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干预对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影响策略研究

2022-02-26 01:48胡迎春何燕林奔豪乔丽君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心理干预学习策略

胡迎春 何燕 林奔豪 乔丽君

[摘 要] 职业院校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存在不少心理障碍问题,如畏难、无兴趣、应付了事等,对专业课学习效果产生严重影响,需要采取必要的心理干预来帮助学生排除学习障碍,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对职业院校学生非智力因素中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及学习态度等三方面因素展开详细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心理干预策略,排除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有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 非智力因素;心理干预;学习策略

[基金项目] 2017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专业文化建设对职教师资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研究与实践”(2017JGB154);2020年度广西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重点项目“机械制图”(师政教学〔2020〕179号);2021年度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深度学习研究”(YCSW2021082)

[作者简介] 胡迎春(1971—),女,江苏南京人,博士,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加工制造职业技术研究;何 燕(1996—),女,陕西西安人,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1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加工制造;林奔豪(1997—),男,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1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加工制造。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1-0181-04 [收稿日期] 2021-08-03

当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制造业正在走向高端,职业教育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必须与时俱进。但是在现行的教育环境下,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依然未达到理想状态,进入职业院校学习常常是在大学本科落选之后被视为不得已的选择,不能被大众广泛接受,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素质也参差不齐。选择就读职业院校大多被贴上“成绩差”“技不如人”“前景黯淡”等标签。由于社会长期对职业教育的区别对待,久而久之学生在潜意识里会形成应付学习的心理,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针对职业院校学生这一现象,教师可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着手,引导学生积极向上,针对学生心理特点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策略,让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障碍难题迎刃而解,也能打消学生学习中的各种顾虑,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自身优势,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级技能人才。

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有:观察力、思维能力、想象力、记忆力和实践活动能力等,就一定程度而言属于先天因素。智力不单对学生的学业水平有影响,更关键的是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能力的速度、广度和深度产生影响,并且对于学生的学习状态也会有很大影响,甚至决定学生的可教育程度。

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外,对智力活动和智力发展产生影响的,具有动力作用的人格心理因素主要包括需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同时各类的非智力因素也存在某种联系,它们之间会相互形成制约关系,是影响人类活跃程度的重要因素,也是人类个性中最积极的因素之一。在学习过程中,人们的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及学习态度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最终的学习效果。

从心理学方面讲,学生成年后的智力发展水平已经基本成定数,很难通过引导、学习、实践等各种手段再大幅提升。但智力并非是影响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因素,非智力因素也起到相当大的关键作用。对学生来说,学校是一种人为创建的学习环境,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更加集中,教师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有效干预,可以帮助学生从内因出发重构学习动力系统,唤醒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提高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二、职业院校学生非智力因素现状分析

(一)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动机特点

动机是指一种内在的动力,可以促进和推动各种人类活动和行为的形成,动机往往伴随着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类型不同,产生的动机也不相同。其中学习动机是指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直接力量,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行为,让学习行为朝着某一既定目标进行延伸和发展,而学生学习动机的产生很多时候都需要某个学习需求进行激发,由学习需求产生学习动机。

职业院校的生源以高考未上本科分数线的高中毕业生为主,在普通高中的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自主性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影响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归结为四个方面:一是学校方面,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课业设置与人才培养需求脱节、部分教师综合素质不达标、部分教学管理理念相对落后、学生缺少上进心,难以使班级学生形成较好的学习风气;二是家庭方面,父母教育理念不当、教育方法单一等,会造成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弱,没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也较差;三是社会方面,如今社会环境复杂,信息来源渠道繁杂,单是利用手机获取各方面信息都极为方便,由此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削弱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四是个人方面,学生没有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情绪低落,学习方法不恰当,对自己的专业没有信心,对未来就业感到迷茫。

(二)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兴趣特点

兴趣是人们对接触某些事物的情感色彩,学习兴趣是产生学习动力的前提,是学习者在学习之前对学习对象的情感认同,是学生从自己内心所产生的一种浓厚兴趣,也是一种积极学习的内在表现。当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时,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往往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学生的学习兴趣越高,学习积极性也越高。

职业院校学生情感丰富,思维活跃,但是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目标不明确,因此对学习兴趣低落甚至失去兴趣,對考试有抵触情绪。影响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除学生本身外,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激励上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不够重视情景导入,学科教学的影响比较突出;在设置课程情感、态度等目标时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学习兴趣等关注较少,没有做到将学习和学生实际相关联;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难度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不相符,缺乏对学生的鼓励和关心;作业形式单一,没有发挥内部强化作用,同时没有发挥正向表扬和激励的作用,缺乏外部强化;评价方式单一,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

人才培养有赖于教育,教育的阵地在课堂,当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兴趣时,学生在学习时注意力会更集中,对知识学习会产生更多的思考、记忆和感知,更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会改变观念,发现学习不是件难事,在学习中也能获取快乐,最后对获取知识产生一种渴望,面对困难也会有更大的毅力去克服。因此,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现状,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因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必要。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米歇尔认为,激发情境兴趣的实质在于寻找能够激发情境兴趣的各种情境策略和方法,保持情境兴趣的实质是帮助学生发现学习及自身的关联,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保持长久的情境兴趣。

(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态度特点

态度由认知、情感、行为倾向等三个要素构成,也是个体对某一特定对象所持的较为稳定一致的评价与内在行为倾向。这属于一种已经内化的、持久的看法,之后的判断、思考、行为都受到这种心理准备状态的影响,态度由经验产生,当客观现象发生或情境发生时,将对个体产生指导能力的影响。实际上,这种心理的准备状态就是人们对即将做出行为的态度,会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态度是学生在进行学习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包含多方面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对待学校、对待学习、对待课后作业和对待成绩的态度等。一旦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则会成为习惯,自身将不会轻易改变,此为学习态度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习过程有重要的影响。

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态度有待提高,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认为自己是同龄人学习中的学困生,考不上本科学校只能读职业院校,没有明确自己来职业学校接受教育的目的,没有认识到职业课程的重要性,认为读书无用论,以狭隘、片面的态度看待所学的知识,未看到所学知识对自己今后发展所起的作用;有时候不愿意独立完成作业,畏难情绪较重,有时有自暴自弃的情绪存在。这样的学习态度,必然造成学生不思进取,不求上进,得过且过,也毫无良好的学习效果可言。

三、对职业院校学生非智力因素心理干预策略

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动力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态度不端正,归根结底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努力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从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态度改变三程序理论等,对职业院校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实施心理干预提出以下建议。

(一)外部强化激发需求,体验成功提高动机

外部动机是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为避免学生因外部动机不足而缺乏学习动机,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强化理论引导教学,通过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这种联结越牢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就会越强烈。教师可以在学生表现良好或者有进步的情况下及时给予表扬,在学生犯错或遇到挫折时给予鼓励,在正向引导下,使得学生保持自己的积极行为。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低一级的需要得到满足时,高一级的需要会逐步增强并取而代之。职业院校学生在学校里感觉缺失爱和尊严,自身没被重视,因此学习也不会产生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此现象,教师可以在课外和与学生简单交流最近的心情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细致观察学生情绪,经常谈心,诊断学情,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对职业院校学生而言,尊重的需要满足后,自我实现的需要会更强烈,如此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职业院校学生通常因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影响成就动机水平,此时教师需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比如在课堂中采用目标教学法,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和主线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向既定的学习目标靠近,再根据学习效果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改变学生的成败归因倾向,让学生明白只要付出努力就可以获得成功,而不是将自己的失败和不足归咎于运气和智力,使学生更愿意通过自身努力来完成学习目标,在不断地体验成功后提高成就动机水平,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仍能坚持自觉学习。

(二)生活实例引进课堂,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学习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讲授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改造和建构旧知识,吸收和整合新知识的过程。首先,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如果将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引进课堂,把与学生贴近和所熟知的事物作为教学素材,创造一个真实情境,将学生带入其中,让学生沉浸在问题情境中,将要探索的问题与已有经验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实例,找到相关联的类比对象,则更容易激发学生对该事物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学生也会更容易接受新知识。其次,根据学生在群体环境中更具有集体荣誉感和胜负欲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设置有趣的课堂活动,比如竞赛式训练,将学生分成水平相当的小组,由教师将学习内容分解成若干任务分发给各小组,小组以合作学习方式完成任务,各小组之间形成竞争态势,最先完成的小组获得奖励,课堂中“你争我赶”的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最后,针对学生在学习时遇到困难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而放弃的消极心理,教师可以对相互帮助的学生奖励积分卡片,在这种机制下学生会倾向于帮助遇到困难的同学或者遇到困难时寻求帮助,从而有效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从而形成积极地学习情绪体验。

(三)榜样示范建立目标,正面激励端正态度

职业院校学生通常对自己评价较低,没有自信,潜意识中不能也不愿意坚持去做一件事情,容易自暴自弃。针对此现象,利用态度改变三程序理论。先依从,教师可以将学生身边优秀的同龄人树立为榜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接着再认同,自己“跳一跳”也能够得着而成就优秀的自己,让学生感觉优秀并非遥不可及的目标;然后是内化,教师邀请成功的毕业生到校“传经送宝”,在分享交流会中讲述自己的成就故事和心路历程,激励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模仿成功范例,让榜样成为自己的内生动力。另外,根据霍夫兰德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提出改变态度的说服模型,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激励、劝说等外在刺激,使学生内心产生变化,从而发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如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不是一味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创设条件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真正的实际问题,讓学生亲身体会知识的应用场景,深刻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引发自身的学习自觉性。再有,教师也可以通过团体辅导方式对学生学习态度进行心理干预。例如针对学生拖延症的坏习惯,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创设和谐平等的团体环境,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奖惩措施,对按时完成任务的小组全体成员给予补偿性或满足性奖励,而小组成员未能全部按期完成则施予翻倍任务惩戒。同时,教师坚持陪同直至完成,以此一方面给拖延的学生以警示,让学生自我感知拖集体后腿的羞耻感,从而逐步改变拖延的坏习惯;另一方面,促使小组所有成员相互监督、互相帮助、荣辱与共,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学生学习态度随之改变。

结语

总之,职业院校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引导者,是学校对学生影响最直接的群体,教师可以利用强化理论建立反应联结,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达到激发学习动机的目的;根据需要层次理论,教师在满足学生低层次需求基础上,刺激学生追求向高层次需求迈进,提升自己对学习知识、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师通过归因训练使学生体验成功,提高成就动机水平从而提高学习动机;教师创设情境,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使学生改变旧知识和学习新知识;利用学生胜负欲进行竞赛式训练,通过卡片积分促使学生互相帮助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态度改变三程序理论和榜样示范让学生产生认同感,通过说服法和团体辅导途径心理干预来端正学习态度。事实上,动机、兴趣和态度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地,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三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职业院校教师应注重学生心理特点,适当对学生非智力因素进行心理干预,因势利导,才能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心态,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名骅.关注学生学习心理 重构教学设计[J].现代教学,2021(5):30-31.

[2]何婷.讓兴趣开启经典之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11):290.

[3]马保华.利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激发“网迷”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2021(25):86-87.

Research on the Strategy of Non-intelligence Factor Intervention on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fluence on Learning

HU Ying-chun, HE Yan, LIN Ben-hao, QIAO Li-jun

(Teachers College fo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1,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psychological obstacles in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learning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such as fear of difficulties, lack of interest, perfunctory doing jobs and so on, which have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learning effect of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a necessary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o help students eliminate the learning obstacles so as to real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tudents’ learning. This paper analyzes in detail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interest and learning attitude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 non-intellectual factors, and puts forward effect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to eliminat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obstacles in learning, which are conducive to the formation of good learning habits, enabling student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main position and subjective initiative in learning, and improving the learning effect.

Key words: non-intellectual factors;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learning strategies

猜你喜欢
非智力因素心理干预学习策略
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策略探讨
非智力因素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影响
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非智力因素的训练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一种使用反向学习策略的改进花粉授粉算法
基于微博的移动学习策略研究
自主学习策略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