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性评价在小学学困生教育中的智慧运用

2022-03-01 11:22马永芳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激励性学困生教师应

马永芳

(甘肃广河县三甲集小学 甘肃 广河 731301)

激励性评价是教育评价体系中以激励、表扬等积极、正面的评价为重要手段的评价方式,它不仅能以柔性化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学习动机,同时更能在满足学生内心需求的同时实现学生态度、情感及人格等方面的优化培养,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最为有效的教育、管理方式之一。因此,在对小学阶段学困生进行优化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教师就应积极的进行激励性评价方式的运用,使学困生在教师的激励性评价中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特长,以此转变自身消极的自卑心理,并在自信心树立的基础上,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教学活动的参与,以此实现小学学困生学习情感、学习效果的优化与培养,提升了小学学困生转化教育的效率。

一、激励性评价在学困生转化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1.能有效的满足学困生渴望肯定的心理需求

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有着很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理,在存在比较与竞争时,他们内心中亟需得到教师或他人的认可与肯定。在对小学学困生进行教育、转化的过程中,教师就应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身心发展特征和内心需求,通过激励性评价方式的采用,对学困生的点滴进步和良好表现给予积极的认可,这样就有效的满足了学困生的内心需求,对于其学习情感、健全人格的培养意义重大。

2.能使学困生正确的认识到自身的学习优势

小学阶段的学生之所以学困,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自身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无法认识并发挥自身的学习优势,从而造成学习效果一直无法得到有效提升。针对小学学困生这一学困原因的分析,教师就应积极的进行学困生具体情况的全面了解,并通过激励性评价方式的运用,对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学习优势给予积极的肯定与激励,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的指引下,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以此掌握适应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这就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困生学习效果的优化,有助于转化效果的提升。

3.能有效的促进学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转变

在多年来对学困生现象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学困生在心理健康状况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学习方面都具有着不良的自卑、抵触心理,这就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机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不利于小学学困生教育及转化效果的提升。因此,在对小学学困生进行教育、转化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激励性评价方式的实施,来帮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树立自信心,这样就有效的促进了学困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从根本上促进了学困生转化效率的提升。

二、小学学困生教育中激励性评价的智慧性运用

1.应科学把握激励性评价的尺度

在对小学学困生进行转化教育的过程中,激励性评价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教育管理手段,但是,教师在对其进行运用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其适当性的运用原则,对激励性评价的运用频率及尺度进行科学的把握,防止过犹不及,影响激励性评价的教育功能。

首先,教师应有效的把握激励性评价的运用频率。激励性评价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教育管理手段,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只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教育作用。因此,教师在对小学学困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时,一定要对这一教学方式的运用频率进行科学性的把握。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能“凡事必奖”“凡事必激励”,这样频繁的激励只能使激励的功能得到淡化,无法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得到激发与开发。这就需要教师在对激励性评价进行实施时,应制定一定的运用标准,达到标准的就给予激励,而没有达到标准的也不能滥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激励性评价的激励功能得到维护。

其次,教师应科学的掌握激励性评价的运用尺度。赞美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会产生建设性的作用,而运用不当则是毁灭性的。因此,教师在对小学学困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时,应积极的进行激励性评价运用尺度的科学把握,不能因为激励性作用的发挥,而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夸大性的激励,也不能奖罚不分,一律进行奖励。这样就严重的违反了激励性评价的适当性原则,使其应有的教育功能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

2.应注重激励性评价中的情感内涵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激励性评价作为一种能满足学困生心理情感需求的重要教育、管理方式,其的运用应能对学生的情绪、情感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的感受到来自教师真心的关注与关怀,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激励性评价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效果,以此实现学困生转化教育效率的提升。

首先,教师应注重激励性评价过程中的情感沟通。在小学阶段的课堂评价环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平等的,教师通过互动的形式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以情感沟通的方式来实施激励性的评价,只有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才能获得良好的情感沟通,实现激励性评价活动的有效开展。因此,可以说,教师在对小学学困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时应充分注重评价过程、评价语言方面的情感性和互动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困生对教师的激励性评价产生情感共鸣,以此获得良好的评价效果和转化教育效果。

其次,教师应注重激励性评价中情感的融合。在激励性评价的形式中,不管是语言评价还是书面评价,都应注重相应情感的融合,只有具有浓厚情感的激励性评价,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可,对其产生积极的情感共鸣,以此实现激励性评价应有教学功能的发挥。如,教师在对一名较为粗心学困生进行书面评价时,就可以通过“以前的你是一个马虎、粗心的孩子,最近我看到了你的进步,老师深感欣慰,希望你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成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深含情感的批语对其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取得了良好的评价效果。

3.应注重激励性评价形式的拓展

激励性评价作为评价环节中重要的评价方式之一,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其表现形式也得到了显著的拓展与优化。这样,教师在对小学学困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时,应积极的进行激励性评价运用方式的拓展与创新,使学生能从教师多方面、多形式的激励中实现良好学习情感的培养,以此实现小学学困生的有效转化。

首先,教师应积极的优化语言激励的运用。语言激励是激励性评价中最为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它以教师的口头表扬为基本形式,有着其他评价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激励时应积极的进行语言运用、实施方式的优化。如,教师在对班级内一名学困生回答问题表现进行语言激励时,教师就应科学的运用自己的语言艺术,不仅要做到态度诚恳,同时还应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来给予针对性的激励评价,使这名内向的学生不会感受到过大的精神压力,而是如沐春风,直击心脾。

其次,教师应注重体态激励的辅助运用。在激励性评价的表现形式中,体态激励是一种重要的辅助形式,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独特的体态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认可与肯定,这样就使教师与学生在体态、动作的交流中实现了情感的沟通,获得了“无声胜有声”的评价效果。如,当学困生被教师叫答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激励的眼神来对其进行鼓励,使其相信自己的能力,从容的进行问题的回答。另外,当学生学习表现优秀时,教师也可以利用拍肩头或微笑的方式对其给予激励与肯定,以自身具有感染力的体态语言进行有效的激励性评价。

4.应注重激励性评价的科学性

在教育新形势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及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凸显,激励性评价科学性、有效性的内涵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通过激励性评价提升学困生转化教育效率的过程中,应积极的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从多个方面实现激励性评价科学性的增强。

首先,教师应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激励性评价。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人本理念成为了教育、管理等各项工作的重要指导理念。教师在通过激励性评价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教师就应对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学困形成原因等进行细致的了解,并在实施激励性评价时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激励性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此获得良好的评价效果和学困生转化效果。

其次,教师应注重激励性评价的及时性。古人云“赏不逾时,罚不迁列”,不管是奖励还是惩罚都需要注重其及时性,只有及时性的评价才能获得更为良好的效果,否则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对小学学困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时,也应注重其及时性原则的有效把握,只有对学生的良好表现和优秀行为给予当场激励,学生才能将其行为与激励建立直接的联系,从而产生巩固其行为方式的意愿,同时及时性的激励性评价也能更好的形成良好的导向作用,对其他学生的行为给予有效的引导。

5.应科学把握激励性评价的全面性

通过对学困生现象的深入研究表明,学困生现象出现的原因多种多样,而教师通过激励性评价优化学困生教育、转化的过程中,教师应从更加全面的角度,促进学困生学习、身心以及人格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实现学困生的转化。因此,这就需要在对激励性评价方式进行运用的过程中,既应注重评价标准的全面性拓展,同时也应注重评价主体的全面性发展,以此实现激励性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使激励性评价方式的教育功能得到有效提升与发挥。

三、小学学困生激励性评价运用的注意事项

在对小学学困生进行转化教育的过程中,激励性评价方式虽然具有显著的教学功能,但是只能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实施,才能真正的发挥出其内在的教学优势。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对激励性评价方式进行运用的过程中应注重以下事项,以此实现激励性评价功能的发挥。(1)教师应注重激励性评价发展功能的发挥。小学阶段学生可塑性和发展性都很强,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暂时后进,而为学生贴上终身的“标签”。因此,教师在对小学学困生技能型激励性评价时应充分发挥其内在的发展性功能,应使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中看到自己的潜能与优势,以此树立终身发展的意识,以此脱离学困生的行列。(2)教师还应注重激励性评价的公平性运用。在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小学学校教育中,追求的终极教学目标是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对学困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实施的过程中,应秉着公平性的原则,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以激励性的方式评价每一位学生,这样就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激励中获得自信和发展,以此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阶段教学中,激励性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育、管理方式,尤其是在小学学困生的转化教育中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激励性评价的运用原则,并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具有针对性、科学性的进行激励性评价方式的运用,以此实现学生良好学习情感及动机的培养,极大程度上促进小学学困生转化效率及效果的优化,使学生获得更为全面、良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激励性学困生教师应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激励性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
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激励性语言运用的调查研究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论我国民间借贷法律规制的发展和完善——从抑制性规制到激励性规制
激励性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