因此在体育方面设置标准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发挥奖学金制度育人功能时,要优化学生提升良好身体素质的执行环境,应当把体测作为学生该达到的标准,毕竟身体比什么都重要,但不应该作为过高的标准;并且应该在制定好制度后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学校广播、报刊等进行宣讲,倡导每一个学生都将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不断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猜你喜欢
执行者奖学金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学成必有为 不忘桑梓情——写在“谈智隽奖学金”第二十七次颁奖大会后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最关键”的施工力量——决策者、执行者与实施者
浅谈副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定位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图解
感恩的心——20名获得康世恩专项奖学金学生的来信摘录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