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卫芳
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是教师在职业生涯中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它集中地体现在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等多个方面,具有一些共性的特征与阶段,而对于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教师而言又存在着不同的表征。小学语文教师是在小学阶段占比最多的教师,既是儿童言语能力与素养的启蒙者,又是儿童交往意识与道德品质的塑造者,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由此,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显得至关重要。
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体现在多方面,包括内在的与外在的、主观的与客观的、历史遗留的与当代生成的,等等。本文主要从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知识和能力三方面来分析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
专业发展意识淡薄一般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专业意识淡薄,即不认同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甚至不认同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认为只要有语文知识,就足够胜任小学语文教师了。在苏南某县级市的调查中发现,持这种观点的小学语文教师达到了64%。[1]另一种情况则是认同自己职业的专业性,但在自己专业发展的主动性上不足。这主要表现在发展动力和发展方法运用上。在发展动力上,更多的教师把达到学校及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追求职务职称的评定等功利性目的作为发展的动力,只有少数教师是专注于提升自身素质。在发展方法运用上,如反思是一种最为常用的专业发展方法,但调查显示,能主动而且经常反思的小学语文教师只占 13%,特别是知道怎么反思却不经常反思的教师占到了27%,还有44%的教师是在学校要求下才反思。[1]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缘于小学语文教师对小学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独特性认识不到位,认为只要有相关的学科知识就足以胜任;另一方面,则是缘于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的内隐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即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涵盖的范围广,要求教师有大量的阅读,并且要主动地去感悟和体会。这些都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师对专业发展的自我要求。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是多方面的,包括通识性知识、小学语文学科知识、小学学生发展知识以及教育教学知识等。但从调查来看,目前有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这些专业知识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表现在小学语文教师平时用来学习的时间非常少。有调查显示,每天阅读不到半小时的小学语文教师达到36%,而几乎没有时间学习的人高达29%。没时间学习,就谈不上知识量的增加,更谈不上知识的更新。其次则表现在有限时间里所学知识的构成上。关注学科方面的知识的教师占比最高,达33%;而关注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教师占比分别为11%、16%。[1]
存在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由于语文本身就是小学的主要学科,而小学语文教师绝大多数又都是班主任,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占去教师学习的时间和精力;二是由于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理论性相对较强,离小学教师的工作实践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而很多小学教师单靠自己又不太可能消除这个距离,这也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师对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积极性;三是对于成熟的小学语文教师来讲,处理问题更依赖自身所积累的经验。
根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小学教师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包括教育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五个方面。但目前小学语文教师中还有部分教师在专业技能上还存在着欠缺。其中差距最大的就是反思能力的不足。调查显示,在所有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能力中,反思能力的平均得分最低。[2]可能是各种因素限制了教师的反思,也可能是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教师没有反思的时间和精力,总之呈现的现实就是反思远没有成为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生活的一部分。其次就是沟通与合作能力相对较弱,其中特别是一部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不够而且不够顺畅。在学校中,与同行之间在专业方面的沟通与合作也存在着诸多不足。存在这种情况,既与教师的工作压力大有关,也与上文提到的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独特性认识不到位存在一定的关系。
上文主要从教师专业意识、知识和能力三方面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困境,那么,从策略上来讲,首先就应当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强化和提升自身专业发展意识与能力。但教师专业发展并非完全就是个人的事,同时还需要学校相关平台的支持及制度的保障。
教师专业发展,本质上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学习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源于内部因素,即学习者自身。而学习者自身因素中最关键的就是专业发展意识和能力。
1.强化自身专业发展意识
首先,要认同自身职业的专业性和独特性,这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明确提出,“认同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如果一个小学语文教师不认同自身职业的专业性和独特性,认为只要有语文学科知识就能胜任小学语文教师,那么他不可能有发展自己专业的动力。只有认同了自身职业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教师才可能去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己专业能力。
其次,要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师认同了自身职业的专业性和独特性的基础上,要意识到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越来越快,每一个人已有的知识如果不更新,就会很快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就是要有自身专业发展的意识。总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师要“勤于学习,不断进取”。具体来说,教师应该“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爱岗敬业,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正如窦桂梅所言:“教师成长固然有赖于好的环境,但更重要的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我以为社会是课堂,实践是砺石,他人是吾师,自身是关键。只要务实肯干、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就会在现实生存的土壤中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并以自己的成长影响周围。”[3]
2.提升自身专业发展能力
对专业的认同和专业发展的意识,这是解决了思想认识的问题。但思想认识并不必然导致教师专业发展的结果,还需要具备一定专业发展能力。
有调查表明,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认同自身职业的专业性,也知道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了解反思是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他并不知道怎么去反思。这就是典型的有了思想认识,但由于专业发展能力欠缺而影响了专业发展。这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应“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比如,通过研究同行、前辈的成功经验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通过阅读相关理论专业书籍,从理论的角度来反思自己的实践;通过与专家交流沟通,借助他人的思维来反思自己的研究路径,等等。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提升自身专业发展能力,而这又能进一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专业发展取决于专业发展主体自身勤于学习、不断进取。同时,多元学习平台的支持则能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完善校本培训
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在职人员,其专业发展不可能通过长时间脱产学习来进行,所以,校本培训就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强调,“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可以以多种形式来开展,比较常见的主要有校本教研、师徒传帮带。
校本教研是一种“草根式”的教学研究,是融学习、教学和研究为一体,依托学校资源开展的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它强调以学校为本、教师的主体地位。校本教研主要立足于课堂教学,基于问题导向,围绕主题研讨。
师徒传帮带是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对子,以“共生”的关系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学校内部的优秀资源,坚持“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的精神,徒弟在师傅的指导下不断成长,师傅在指导过程中也获得发展。
2.强化校际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
如果说校本培训是立足于本校实际,充分发挥本校的优秀资源,那么校际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则是最大限度发挥一个地区优秀资源,来促进整个地区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校际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有多种形式,比如名师工作室就是其中非常常见的形式。名师工作室以名师为引领,以团队研究为动力,以学科教学为阵地,以团队发展为旨归,打破了学校的限制,形成了融实践性和研究性为一体的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
众所周知,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特点,如果一直都只是同一所学校的教师在一起讨论研究,难免出现同质化的现象。而校际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正使这个缺点转换成了优点,因为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可以在共同体这个平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3.加强与大学合作
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校本培训和校际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本质上都是行动研究。这些对于青年教师非常有利,因为他们可以在成熟教师的引领下更快地成长。但对于成熟教师而言,其意义就相对有限,因为在这些行动研究的过程中,虽然他们也能获得发展,但作为成熟教师,他们需要的更多的是把他们成熟的、赋有个性的教育教学风格予以理论上的提升。而这正是通过加强与大学的合作才能使成熟教师得到的。
当然,小学加强与大学的合作不只是为了成熟教师,也可以通过大学专家的定期培训,解决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的难题。或者,与相关院校开展合作,定期、系统化地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促进教师在理念、知识方面的更新和专业能力方面的提升。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在教师个人主观努力、学校提供多元平台支持的情况,还不能缺少相关制度的保障。因此,建立健全保障制度体系也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制定小学语文教师聘任(聘用)、考核、退出等管理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形成科学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管理、督导机制和激励机制,使小学语文教师形成良性的竞争;完善小学语文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要形成教师多元评价机制,保证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评价准确、全面,能够起到督促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使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得到更大的提升;健全小学语文教师绩效管理机制,给予合理的薪资福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