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筱萌
(沈阳市辽中区第二小学,辽宁 沈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情境教学法优势明显,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力,使其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活动,营造出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对提升教学效果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提高对情境教学法的重视,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目的地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其适应能力。此外,教师应在课堂上广泛应用情境教学法,寻找使用契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情境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创设生动、形象的场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该方法的核心为激发学生情感,通过对生活、社会相关内容的加工,利用游戏、绘画、榜样作用等将教学内容融于具体的情境中,对学生起到引导的作用。情境教学法主要依据情感和认知相互作用、认知直观原理、思维科学相似原理、有意识与无意识心理等理论,结合生活、语言描述、表演、实物演示等多种形式创设情境。情境教学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陶冶学生情感,还能够对学生起到启迪作用,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教师创设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效率有一定的影响,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从中不断探索知识,完成知识的内化。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通常是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年龄、性格等多种因素,创设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情境。在兴趣导向下,学生对语文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学习方式也从以往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自觉对知识进行探究。同时,在情境教学中,教师作为活动引导者,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在情境中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语文学习效果的提升。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改变以往学生的被动地位,强化其主体地位,不仅有助于新课程教育要求的落实,还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大的空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可以丰富语文课堂,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有效结合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锻炼思维。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营造和谐的氛围,为学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能够丰富语文教学形式,为学生创造轻松、自由的环境,进而带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探究环节。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身心发展不成熟,对新鲜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创设情境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激活学生的热情,这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促进作用[1]。例如,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借助音乐配合朗读,以音乐渲染情境,使学生从音乐、文字中获得审美体验,进而促进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制作视频,创设多媒体情境,改变以往枯燥的课堂,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积极交流,深刻感悟语言之美,体会语文的魅力,进而促进其文学素养的提升。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游戏是其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游戏情境,以游戏的形式展开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当中,在增强课堂趣味性的同时,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创设游戏情境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保证游戏难度适中,且与小学生身心发展相适应,若游戏难度较高,可能会降低学生的参与兴趣,或者学生过于投入游戏,相对忽略了语文知识这一重点,这样便无法发挥游戏情境的最大价值。同时,设置游戏情境应结合教学任务,避免游戏与教学相脱离。二是合理把控游戏的时间,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最好依据教学内容合理设置,保证学生既能充分感受到游戏的乐趣,又能够轻松掌握语文知识[2]。三是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游戏方式,保证游戏与教学内容相契合。
例如,关于《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教学,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创设游戏情境,借助多媒体出示谜语:“家住暗角落,身穿酱色袍,头戴黑铁帽,打仗逞英豪。”出示谜语之后,学生的兴趣非常浓,纷纷开始讨论,经过逐句分析与思考,学生猜出谜底为“蟋蟀”。然后教师出示蟋蟀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认识蟋蟀的外形。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使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教师开始讲解正文内容,待学生熟悉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两人为一组,分别扮演“青头”“红头”进行对话,体会课文中青头、红头对话时的情感。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游戏情境中感悟语文的魅力。
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较常见,除了常规性提问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应高度重视问题情境,充分理解其重要作用,意识到小学语文与情境创设之间的关系,不断创新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其认知能力相对较弱,对周围事物十分好奇。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内容,合理设置问题,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主动探索问题,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问题情境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深入研究教学内容,依据教学的重难点,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提出具有趣味性且符合教学目标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总的来说,教师在提问时,应遵循学生的认知、年龄特点,保证问题难度适中,有效结合闭合性问题以及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最好设置多个类型的问题。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通过阅读文章、查找资料或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为之后的课堂教学降低了难度。
例如,在《去年的树》教学中,教学目标为学生品味重点句子和段落,学会多元交流,体会小鸟和大树之间的友情。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文章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通过提问让学生有所收获。教师先引导学生品读文章,体会文章中小鸟和大树之间的对话,读完文章之后,教师提问:“读完文章之后,我想大家的脑海中应该会浮现出五个会说话的人物,大家还记得都是谁吗?他们说了些什么呢?”问题提出之后,学生开始从记忆中提取有关这五个人物的信息,这个问题既是对学生记忆力的考查,又能够检验学生是否认真阅读。在细读文章时,教师针对文章第一段内容进行提问:“你知道鸟儿是在什么时候给大树唱歌的吗?”学生阅读课文发现小鸟“天天”给大树唱歌,教师再次提问:“你从这句话中的两个‘天天’体会到了什么?”这一问题的提出,能够让学生从这句话中体会到小鸟和大树之间的友情。文中提到大树被砍倒用来做柴火了,教师可以在这一环节提问:“大树被伐木人砍倒之前会说些什么呢?”通过提出这一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想象大树可能会说些什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和现实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有很多和语文相关的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应用情境教学法时,可以将现实生活引入其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身心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生活阅历较浅,知识理解能力较弱。教师应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将现实生活与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活跃课堂、丰富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在生活化情境中,语文教材中难以理解的知识被转为具体的形象,能够促使学生理解内容。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设的情境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贴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发挥生活情境的作用,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在生活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使其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4]。多媒体作为常见的教学辅助工具,在创设生活情境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利用多媒体将一些抽象的形象展示出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
例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出示小兴安岭相关的图片、视频,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联想到现实中游览过的其他景点。这样能有效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创设生活化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出示小兴安岭的图片、视频之后,教师引入课题:“在祖国的东北地区,有一座山脉,名为小兴安岭,几百里都是森林,看!这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便是小兴安岭四季的美景,大家想去小兴安岭旅游吗?是想在明媚的春天去,还是在白雪皑皑的严冬去呢?”接着,教师播放小兴安岭不同季节的视频,带领学生共同观看、感受小兴安岭不同季节的美。观看完小兴安岭的视频之后,教师也可以引入学生所在地区的名胜风景,以图片、视频的形式呈现,让学生进行对比,了解不同景点的特点。
小学语文教材涉及的知识较为广泛,知识体系十分庞大,实践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延伸语文课堂,拉近学生与语文知识的距离,使其在实践当中有所收获。比较常见的实践情境包括辩论赛、朗诵比赛等,通过组织这些与语文相关的竞赛,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结合语文教材内容组织“故事创编比赛”“小小导游”等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活动中还能够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考查。实践情境的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应创新教育理念,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从中有所收获,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5]。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实践情境,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还能够以此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以此为依据适当调整后续教学方法。
例如,在《大自然的声音》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多种类型的实践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为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先带领学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待学生熟悉文章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教师先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在分组的时候应保证每一组具有学习能力较强、较弱的学生,体现比赛的公平性。在朗读比赛中,学生应有感情地进行朗读,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在小组评价中,由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点评,说出朗读的优点、不足之处,互相加以改正。比赛的形式有很多种,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识字比赛,本篇文章中的重点生字有“妙、奏、呢、喃、伟、击、汇、喳”,教师随机点名,被点到的学生到讲台上写,其他学生在座位上写,教师说一个生字,学生写一个生字,黑板上的学生写完之后快速举手(表示自己已经写完),比一比哪一位学生写得又快又准。在比赛过程中,教师应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在比赛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完善。此外,在这一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室外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总之,语文学科在小学阶段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情境教学法作为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丰富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结合小学生的年龄与学习情况,依据教材内容,创设游戏情境,增强课堂趣味性;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创设实践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确保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