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光娟 黄安茜 谭艳娟 杨 晶 朱罗茜 包凌云 雷志锴
乳腺黏液癌(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MB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浸润性癌,也称为胶质样癌,约占所有恶性乳腺癌病例的1%~6%[1-3]。文献报道MBC各种影像学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偏低,陶玲玲等[4]报道约75.9%,尤其是较小的MBC,更容易误诊,而且单独对MBC 超声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 年1月—2020 年5 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MBC 80 例超声表现,旨在提高超声对其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及漏诊。
1.1 研究对象 收集我院2012 年1 月—2020 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BC 80 例,均为女性,年龄27~89(53.33±4.59)岁,病灶最大径10~110(31.7±21.4)mm。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2020】医伦审第(049)号-01)。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Siemens Acuson S2000 ABVS 系统,探头配置为18L6HD 线阵探头,频率6~18MHz;百胜Mylab70XVG 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4~13MHz。并内置EI 弹性成像技术。
乳腺常规超声检查:患者取仰卧位,双手置于头上方,充分暴露检查部位,对双乳各个象限及区域进行全面检查,观察病灶位置、范围、形态、内部回声,内部有无钙化、后方回声有无增强、血流信号、血流阻力情况及淋巴结是否有转移(见图1A-B)。其中病灶内血流信号取血管条数最多的切面按照Adler 半定量法进行血流分级:0 级(无血流)、Ⅰ级(少量血流)、Ⅱ级(中量血流)及Ⅲ级(丰富血流),将0 级与Ⅰ级合并为乏血供,Ⅱ级与Ⅲ级合并为富血供。
图1 62 岁女性,乳腺粘液癌
乳腺弹性检查方法:采用高频线阵探头对目标病灶运用内置EI 弹性成像技术,采用二维超声与EI图像双幅实时显像模式,实时调节取样框大小,轻放探头于病灶区域以获取稳定的图像。参照罗葆明等[5]提出的改良5 分法评分标准评价组织硬度,≤3 分判为良性病变,质软;≥4 分判为恶性病变,质硬。
所有图像的采集及读片均由10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超声医师完成,并对病灶进行BI-RADS(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类。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非参数检验中的二项分布检验(Binomial Test),期望概率值为0.5,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特征 患者的年龄构成比:≤40 岁8 例(10.0%),41~50 岁18 例(22.5%);51~60 岁18 例(22.5%);61~70 岁22 例(27.5%);71~80 岁10 例(12.5%);81~90 岁4 例(5.0%)。病灶的位置:外上象限35 例(43.75%),内上象限6 例(7.5%),内下象限8 例(10.0%),外下象限13 例(16.25%),多象限18例(22.5%)。
2.2 超声特征 MBC 超声特征分析显示,病灶以位置腺体边缘(60%)、突入脂肪层(58%)及外形呈规则或浅分叶(58%)为主,但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彩色血流、阻力指数及弹性评分间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内部回声(呈不均质中等、偏高回声75%;无钙化80%)、后方回声增强(90%)及腋窝无淋巴结转移(95%)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乳腺黏液癌超声特征分析(例)
2.3 BI-RADS 分类 80 例MBC 病灶术前BIRADS 分类为4A-5 类74 例,3 类6 例,以BI-RADS 4A 类及以上者诊断为恶性,诊断符合率92.5%。
MBC 多发于中老年女性,尤其是绝经后女性,本研究中绝经后MBC 占67.5%(54/80),而40 岁以下年龄组中MBC 所占的比例仅为10%(8/80),与文献报道类似[1,6]。MBC 的好发部位与乳腺癌其他类型亦相同,以外上象限多见,占43.75%(35/80)。本研究中病灶最大径平均值为(31.7±21.4)mm,说明MBC 发现时平均瘤体偏大,可能与其生长较慢,边缘光整及超声等检查易误诊而延误治疗有关[7]。
本研究80 例MBC 中,左侧乳腺与右侧乳腺发病率相等,各占50%,病灶位于腺体边缘的概率(60%)高于非腺体边缘(40%),两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BC 突入脂肪层(58%)的概率高于未突入脂肪层(42%),可能原因为:MBC 病理上因其内含有大量黏液,切面呈胶冻样,胶冻样物有一定的张力,可压迫肿瘤向周围组织膨胀生长,尤其是容易向周边较软的脂肪组织推挤,导致MBC 多突入脂肪层现象[8-9]。本研究中发现MBC 外形规则或浅分叶的概率(58%)高于外形不规则(42%),与其生物学性质不无关系,MBC 其内大量的黏液推挤周边组织形成假包膜样结构,呈膨胀性生长,边界清楚、规则,当肿瘤生长速度不完全一致时可形成分叶状边缘,所以外形多呈规则或浅分叶状[10]。Tozaki 等[11]报道肿瘤形状边缘与肿瘤内细胞及黏液成分的多少有关,但本研究中并未将MBC 细分为单纯性黏液癌及混合性黏液癌,因混有其他类型的乳腺癌成分,使肿块不规则生长,边缘浸润,呈明显不规则恶性征象[12],但病灶在是否突入脂肪层及外形是否规则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文献报道,MBC 超声声像图内部回声大多数表现为低回声[4,13],少部分文献报道表现为中等回声[14],本研究内部回声以不均质中等或偏高回声为主(75%),可能与内部黏液成分及纤维间隔有关。研究显示后方回声增强占90%,大多数文献报道后方回声增强是MBC 不同于常见乳腺恶性肿瘤所特有的超声图像特征,与肿瘤内部含有较多的黏液,当超声束穿过时会因回声的过补偿而产生增强有关[4,13]。MBC 钙化的发生率较低(20%),与国内文献报道基本一致[15]。Conant 等[9]认为,部分钙化与黏液本身有关,部分钙化也可能与混合性黏液癌中非黏液成分有关。这三者(内部回声、有无钙化及后方回声有无增强)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中,MBC 内乏血供的概率(55%)高于富血供(45%),高阻的概率(63%)高于低阻(37%),可能与MBC 含大量细胞外黏液,间质成分及小血管稀少,不利于血管的生成有关,与张建兴等[16]报道的富血供及阻力指数大于0.7 不完全一致。研究中弹性评分质硬概率(55%)高于质软(45%),与MBC 富含黏液质地较软结果不一致,可能与部分为混合性黏液癌及弹性图像的人为依赖性有关。但MBC 在彩色血流、阻力指数及弹性评分间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乳腺癌的转移途径中,淋巴转移是重要的途径之一,MBC 腋窝淋巴结转移率较低,本组中仅4 例(5%),表明MBC 生长缓慢,浸润转移能力低,预后良好。
80 例MBC 病灶术前BI-RADS 分类为4A-5 类74 例,以BI-RADS 4A 类及以上者诊断为恶性,诊断符合率92.5%,诊断符合率较以往文献偏高,可能与选择的分类截点,4A 是否纳入阳性及患者选择偏倚有关,选择的是已经手术证实的患者,临床人群中还存在未发现、未手术的漏诊MBC 患者。
综上所述,MBC 好发中老年,超声影像表现以不规则中等及偏强回声、不伴钙化、后方回声增强及无腋窝淋巴结转移为明显征象,位于腺体边缘、突入脂肪层的规则或浅分叶的病灶也要提防黏液癌的可能。本研究中局限于病例数有限,未对单纯黏液腺癌和混合型黏液腺癌做进一步分组研究,有待于今后再做详细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