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共性元素探讨

2022-03-01 13:24内蒙古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晓欢闫淑芳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工科专业课程

内蒙古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晓欢 孙 丽 闫淑芳 许 萍

一、前言

高校工科专业培养热爱祖国并在相应的工程领域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是社会人才的重要后备军。而且,国家对应用型、综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因此,加强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建设,提高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使他们成长为有担当、有本领的高级工程技术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对今后国家战略实施、经济社会发展、高校职能发挥以及学生个人成长,都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目前,工科专业课程存在很多不足。第一,专业术语较多,知识点抽象、复杂。如何将思政教育内容有机融合到工科专业课程中,存在一定困难。第二,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学生学习兴趣及积极性有待提高。第三,有明确的知识目标,但是育人目标不清楚。因此,高等教育的目标要根据新工科的具体要求和指南做出调整。教师与学生都应该关心前沿技术,随时担负起社会责任;积累足够的学科基础和素养,从专业技术、资源环境、经济文化等方面多角度考虑工程问题;另外,要注重在专业课堂教学上对学生人文素养和心理健康的教育,这都与课程思政教育的目标不谋而合。本文根据工科专业特点,梳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共性元素,为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二、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共性元素梳理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要始终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为此,各门专业课程需要深入挖掘提炼课程知识点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元素和承载的德育功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之中,利用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学习的认可和专注,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润物无声”地融入专业课中。

在材料的力学性能课程中,引入德国的“艾雪德事件”——1998年6月3日,一列列车在以200公里/小时的时速行驶,途径艾雪德小镇时突然冲出轨道,撞上300吨重的混凝土桥梁,桥梁坍塌,压在了列车的最后两节车厢上,最终导致101人死亡,105人受伤。事故起因在于一个设计不良的车轮,这是德国高速铁路史上最惨痛的事故。惨痛的事件让学生明白研究材料性能的重要性,以及一份社会责任感。工科学生是未来的工程师,要有“备预不虞,古之善教;安不忘危,圣人常戒”的工作意识。

(二)工匠精神和科学精神

作为未来的工程师、引领未来科技发展的工程科学家和领军者,工科专业课程在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要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国“工匠精神”、优良职业道德和严谨科学精神的社会中坚力量。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在新时代弘扬和践行“工匠精神”,必须深入把握其基本内涵、当代价值与培育途径。“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正如老子所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能基业长青的企业,无不是精益求精才获得成功的。比如,C语言课程,在讲解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时,强调学生语句的一个简单的标点符号都不能错,如果错的话就会影响到整个程序的错误。在学生时期养成他们耐心、严禁、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可以结合中国企业程序员的例子,培养他们在以后工作中有一个好的态度。由此让学生思考,作为未来的工程师,应该具备何种职业规范和责任意识?同时,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人,也要在人生的道路上把握好方向,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总之,工匠精神、职业道德和科学精神是未来职业岗位上的必备素质,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慢慢体会和培养这些精神,以便今后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三)人文情怀和传统教育

目前,理工科学生的学习重心主要在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学生大多思维敏捷,理性大于感性,但是对人文知识的猎取略有欠缺。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在注重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更要积极引导学生多接触一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人文素养,把优秀传统文化中那些深邃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和审美风范,转化成学习生活中的精神追求与行为习惯。在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一系列功能中,文化价值是一切功能的基础与主导。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但是,文化素质教育不应该是知识的拼盘教育,而应该是在人文精神关照下的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因此,在讲授传统专业知识过程中渗入人文精神的元素,显得顺理成章,它能让原本较为生硬的专业课程有温度,有人情。山东农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王鲁老师在程序设计的课堂教学上灵活引入人文元素。例如,编程里的“迪米特法则”,根本思想在于类之间的松耦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点,王老师告诉学生:“君主治理天下,你治理软件,你们要遵循《老子》中的思想,让软件的模块之间‘老死不相往来’,把耦合性降到最低,你就好管理了。”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和人文情怀的培养。这样学生不仅能学到编程的艺术,还能体验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其实,教师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可以多关注一下类似的人文元素,在恰当的时候穿插在课堂教学中,增加课堂教学的文化气息,也能让学生耳目一新。

(四)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大学生心理健康也越来越成为高校教育中关注的重要问题。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面对压力和挫折的适应能力,是教育目标之一。当然,大多数高校培养方案中会列入心理健康类课程,但毕竟学时有限,而且心理教育不是多少个学时可以解决的应急问题,心理素质的培养需要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完善提高。因此,如果可以在专业课程中无形地渗入心理教育元素,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利的,可以真正达到“润物无声”的作用。比如,在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的扩散一章教学时,教学设计的切入点是,当扩散元素的含量超过基体金属的溶解度时,则随着扩散的进行会在金属表面形成中间相,其本质就是量变导致质变,激发学生树立“一以贯之、久久为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勇于思考,勇于创新。

三、结语

工科专业课程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思政元素的引入既讲授和扩展了知识点,也可以感染学生,发挥协同作用和课程的德育功能。专业课程中的共性思政元素还有很多,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潜心思考,查找资源,精心设计。当然,不是每个知识点都要去考虑思政,要恰到时机,恰到好处,与课程内容和课程进度衔接恰当,过多的思政教育会引起学生反感。“润物无声”是课程思政的最佳效果,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教书育人的协同效应。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工科专业课程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山西省芮城县 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开展专业知识大实践活动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