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冉
[摘 要] 随着立德树人理念的深度推进,在中职模拟导游教学实践落实过程中,要想更好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就需要充分发挥好课程思政的引领价值。立足专业实践课,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将模拟导游实践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全面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模拟导游课要以课程思政为依托,创新授课模式,唤醒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创新意识,强化学生职业责任意识,深度唤醒学生对旅游专业的学习热忱,为学生未来就业和终身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 键 词] 中职导游;课程思政;模拟导游;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5-0160-03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旅游业已发展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民众对精神层面的综合性需求日益提升。在中职旅游教学落实过程中,除了要增强学生的导游职业技能之外,还要更好地提升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和从业服务意识。模拟导游课是中职院校的专业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提升导游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课程。在教学中要树立课程思政意识,为一线输出更多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同时让学生为适应新业态、新场景、新产品、新需求而不断学习钻研,彰显出旅游专业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学习创新意识。
一、课程思政在模拟导游教学中实践的重要意义
模拟导游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在学生通识课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的前提下,推动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为学生未来实习就业奠定坚实基础的核心学科。模拟导游课程教学的落实,更好地打通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壁垒,同时立足社会发展现状,唤醒学生学习的创新意识。课程思政的推进对提升模拟导游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满足新时代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
2020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2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国内强大市场的实施意见》,强调了要能够以消费带动经济增长,改善国内消费环境,旅游业作为拉动文化、消费、娱乐有机融合的创新型模式,对于更好地促进国内经济大循环,为文旅融合打开新局面,做大做强国内消费市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旅游业的创新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作支撑,因此,中职旅游专业教学落实的过程中,要更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及企业对导游人才培养的综合性需求,将课程思政理念有效融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以思政教育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质,坚定学生政治信仰,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这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推动学生学习完善的重要切入点。思政元素的融入,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学科理论的理解,而且能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鼓励学生与时俱进,为学生职业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根本上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二)是学生未来就业、创业及综合发展的必然要求
时代的不断发展对导游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文旅融合背景之下,导游职业要能够立足文化、康养、研学、新媒体等诸多要素有效创新。加之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一些低素质从业人员不断被曝光,因此社会和企业对高素质导游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国家旅游局也对导游服务系统进行了动态监管,因此学生以后要想更好地就业和择业,就必须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课程思政在中职模拟导游教学中的实践,可以更好地优化课程内部结构。在发展学生职业素养的同时,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创新意识,并将工匠精神有效融入。提升学生自身素养的同时,使学生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显著提升,学生的个性品质、精神状态也能更加飽满,这样学生在未来就业、择业过程中就能应对自如。
(三)可以进一步推动旅游业态加以创新和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我国旅游业要想更好地向前发展,除了要进行景点挖掘、旅游线路打造之外,高素质旅游人才的培养可以为旅游事业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课程思政在模拟导游课程中的融入,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导游业务对人才的综合性需求,引领学生学习创新,提升学生综合职业意识,更好地培养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能人才,从而推动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在满足人们多元化旅游需求的同时,开发更多旅游新模态,进一步带动旅游市场蛋糕做大做强,为国民经济增长、改善国内旅游消费环境、完善旅游消费体制提供有效助力。
二、课程思政在模拟导游教学落实中的基本原则
模拟导游教学落实,旨在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夯实学生专业基础,提升学生职业责任意识,为学生未来工作实践奠定良好基础。在中职模拟导游专业教学落实过程中,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入需要更好地以科学育人为原则,优化教学设计,提升学生思想品质。
(一)主体性原则
将课程思政融入模拟导游课程,既要彰显其育人价值,又要尊重学生自身的学习主体性,贴近学生兴趣爱好,优化课程展开模式。充分发挥学生自身主体性价值,让学生学习探索、参与展示,使学生对课程的整体认知有效升华。同时,积极唤醒学生学习提升意识,使课程思政的育人价值有效发挥,推动学生专业实践,积极创新。以课程思政为依托,引领学生开展专业实践活动的同时,要兼顾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素养、综合品德、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另外,教学评价的展开也要尊重学生自身的主体性价值,让学生亲自参与到课程评价活动中,推动学生更好地学习完善,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二)互动性原则
在中职导游教学落实过程中,单纯依靠学生自我约束,对学生的学习促进作用并不明显。而有效的团队合作及相互竞争,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引领学生学习参与。学习互动的展开,能够在班级内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更好地推动学生潜能开发。在模拟导游教学落实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建组活动,对于学生而言具有良好的学习提升价值。教师要能够贴近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需求,优化课程组织模式,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展开的过程中捕捉学生的一些个性化需求,在课后进行有效的延伸和拓展。以有效的互动、科学的交流,更好地让学生明晰导游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发展意识。
(三)创新性原则
将课程思政融入模拟导游课程,除了立足线下课程与学生学习互动之外,借助线上媒体也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以线下为主体,以线上为辅助,为学生呈现多种教学资源。同时重视对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的有效挖掘,为学生推送多元知识。例如,将课程中蕴含的工匠精神有效呈现,也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构建合作讨论小组,更好地推动学生学习交流。课程思政与中职导游相融合,能够更好地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进步,助力学生高尚品德素养的形成。
三、课程思政在中职模拟导游实践教学中应用的积极对策
在模拟导游课程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可采取的方法多种多样。课程思政中的融入要能够与课程主线相契合,同时兼顾教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对学生实施有效引导,这样可以更好地将专业知识学习特色化,与思政教学有机融合,唤醒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推动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综合理解。
(一)育人为先课程整合,提升模拟导游育人效果
模拟导游实践教学落实中思政元素的融入,不是单纯地将思政知识教授给学生,而是更好地彰显模拟导游专业教学自身特色,充分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如无私奉献精神、服务意识、高尚职业素养等,进而更好地让学生明确学习提升的重要意义。同时将导游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及学生自身学习理解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模拟导游实训中更好地展现能力、学习提升、有机合作、创新突破。打破单纯课程教学对学生学习发展的限制,立足学生未来长远性发展,让学生通过学习知识不断提升能力,为学生社会实践专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模拟导游与课程思想相融合要科学设计课程内容,才能更好地提升育人效果。导游专业教学落实过程中,除了对课本上的一些专业技能、专业综合能力有效开展之外,还要更好地结合地区旅游资源的丰富类型及优势资源,引领学生开展专业实践。如结合银川地区“塞上江南”的美誉,要很好地挖掘当地在丝路资源、西夏王陵、水洞沟旅游区、苏峪口森林公园、南关清真大寺、贺兰山岩画等方面的优势,以具有典型西部味道的旅游资源为基础,让学生学习实践,深度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尝试为不同的人群制定一些特色旅游线路。通过课程实习,让学生对旅游有一个更加细致的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模块化设计。丰富学生实践技能的同时,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收获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合作、积极进步,从而更好地使学生享受学习乐趣,促进学生的专业提升和创新发展,升华学生道德品质。
(二)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创新转变导游课程的教学理念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学科教学要更好地与立德树人有机融合在一起。因此,在模拟导游课程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促进学生长远发展,更好地挖掘课程知识中蕴含的育人理念。结合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为学生提供专业化指导。尤其是在模拟导游实践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更好地从全面育人的角度推动学生学习成长。既要立足学生当前的学习发展挖掘其中的育人理念,又要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感知意识,对其中的一些思政元素,让学生自主表达、有效展示。
通过对话表演、角色扮演、测验考核等多种方式,规范学生导游职业意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将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推动学生自我反思和有效审视,更好地促进学生专业发展。以角色表演为例,在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每一个成员所扮演的社会角色都要对其思想、情感、行为、思维方式产生有效认知,减少学生单纯为了学习而表演的应付心理,让学生更好地结合生活实践来融入相应角色,尝试进行导游实践。围绕同一项目,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有效讨论,对于一些有较大分歧的观点,还可以向教师寻求帮助。要更好地结合实践,提升学生角色扮演意识,让学生真正带着情感有效融入,使学生对导游工作有一个更加精准的把握。在角色扮演现场,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有效解答。同时,现场的“观众”也可以提出一些自身不明白、不理解的问题,通过表演中的沟通、表达、交流,更好地提升“导游”扮演者的灵活应变意识。另外,表演告一段落之后,围绕学生所使用的动作、词语、互动手势,师生之间还要有效反思、引导、修正和鼓励,最终使整个表演过程更加自然,表演内容更加完善,学生自身的文化认知也能有效提升。
(三)立足课程教学,丰富思政理念,更新育人模式
在模拟导游实践教学展开过程中,向学生渗透思政元素,不能仅通过语言引导来落实,而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内容,创新育人模式。首先要发挥好教师自身的引领价值,以言传身教,让学生学习导游知识促进专业发展,并让学生对工匠精神、传统文化、职业素养有效实践。以教师与学生的直接对话,捕捉学生的一些个性化需求。通过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尤其是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要更好地与学生有效对话,拉近师生心灵距离,让学生在学习中心态更积极,思想更端正,進取意识显著增强。另外,在课程思政融入的过程中,教师要更好地以思政元素为导向,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衔接学生校园生活与社会实践,提升学生专业能力,推动学生学习进步。
(四)激发学习兴趣,引领学生个性展示,将德育与智育结合
在中职模拟导游教学落实的过程中,结合中职阶段学生的一些心理特点,除了让学生接受教师安排的一些学习任务之外,还要更好地应用一些创新性教学方式,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开展合作实践。以小组为单位有效竞争,深度激发学生学习提升意识,以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促进学生学习进步。模拟导游与课程思政融合的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引导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结合学生所学知识,为其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并让学生开展有效的自主评价。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辅以教师的科学指导,更好地推动学生专业发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向学生渗透良好的职业意识,让学生在真实岗位情景中分析有效案例,进行专业实践,结合所需的具体工作岗位,发展学生职业素养,推动学生不断进步。
在中职模拟导游专业教学落实的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对课内所学知识进行有效运用之外,思政元素的融入还要重视创新性手段的融合。让学生不断学习,积极提升,如借助抖音、微视等平台,让学生进行线上导游尝试。充分发挥中职导游对学生学习发展的引领作用,让学生能够在各种模态下发挥临场应变能力,从而更好地锻炼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升学生学习应用意识,融合于模拟导游全过程,提升学生学习品格。
总之,在中职模拟导游教学落实过程中,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入为教学创新指明了方向。对推动学生专业发展、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实现理实结合都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能够树立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以思政元素为导向,以文化渗透为路径,以学生综合素养发展为主线,不断提升模拟导游课程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曦.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实践研究:以“模拟导游”课程为例[J].度假旅游,2019(4):1.
[2]李雅霖.《江西模拟导游》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探索[J].好日子,2019(30):2.
[3]叶晨曦.课程思政在《导游实务》中的实践[J]. 锋绘,2020(2):123-124.
[4]黄玉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研究:以导游业务课程为例[J].科教导刊,2021(2):2.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