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合肥市出台《合肥市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了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立应具备的要件条件,对举办者、机构名称、开办资金、场地设施、机构章程、党组织建设、决策机构、监督机构、行政负责人、法定代表人、从业人员等提出了明确要求。该《细则》的出台,标志着合肥市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正式迈入“准入”时代。
该《细则》着重要求青少年校外体育培训机构应坚持“健康第一”导向,注重健全人格培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体育精神融入青少年体育培训全过程,培训内容设计应抵制“应试体育”思维,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健康、提升运动技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合肥要求全市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将对培训机构的审批及监管工作落到实处,合法合规做好审批工作,切实把好“准入关”,在2022年底前完成体育培训机构审批及监管全覆盖,做到“应批尽批”“应管尽管”。
下一步,合肥将不断加强体育类校外培训监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强化动态监管和分析预警,定期公布体育市场管理黑名单,最大限度保护消费者权益,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持续优化体育培训市场环境,在体育行业政策引导、信用体育体系建设、体育行业标准化等方面展开深入探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出台《关于确保自治区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稳定的工作细化方案》,从10个方面细化出61条具体举措,全力“护航”高校毕业生就业。
新疆要求相关部门千方百计开拓市场化就业渠道,持续实施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组织高校书记校长及班子成员走进园区、企业,与相关单位建立就业合作渠道,挖掘岗位资源。鼓励中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自治区行政区域内注册的中小微企业2022年新吸纳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的,由企业所在地按照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
新疆强调,要强化对困难群体就业指导和帮扶,落实“一人一档”“一生一策”帮扶机制,建立重点帮扶台账,开展“一对一”针对性指导和帮扶。“三支一扶”人员服务期间待遇有保障,按月为其发放工作生活补贴,为其缴纳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保险三项社会保险。对新招募且在岗服务满6个月的“三支一扶”人员,给予一次性安家费3000元。
近日,记者从江西省教育厅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对乡村教师的培训,促进培训与学历教育相衔接,支持乡村教师便捷提升学历,江西省教育厅印发了《江西省乡村教师培训与学历教育相衔接试点实施方案》,启动实施“乡村教师学历提升计划”。
方案提出,从2022年开始至2025年,省级层面开展乡村教师培训与学历教育相衔接试点,每年安排专项经费,选拔2000名左右专科学历的优秀乡村教师参加培训,提升学历至本科层次。通过省级试点的示范和引领,带动全省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开展乡村教师学历提升工作,全面提升全省乡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学历水平。
据悉,培训对象为江西省25个脱贫县的优秀乡村教师,倾斜支持专科学历的定向师范毕业生、特岗教师等群体。此培训项目经过公开招标,由中标单位江西开放大学依托省、市、县三级办学体系组织实施,学员主要在当地开放学院(学习中心)完成学业,学员毕业后颁发国家开放大学学历证书。学习专业有: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参训学员学费全免,所需费用采取“省级补贴一点、中标单位优惠一点、学校报销一点”的方式对乡村教师予以支持。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在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通报,自治区学生资助实现所有学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截至7月底,自治区已下达2022年学生资助资金39.5亿元,惠及各类学生461万人次。
在学前教育方面,自治区下达学前教育学生资助资金0.7亿元,用于减免家庭经济困难幼儿保教费,惠及幼儿10.6万人次。在义务教育方面,自治区下达义务教育学生资助资金12.2亿元,惠及学生317.4万人次。其中,为207.4万名学生免费发放教科书;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87.1万人次,为22.9万人次学生提供了营养餐。
在普通高中教育方面,自治区下达普通高中学生资助资金8.8亿元,惠及学生53.4万人次。在中等职业教育方面,自治区下达中职学生资助资金6.2亿元,惠及学生43.5万人次。其中,下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2.3亿元,惠及学生12.3万人次;下达自治区普通高中“两免”资金6.5亿元,惠及学生41.1万人次。
在普通高等教育方面,自治区下达普通高等教育学生资助资金11.6亿元,惠及学生36.1万人次。其中,普通本专科教育下达资助资金8.1亿元,惠及学生32.7万人次。研究生教育下达资助资金3.5亿元,惠及学生3.4万人次。
同时,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通过多种方式,教育和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正确面对困难,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促进学生在国家和自治区资助政策的关怀下健康成长。
日前,辽宁省沈阳市教育局、发改委、工信局、财政局、人社局、国资委、税务局七部门联合印发《沈阳市推进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双向流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着力破除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双向流动政策限制,进一步打通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渠道,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通知》提出,到2025年,全市将遴选10个市级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0个市级教师企业实践基地、5个“双师型”市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强化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标,未来几年,沈阳市计划在职业院校设置一定比例的“流动岗”用于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到学校兼职,“流动岗”不占用职业院校编制,但应在职业院校岗位设置方案中明确占本校专兼职教师总数的比例,一般不超过30%。
沈阳市还提出建立政府、学校、企业多渠道筹措兼职教师经费投入机制,公办职业院校可以在事业收入中安排一定经费,用于支付兼职教师报酬。教师企业实践所需的设施、设备、工具和劳保用品等,由接收企业按在岗职工岗位标准配置。企业因接收教师实践所实际发生的有关合理支出,按现行税收法律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到企业实践的教师,享受学校在岗人员同等的工资福利待遇,培训费、差旅费及相关费用按规定标准支付。
近日,山东省青岛市教育局公布《青岛市家校社协同育人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4年)》。按照计划,到2024年,形成“政府主导、家庭尽责、学校支持、社会参与”的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
《行动计划》提出,要联合多部门建立全环境家校社协同育人协调机制;教育部门成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指导中心”牵头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小学、幼儿园专设“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总协调员”1名,成立不少于6人的工作小组;完成中小学、幼儿园全体班主任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培训,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授课主体,高质量、高效率每年至少上4次8课时的家庭教育指导课程;建立15个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组织本土化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开发适合新时代家长学习模式的公益家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形成“统一入口、海量内容、获取便捷”的家长成长数据库;每年5月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活动月”,集中开展各类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涯教育活动。
辽宁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推进会近日在辽宁省阜新市召开。通过总结凝练典型做法,破解体制机制难题,探索学生社区建设范式,形成辽宁“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的工作品牌,推动全省高校加强交流、互相融通,凝聚合力、共谋发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面向未来的高校学生管理规律。
辽宁要求,全省各高校要将学生社区建设与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常态化加强指导督促,着力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社团引导、就业创业指导、生活学习服务等,通过“一站式”学生社区打造思想引领的阵地、平台和家园。
据介绍,辽宁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于2021年11月研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高校学生宿舍管理的意见》,引导高校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宗旨,探索学生组织形式、管理模式、服务机制改革。2022年3月又印发《关于在全省高校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及试点示范高校遴选工作的通知》,在全省高校全面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的基础上,遴选10所左右“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示范高校。
日前,深圳市教育局印发《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提质实施方案》,从课堂教学、作业管理、教育评价、课后服务四方面,提出工作要求,健全校内校外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教育良好生态。
深圳提出,立足“五育”并举,指导学校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深入推进示范课展示和研讨活动,消除各类超标超前教学行为。深圳以“课堂教学质量高、学生作业负担轻、学生学业质量优”为导向,计划通过设立一批减负提质教学改革实验学校、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学情精准分析与诊断系统等,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深圳将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专项行动作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探索“同伴小组指导”校本教研新方式。通过每年评选100个市级减负提质示范教研组,加强“双减”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专题培训,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此外,深圳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作业完成情况的分析诊断,实施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提升研修工程,全面提升教师作业设计水平。为更好地发挥家校合力,深圳提出,加强作业减负家校共管,共同实施以“三减三增”为重点的减负行动。
为减少“机械刷题”等,深圳还将建立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检测机制,定期举办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三至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活动,采取分年级分学科抽样方式进行质量检测,随机抽取的学生不超过30%。
深圳将按每生每年1000元标准,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建立资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鼓励本校教师积极参与并取得合理报酬。
日前,新疆2022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暨就业援助“暖心活动”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在乌鲁木齐举办。这是新疆2022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据了解,为做实做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新疆已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启“131”就业服务模式:年底前,至少要为每名未就业毕业生提供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职业培训和就业见习机会。
据介绍,新疆人社厅会同教育厅,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数据信息按生源地推送到各地州市、各县市区人社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跟踪服务,使毕业生离校前与离校后的就业服务不断线、工作不断档、责任不缺位。对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毕业生等就业困难群体,建立本地困难毕业生台账,提供“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服务,年底前至少为每人提供3至5个针对性岗位信息。
截至目前,新疆全区已举办现场招聘会97场,吸引1972家企业提供34857个岗位,达成就业意向10294人。下一步,新疆各级人社部门将继续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将持续开展服务攻坚行动,并将公共就业服务延伸到街道、社区,为更多毕业生在家门口就业服务。
日前,浙江发布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方案,明确监测内容为学生发展质量和成长环境。监测周期为4年,1年监测、3年改进。
学生发展质量涉及学生品德行为、学业水平、学习品质、实践创新和身心健康5个方面,成长环境包括学生成长所处的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因素,具体涉及各学科领域的课程或教育活动开设、学生学习负担、教师研修发展、学校教学管理以及区域教育管理等。
监测主要采用学科测试与问卷调查形式。学科测试要在纸笔测试基础上拓展表现性测评方式,探索现场实践操作测评和基于表现行为捕捉的在线测评方式等。问卷调查面向学生、教师、校长、家长等群体。监测后的数据处理包括预处理、分析和挖掘3个阶段,应用各种统计建模方法,发现指数间、指数与客观数据之间的联系和趋势。
为确保监测工作顺利实施,各样本学校将成立由校长负责的监测工作小组,每个测试教室安排2名监测员,有条件的学校监测教室安排在录播教室,录播内容保留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