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颖
(都江堰市北街小学 四川 都江堰 611830)
何谓大单元?《如何依据核心素养开展单元设计》一书中指出,“这里所倡导的‘大单元设计’和我们原来的教材内容的单元有所不同,最大的差异在于划分的依据不只是内容,而是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整合了目标、任务、情境、内容的教学单位。或者说,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指向素养的、相对独立的、体现完整教学过程的课程细胞。”
在对深度学习理论的深入学习中,我们认识到,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就要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紧扣单元语文要素,整合单元内容,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其核心有三,一是大单元教学主题的确立、二是设计有层次的大单元学习活动、三是开展“可持续性评价”。大单元教学,聚焦“三核”课堂,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确立大单元教学的主题,要紧扣单元语文要素,我们是从教材内容、语文要素的进阶发展、学生学情三个方面来进行思考的。
我们认识到,要进行大单元教学,就必须立足于深钻教材,深刻理解教材。
以六下第1单元为例。我们深入研读的教材内容,本单元的单元导语中,包含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这些语文要素就是本单元教材的核心灵魂,是本单元阅读与表达的教学目标。我们还发现,这个单元的教材内容绝大部分都与民风民俗有关。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阅读目标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也就是要关注文章的详略;习作目标是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课文的课后题、交流平台、习作都紧扣语文要素。习作的要求是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要求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也就是要做到详略得当。
纵观整个小学语文教材的语文要素,我们发现本单元是第一次明确提出有关主次详略这一语文要素的阅读目标的。我们再看习作目标,以记事写作为例,三年级的重点训练目标是愿意写、写清楚,四年级是写清楚、有感受,五年级是有重点,写具体,到了六年级就是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围绕中心有详略。由此可以看出:教材虽然没有明确在六年级以前,就提出关于详略的语文要素,但是教材一直都致力于培养学生写清楚,特别是围绕中心写具体,写生动的习作能力。其实就是在教学生如何详写。这是非常重要的能力。整个小学阶段关于写清楚、写具体的习作目标,各年段各有重点,但又螺旋上升,前后勾连。我们还发现,整套教材同时也关注了学生简练的表达的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做到详略得当,教材非常重视,这对于作文的谋篇布局,对于抓住重点,写出特点,突出中心,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发展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就显得尤为重要。
进入六年级下期,大部分学生能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写具体生动,但是,部分孩子还不能做到围绕中心选材、围绕中心安排详略。有些孩子把不能表现中心的内容,写得很具体;而真正该表现中心的内容, 有时却寥寥数笔,不能够抓住重点写出特点。该详的不能详,该略的不能略,重点不突出,中心不明确。
因此,我们根据教材内容,本单元语文要素,以及学生学情,关联学生的真实生活,确立单元教学主题,人文主题是:民风民俗,语文要素方面的单元总目标是分清详略,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并据此确定本单元教学目标:
1.会写34个字,会写38个词语。认识并临摹行楷,逐渐提高自己的书写速度。
2.能分清课文内容的主次,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及其效果,体会详写主要内容的好处。总结交流分清课文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详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朗读并背诵《长歌行》。
4.体会课文不同的语言风格,感受丰富的民俗文化。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
5.能介绍一种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来写。
这些教学目标,都紧紧围绕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我们在确立了大单元教学主题的基础上,创设了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大单元教学情境:走进家乡的风俗。让学生的学习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生。
我们是这样引入这个情境的:
告诉孩子们一个好消息,学校校刊编辑部要编辑一本民俗作品集,面向六年级全体同学征集稿件啦!稿件的题目就是《家乡的风俗》。校刊编辑部还要在同学们当中选拔编辑民俗作品集的小编辑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一单元民风民俗,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去探寻家乡的风俗,写好家乡的风俗吧!
我们还对这个情境进行这样的描述: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让我们走进本单元,了解我们的祖国那些充满浓郁民俗风情的,有着浓厚文化内涵的民俗民风,同时深入了解我们家乡的风俗,感受中华传统习俗中蕴含的人情美,文化美,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里的情境和我们平时上课前创设的情境是不一样的,上课前创设的情境仅仅是为了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教学环节的结束而结束。这里的情境”,是一个大情境,是贯穿于整个单元学习的情境;是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真实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的优化了的学习环境。我们希望我们创设的这个情境,能丰富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经验。
在确定了大单元教学的主题、情境后,我们合理整合教材内容,将本单元的大单元教学任务精心设计成“探寻家乡的风俗,编写民俗作品集”为总任务的项目式学习,并形成一个学习任务群,即:任务一 走近有趣的民风民俗;任务二 欣赏甜蜜温馨的民俗画面;任务三 探寻之旅:风俗的由来;任务四 编写民俗作品集,介绍家乡的风俗。本单元的大单元教学,我们希望在整合的学习内容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
在我们提出任务的同时,孩子们也会提出一系列问题,如:什么是风俗?怎样介绍家乡的风俗?怎样写好家乡的风俗?怎样编写民俗作品集?其实这些问题就是孩子们在大单元学习过程中需要探究解决的问题。因此,大单元教学实际上是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
大单元教学的活动是大单元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在真实的情境中,整合教材内容,课文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这是本单元教学的任务、活动的具体安排:
附:六下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的活动:
我们本单元的大单元教学在引入情境后,就开始了任务一的学习。
任务一:走进有趣的民风民俗。
在活动1 众多风俗我了解中,我们将《北京的春节》,《古诗三首》,词句段运用,交流平台,整合成一组内容进行教学,并完成日积月累《长歌行》。
首先教学《北京的春节》,教学时紧扣语文要素,紧紧围绕课后思考题,连接交流平台,提出问题:作者写北京的春节,哪几天写的详细,哪几天写的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重点引导孩子分清课文内容的主次,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及其效果,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并结合词句段运用,体会课文不同的语言风格,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这样的教学设计,直指语文要素,兼顾学生语文素养的各个方面。
然后在学习《古诗三首》之后,整合《北京的春节》、《古诗三首》的内容,引导孩子们了解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习俗。感受丰富的民俗文化。
接下来的是活动2是“家乡的风俗我知道”,我们的教学关联学生的真实生活,学生在课文学习后进行实践活动:调查了解家乡的风俗,和同学交流,自己知道的家乡的风俗。
任务二:欣赏甜蜜温馨的风俗画面。
活动1要落实的目标是:孩子们通过阅读《腊八粥》,欣赏甜蜜温馨的风俗画面。教学时,仍然根据课后思考题、交流平台,重点引导孩子们体会到作者就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以及对腊八粥拟人化的描写等方法,详写主要部分,抓住重点,写出特点的。继续感受、学习写清文章的详略及好处。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小练笔。
紧接着进行活动2。活动2要落实的目标是,学习《腊八粥》详写重点部分的方法,关联学生真实生活,把自己参加过的一种风俗活动写得具体生动,抓住重点,突出特点。也就是学会详写。这里我们设计了一项实践活动。我们在寒假前,就把这项实践活动设计好,请孩子们在春节期间完成。因为春节正好有一个很好的契机,在我们这个地方的春节,也有许多的习俗,比如说守岁,放鞭炮,吃汤圆,包饺子等。请孩子们在春节,至少参加一项自己喜欢的风俗活动,认真观察过程,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可以试着写一写参加这次活动的过程。当我们的教学进行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们就请孩子们回顾自己参加这次风俗活动的经历,因为大家都亲自参加过,有意识的去观察过,孩子们自然就有话可说。在上一个任务中,孩子们学习了沈从文先生的《腊八粥》,学会了把过程写得具体生动的写作方法后,孩子们再写出来的内容就会更加生动,具体了,这也就是在学写详写。其实我们教学这个环节的时候,也在为后面的写作文作充分的准备。课文学习和学生真实生活相关联,在生活中学语文,沉浸式学习,前后任务相互勾连,相得益彰。我们力图通过这样的整合的学习活动,落实语文要素:“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任务三:探寻之旅:风俗的由来。通过第一个活动,学习《藏戏》,了解藏戏的由来,之后有一个实践活动:通过查资料,询问长辈,充分调查了解你所熟悉的风俗的由来,完成调查单。150字左右,学会清晰简练的表达,也就是略写。其实也在为写作文做铺垫。孩子们到后面写家乡的风俗时,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任务四:编写民俗作品集我能行。首先完成作文《家乡的风俗》,通过上面三个任务中的一系列学习活动,实际上我们的这篇作文孩子们已经能够完成的非常好了,孩子们可以选择春节中的一种习俗,也可以选择清明放水节、端午节吃粽子等各具特色的习俗,来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并能表达对这种习俗的看法、感受,培养批判性思维,做到详略得当。孩子们的单元学习中最难的一个部分得到解决。孩子们作文完成后,收集起来,自己设计序言、目录、封面,完成民俗作品集。
附:六下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单元安排:
?
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都是从文本出发、指向学生的真实生活的、孩子们感兴趣的、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活动,这些活动调动学生以往的经验,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又将学习内容与已有的经验建立起联系,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孩子们在这一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就感,提升了自己内在的语文素养。
大单元教学的“评价”,是基于真实情境下,引导学生深度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评价的具体内容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综合等。
?
在过程性评价中,我们根据孩子们的表现,评比出课堂发言明星,小小朗诵家、朗诵进步星,小小书法家、书写进步星,小作家、习作进步星,学习小明星,并颁发喜报,予以奖励、鼓励。孩子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激发。
在综合评价时,我们邀请孩子们共同参与制作练习单。制作练习单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运用梳理和探究的方法学习的一种过程。运用梳理和探究的方法教和学,抓住核心知识点,也就是单元语文要素,总结方法,运用方法,这会让学习变得更容易,学业负担得到减轻。梳理和探究的方法还可以用在单元总结、学期总结的时候,这是一种我们在大单元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方法。
这样的深度学习背景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重视大单元教学主题的确立,重视设计有层次的大单元学习活动,重视开展“可持续性评价”。在深入研读文本的基础上,特别关注单元语文要素,理清单元的核心目标,整合单元教材内容,组织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语文活动,展开及时多元的评价,主题、情境、任务、活动统筹协调,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大单元教学,聚焦“三核”课堂,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我们希望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这样的大单元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整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