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 禄 武 杰
近年来,在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之上,人们构建了“元宇宙(metaverse)”这个存在物。尤其是2019年底以来,超级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迫使人类社会把许多生活与工作场景搬到“线上”,开启了史无前例的从“线下”到“线上”大规模数字化迁徙。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更多地关注、思考、讨论和接受“元宇宙”已经来临这一事实。元宇宙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技术存在进入教育领域后,形成了教育元宇宙。教育元宇宙一经出现便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令人担心的伦理隐忧。本文在简述教育元宇宙背景及其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揭示其带来的伦理隐忧,并提出相应的化解之策。
近年来,“元宇宙”概念备受世人关注,但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比如,维基百科(Wikipedia)认为,元宇宙是“通过虚拟增强的物理现实,呈现收敛性和物理持久性特征的,基于未来互联网,具有链接感知和共享特征的3D虚拟空间”。[1]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认为:“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社交、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且允许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世界编辑。”[2]从专家表述和现实情况来看,元宇宙不是突然出现的庞然怪物,而是“人类工业文明与互联网技术不断更新迭代和进一步演进,以及技术人性化的必然结果”[3],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发展意义和服务人类生活福祉的价值。
元宇宙诞生不久,就进入教育领域并与之相结合而形成了教育元宇宙。所谓教育元宇宙就是“元宇宙”进入教育领域,并在教育教学和在线学习等方面产生影响,进而形成的教育教学模式的重大创新。具体来说,教育元宇宙(Edu-metaverse),就是“云端智慧教育的统合,即线上学习视域下元宇宙概念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教育元宇宙为教师、学生、管理者等相关人员创建数字身份,在虚拟世界中开拓正式与非正式的教学场所,并允许师生在虚拟的教学场所进行互动”。[4]正如易凯资本在其2021元宇宙报告中指出的:“元宇宙将重构人们的生产模式、组织治理方式以及生活方式。”[5]那样,这种新型教育模式将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基础设施的分散建设、数据孤岛、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使现实的教育在其教学方式、组织管理模式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比如,运用教育元宇宙,教师、学生可以在共享的、开放的、标准化的、可创造的以及可扩展的虚拟空间中展开教育教学和自主学习等活动。依据这一逻辑,教育元宇宙的可扩展性、可创造性和永续发展等特征,定会使教师和学生有机会、有能力开发自己的子元宇宙,同时也能激发广大师生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的兴趣。不仅如此,教育元宇宙还可以提供更公平和更高质量的教育,让学生和教师,尤其是那些边远地区、偏僻乡村以及普通院校的学生,有机会享受知名院校的教学条件和教育环境。
所有这一切都表明,尽管教育元宇宙还刚刚起步,但它的来临已经实实在在地告诉世人:教育元宇宙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这种虚实相融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首先,教育元宇宙中的师生具有身份的虚拟性。教育元宇宙本质上是一种与现实世界交织而平行的虚拟空间,教师和学生都是以虚拟身份置身其中的。他们的虚拟化身份在教育元宇宙中,不仅保留着真实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业水平和认知风格,还会在虚拟环境的作用下诱发一些特殊的能力。这一切既是现实世界中师生身体实体数字化映射的结果,也是其真实生命体征的一种镜像呈现。
其次,教育元宇宙的师生与其资源具有交互性。在教育元宇宙中,虚拟的学习环境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由居住在其中的部分或全部用户进行建模和修改的。因此,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学生、学习资源、学习环境等要素可以虚实交流,形成系统各要素之间的交流互动。这种交互性,不仅为不同层次的教育、不同阶段的学习和不同领域的交流打开了新的窗口,也为各种创新活动开辟了新的机遇。
再次,教育元宇宙中的灵境式学习具有沉浸性。在教育元宇宙中,人们利用数字化虚拟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逼真的虚拟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我们想象中的一些现象、复杂危险环境中的实验都能在虚拟的立体空间中得以实现,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的真实感和沉浸性。因此,随着教育元宇宙真实性和沉浸性特征的提升,用户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将成为现实。
最后,教育元宇宙中师生参与的教学具有多元性。在教育元宇宙中,所有的师生都可以自己定义自己想要的环境和相应的规则,这使得教师和学生几乎可以随时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组织各种实验和游戏,举办不同类型的音乐会,开设各种学术讲座,等等。另外,教育元宇宙采用分布式云计算技术,可以将多个服务器托管于世界上不同的地区,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扩大或缩小学习环境的规模。
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一方面,人以自己的认识活动在观念中否定世界的现存状态,并在观念中建构人所要求的现实;另一方面,则是人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现实地否定世界的现存状态,把观念中的目的性要求和理想性图景变成现实的存在”。[6]今天,元宇宙的出现强化了人与世界、思维和存在的这种否定性统一关系。目前,在教育元宇宙来临之际表现得尤为明显:一方面,这种虚拟呈现现实的事实打破了人之身体实体的基本界限,而使得身体知觉具有了无限延伸的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师生关系、学习情趣和价值观念等,从而极大地改观了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另一方面,由于教育元宇宙尚处于孕育期,不完善、不规范的地方在所难免,其中伦理隐忧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概括起来,这些伦理隐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数字化身份带来生命体验的减损问题。我们知道,元宇宙的一大特点就是它的数字化假设,即把包括人的生命和生命活动在内的一切事物都进行数字化表达,而它的具体做法“正是将包括人的活动、体验在内的一切事物归结为广义的物理的或生物的算法”。[7]如此,由元宇宙进入教育领域而形成的教育元宇宙,就必然将教师和学生等一切生命体虚拟化,进而使之具有了自己的虚拟身份。也就是说,现实中的教师和学生在拥有自己一般身份的基础上兼有了“数字化”的第二身份。可见,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方式,教育元宇宙本质上就是一种与现实世界交织而又平行的虚拟空间。那么,如何看待这种虚拟的“数字化身份”以及与现实身份的异同就具有了重要的伦理意义。更重要的是,在教育元宇宙中,教师和学生都以虚拟化身份存在,并无一例外地借助于虚拟技术,通过数字化、形式化表达将自己的生命体征重构出来。在这个虚拟空间里,教师和学生的一切生命活动和体验都变成了数字数据,而数字数据化远离了生命体的本质特征,它对生命活动的价值和体验的消解就成为必然的了。
二是虚拟空间的过度使用带来自由化问题。在教育元宇宙中,教师和学生的“数字化身份”是对身体实体的形式化、虚拟化、影像化呈现,体现着教师和学生的生命体征和本质特征。它不仅保留着真实人物的性格特点、认知风格和学业水平,还会在虚拟环境的作用下诱发一些特殊的能力。于是,在教育元宇宙中,如何界定和使用这种超出真实人物的特殊能力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伦理问题。首先是虚实难辨。数字化身份的教师和学生既能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也能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记录身体主体在教育元宇宙中进行各项行动时所产生的数据。这些数据如何使用呢?任意使用这些数据是教师和学生的自由吗?其次是自由过度。既然数字化身份的教师和学生具有超越真实人物的特殊能力,那么,依据这种能力数字化身份的教师和学生就可以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情,甚至可以瞬间到达教育元宇宙的任意地方。此时,应当如何看待这种特殊能力以及使用这种能力的自由呢?最后是沉迷风险。教育元宇宙高度的诱惑力以及对现实的“补偿效应”很容易使一些人沉迷于虚拟世界之中、不思进取。面对这种风险,我们该当如何呢?
三是去中心化带来价值观念的多元化问题。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将决定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所以,学校教育就应当正确引导、教会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会他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基本遵循,艰苦奋斗、健康成长,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这就需要各种教育方式形成合力,拥有统一的价值信念。然而,元宇宙必然带来去中心化,而去中心化必然导致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比如,在元宇宙中,人们可以不经过激励路径和奋斗过程、直接通过脑机接口的信息输入来刺激大脑神经而获得精神满足。这种类似精神致幻剂的效果很容易造成青少年学生对元宇宙的依赖和成瘾。不仅如此,在去中心化的背景下,教育元宇宙中的文化输出将变得更加容易和隐蔽,虚假舆论也将变得更容易传播。总之,这样的虚拟世界对于自律性较差的青少年来说既是一个游戏化的享乐世界,也是一种感知“投喂”的理想世界,当他们沉迷于这种感知体验时,很容易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三观”的形成自然会受到严峻挑战。
四是大量资本的介入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随着第四次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我们的生活乃至文化开始从依赖自然物的这一端走向了依赖人工智能物的另一端[8],“元宇宙”的出现就是最好的例证。与此同时,信息的传输高出了人们的想象力,一方面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福祉,另一方面也带来诸多信息安全问题。教育元宇宙作为人才培养的场所,信息安全的风险更为严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育元宇宙的构建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而大量资本的介入已成为一个基本事实。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遏制资本的野蛮生长,但资本的逐利本性也会突破一切可能的限制而去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于是,在资本介入甚至操控教育元宇宙的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个人隐私、教育资源信息等数据都可能对资本敞开。如此巨大的信息数据大白于天下,它的安全问题可想而知。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拥有数据就可能拥有一切。因此,一旦教育元宇宙的巨量信息被资本掌控和利用,它不仅会给教师和学生的个人信息安全带来威胁,更重要的是会对国家的信息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所以,如何合理收集和储存教育元宇宙的数据信息必将是一个重要的伦理问题和政治问题。
当前,教育元宇宙尽管来势凶猛,但终究尚处于萌芽阶段,相关的研究成果大都还属于经验性的设计。从这一发展趋势看,教育元宇宙的健康发展孕育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将可能开辟新时代素质教育的新天地,成为解放教育生产力和创造力的契机。基于此,为化解教育元宇宙的伦理隐忧,笔者提出如下四个方面的对策。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整体布局教育资源,明确教育元宇宙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了有效应对教育元宇宙发展中的混乱现象和资本控制带来的信息安全等问题,我们应该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统一规划、整体布局教育资源,有条不紊地构建教育元宇宙。为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在党委领导下,坚持和完善顶层设计,从战略高度明确教育元宇宙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方案,做好规划布局,充分把握教育元宇宙的构建范围和深度,确保各地区教育元宇宙建设的有序、规范和高效。此外,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明确教育元宇宙的基本构建内容,制定比较明确的教育教学标准。比如,确立教育元宇宙的教育教学目的,明确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核心素质和能力、怎样设计课程内容、需要什么样的师资等。总之,党和政府以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必然带动整个社会的关心、重视,进而应用区块链技术有效节制资本在教育元宇宙中对于教育资源信息的控制力,确保教育元宇宙的信息安全。
第二,综合使用各种技术,实现教育场景真实,确保教育元宇宙的信息交互自然。为了应对教育元宇宙带来的生命体验和人身自由等问题,我们应当尽可能地综合应用各种高新技术,构建尽可能真实的教育场景,通过信息交互传输,唤起学生的生命气息,体验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我们知道,元宇宙之所以能够给人们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根本之处在于元宇宙充分利用了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技术,从而实现了场景的感觉真实;而这种感觉真实的不充分性正是生命体验、人身自由问题产生的技术根源。因此,为了使教师和学生在教育元宇宙的学习环境中能看到逼真的虚拟场景,并使其信息交互自然,我们要综合利用现有的视觉体验技术,并进一步研发一批自然交互的新技术,“将视觉、听觉、姿态、手势、触觉甚至脑电等多种感官通道调动起来,聚焦多通道自然交互信息融合,营造一个逼真沉浸的、能提供多通道自然交互体验的教育元宇宙环境”。[9]同时,在设计和创造智能设备和环境时,要注意帮助学生学会在人工智能物的秩序中健康地学习。
第三,坚持弘扬文化自信,积极抵御文化入侵,确保每个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为应对教育元宇宙可能引发的价值观形成问题,我们要坚持和弘扬文化自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抵御敌对文化的入侵,通过各种教育手段筑牢青少年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价值信念。首先,通过元宇宙技术,宣传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重大贡献,同时尽可能全面清晰地阐述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让学生在学习感悟和比较中养成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其次,通过元宇宙技术,系统介绍并引导学生学习100多年来的红色革命文化,让青少年学生知晓并牢记红色文化所蕴含的丰富革命精神和厚重历史文化内涵,在感知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在缅怀革命先烈感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中把握红色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再次,通过元宇宙技术,系统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成就、目标和任务,让青少年学生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先进的、大众的、健康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是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新文化。
第四,做好课程内容分类,注重教学内容设计,确保教育教学过程的深度吸引力。元宇宙作为一种崭新的技术手段,进入教育领域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手段变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在教育元宇宙的实际应用中,首先,要遵循“能实不虚”的原则做好课程内容的分类工作,实事求是、区别对待,不能将适合真实教学环境中的课程内容强行搬到教育元宇宙中,这是因为有些课程内容本来就不适合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比如,锻炼身体的体育课程,其目的在于增强学生体质,应该在真实的场合进行实质性的身体锻炼,而不适合沉浸在虚拟空间中进行。所以,要做好课程内容分类,将那些不适合使用教育元宇宙手段的课程剥离出来是非常重要的。其次,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的实施细节,“尽量少用头戴式VR眼镜这样全沉浸的重量级专用设备,而使用轻量级的平板电脑、半沉浸的AR眼镜等设备进行AR教学活动”。[10]同时,还要尽量避免因使用教育元宇宙技术开展教学活动而带来的课堂秩序混乱、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