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颖,冯岩,王景顺
(1.河南省漯河市中心血站检验科, 河南 漯河 462001;2.漯河市中心医院输血科)
不规则抗体是由输血、移植、母婴(胎)血型不合妊娠、注射免疫物质等刺激诱导下产生的非ABO血型系统的红细胞血型抗体,血液中存在不规则抗体可引起交叉配血不合、血型鉴定困难、新生儿溶血病、溶血性输血反应等,对患者的输血安全和输血治疗效果造成很大影响。妊娠妇女血液中存在的IgG不规则抗体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血液循环中,破坏胎儿红细胞而引起新生儿溶血病[1]。近年来,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多次妊娠分娩产妇数量明显增加,妊娠妇女不规则抗体的产生风险大大增加。本文分析在漯河市中心医院进行产检的8540例妊娠妇女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及临床病历资料,报道如下。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漯河市中心医院产检的8540例妊娠妇女为研究对象,年龄20~41岁;有输血史产妇269例,无输血史产妇8271例;无妊娠史者2257例,1次妊娠史者935例,2次妊娠史者2895例,妊娠史≥3次者2453例;妊娠妇女年龄<25岁者2386例,年龄25~35岁者3633例,年龄>35岁者2521例;妊娠妇女中血型为A型2602例,B型2532例,O型2454例,AB型952例。不规则抗体检查均经过妊娠妇女本人或其家属同意,并在妊娠早期首次产检建孕期保健卡时,将不规则抗体筛查列为孕期常规检测项目。
主要试剂 2-巯基乙醇(2-Me)和抗人球蛋白检测卡(长春博迅生物提供),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谱细胞、抗体筛选红细胞试剂盒(上海血液生物提供),所有试剂均有生产厂家合格鉴定报告证书,在有效期内应用。主要仪器 BASO血清学离心机(贝索生物公司),FYQ型免疫微柱凝胶孵育器和TD-3A型血型血清学用离心机(长春博研生产)。
采集所有妊娠妇女空腹手臂肘静脉血4mL,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检测ABO血型,妊娠妇女血液标本离心后分离血清备用。标记抗人球蛋白检测卡,取不规则抗体筛查细胞,分别在相应微孔中加入Ⅰ、Ⅱ、Ⅲ号筛查细胞各50μL,在上述各孔中加入孕妇血清50μL,恒温孵育器中37℃孵育15min,离心5min,观察和判定不规则抗体检查结果。对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阳性者应用谱细胞检测抗体特异性,应用2-Me检测不规则抗体IgG型或IgM型类别。
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8540例妊娠妇女中,共检查出74例(0.87%)不规则抗体阳性,其中Rh血型系统52例(70.27%),MNS血型系统15例(20.27%),Lewis血型系统6例(8.11%),P血型系统1例(1.35%)。见表1。
表1 74例不规则抗体分布及特异性检测结果
有输血史妊娠妇女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无输血史妊娠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次数越多不规则抗体阳性率越高,不同妊娠次数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血型妊娠妇女分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妊娠妇女不同分组中不规则抗体检出情况比较
孕晚期检测出不规则抗体40例,检出率为0.47%(40/8540),Rh血型系统32例中抗-E(包括抗-Ec)23例,抗-D 4例,抗-C 2例,抗-c、抗-e、抗-Ce均1例;MNS血型系统6例均为抗-M。孕中期检测出不规则抗体23例,检出率为0.27%(23/8540),Rh血型系统14例中抗-E(包括抗Ec)7例,抗-D 1例,抗-C 3例,抗-e、抗-c、抗-Ce均1例;MNS血型系统抗-M 5例。孕早期检测出不规则抗体11例,检出率为0.13%(11/8540),Rh血型系统6例中抗-E 3例,抗-c 2例,抗-D 1例;MNS血型系统抗-M 3例,抗-S 1例。孕晚期不规则抗体检出率高于孕中期、孕早期(χ2=4.604,P=0.032;χ2=16.540,P=0.000),孕中期抗体检出率高于孕早期(χ2=4.244,P=0.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不同孕期孕妇不规则抗体检出情况[n(%)]
52例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中,22例(42.31%)抗体效价≤2;1例抗体效价为512,为RhD阴性妊娠妇女,以往有输注RhD阳性红细胞输血史。见表4。
表4 52例Rh血型系统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效价测定情况
不规则抗体是除ABO血型系统以外的其他血型系统抗体,在正常人群中发生率约为0.3%~2%,大部分属IgG抗体,少部分为IgM抗体,是引起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主次侧交叉配血不相合、贫血、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新生儿溶血病的重要原因[2]。妊娠妇女血液中存在的不规则抗体主要是IgG抗体,其可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血液循环,进而破坏胎儿血液中红细胞,轻则可引起胎儿/新生儿贫血、黄疸、水肿、肝脾肿大,重则可引起早产、流产、死胎而危及胎儿/新生儿的生命安全[3]。祝丽丽等[4]研究发现,二孩孕妇Rh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首次妊娠妇女,因此妊娠妇女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查对于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果显示,在8540例妊娠妇女中共检出74例不规则抗体阳性(0.87%),低于张群等[5]报道的1.05%,高于孙文瑾等[6]报道的0.434%。检出的不规则抗体以Rh血型系统最多,共52例(70.27%),其中抗-E 25(33.78%)、抗-Ec 8例(10.81%)、抗-C 5例(6.76%)、抗-D 6例(8.11%)。目前献血者和临床患者输血治疗前只进行ABO血型A/B抗原和Rh血型D抗原检查,而并未常规检查Rh血型系统E、e、C、c抗原,这些未常规检查的抗原也可刺激孕妇机体产生相应抗体而诱发新生儿溶血病。有多次妊娠史的妊娠妇女应进行抗-E和E抗原常规检查,对于有生育需求的女性给予E抗原同型血液输注,以避免由抗-E所致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
本文8540例妊娠妇女中14例检测出抗-M抗体,抗-M抗体常以IgM形式存在,多属于天然抗体而不能通过胎盘屏障,多数抗-M抗体在<37℃条件下发生反应,因而这一类别的抗体往往临床意义不大[7]。此外,妊娠妇女中检出6例(8.11%)Lewis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Lewis血型系统抗原只表达于胎儿的分泌液中,而红细胞上常不存在Lewis血型系统抗原,因而Lewis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不会引起严重的新生儿溶血病[8]。本文结果显示,不同妊娠次数妊娠妇女中,随妊娠次数增加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升高,不同妊娠次数不规则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妊娠妇女受多次妊娠免疫刺激相关[9];有输血史妊娠妇女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无输血史,而年龄和血型因素对妊娠妇女不规则抗体的产生未见明显影响。袁咏梅等[10]研究结果显示,初胎孕妇不规则抗体阳性率(25.9%)低于两胎及两胎以上孕妇(75.1%),无妊娠史孕妇不规则抗体阳性率(31.6%)低于有妊娠史孕妇(68.4%),无输血史孕妇阳性率(44.1%)低于既往有输血史孕妇(55.9%)。因此,这些既往有输血/妊娠史的妊娠妇女输血前/产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查和干预对于预防同种免疫反应的发生尤为重要。
8540例妊娠妇女孕早期、中期、晚期不规则抗体检出率分别为0.13%(11例)、0.27%(23例)和0.47%(40例),孕晚期不规则抗体检出率高于早期和中期(P<0.05),孕中期抗体阳性率高于孕早期(P<0.05)。这可能为随着孕周增加胚胎期RBC抗原逐渐成熟,同时妊娠晚期胎儿与母体血液交换增多,促进母体产生不规则抗体,使抗体阳性率升高[11]。本文检出的52例Rh血型系统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孕妇中,22例(42.31%)抗体效价≤2;1例孕妇抗体效价为512,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其为RhD阴性,以往有输注RhD阳性红细胞史。研究显示,妊娠妇女血液中Rh血型系统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效价越高,新生儿溶血病发病风险也越高,且患儿病情也越严重[12]。因而,对于体内检出Rh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的妊娠妇女应给予足够关注,若其抗体效价随孕周增加而不断升高,应加强不规则抗体的监测,分娩后新生儿应进行新生儿溶血病相关检查,病情严重的患儿及早给予治疗[13]。
综上所述,漯河地区妊娠妇女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0.87%,主要为Rh血型系统,其次为MNS血型系统和Lewis血型系统,既往有妊娠和输血史是红细胞不规则抗体产生的主要原因,妊娠妇女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查可提高输血安全,预防、减少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