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分析技术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和案例设计

2022-02-25 00:05汤佩芬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5期
关键词:思政案例育人

汤佩芬

[摘           要]  化学分析技术是一门生物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分析了课程特点、课程思政内容的植入,列举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并就课程具体案例进行思政设计。

[关    键   词]  化学分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5-0106-03

古人云“德之不修,学之不讲”,我国自古以来是礼仪之国,德育的重要性一直被我们代代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德育是高职院校提升人才质量的重要举措,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作用,占领学生价值观舆论导向的主阵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在新形势背景下,专业课程思政成为各大专院校的专业课程改革的指向和重要内容。

一、课程简介

化学分析技术课程是生物、化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分析检验工作岗位入职的第一门技术技能课程。主要讲授化学分析课前准备知识、滴定分析操作基本知识、酸碱滴定分析技术、络合滴定分析技术、氧化还原分析技术、沉淀滴定分析、重量分析技术等内容,使学习者逐步累积分析检验的知识和技能,并能根据样品来源及分析要求选择相应的现行国家或行业标准,进一步依据标准熟练地开展分析工作。

二、思政元素挖掘

化学分析技术知识点繁杂,思政内容可植入点比较多,课程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思政元素:包括唯物辩证观、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态文明意识,以及在分析检验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家国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法治意识、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等,在思政教学中,根据课程的知识技能要求,结合课程思政要求,笔者将思政内容进行五个维度的挖掘:从化学学科起源和发展历程中提炼素材;从化学学科重大成果获得学习资源;从重大化学事故中总结教训;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工程伦理的过程中凝练工匠精神;从培养学生感受工作氛围角度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化学分析技术课程挖掘思政元素(见文末表1)。

三、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课程思政既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方法[2]。化学分析技术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开展课程思政,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讨论法、实验法等展开教学,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课堂,采用画龙点睛式、专题嵌入式、元素化合式、隐性渗透式等手段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提升课堂的生动性,充分发挥课堂的专业及德育育人功能。将传统的“理论灌输”模式转变为“师生双向互动”模式,力求做到生动多样、浑然一体,思政元素合理镶嵌教学内容,为晦涩的理论“之汤”调出“思政味”[3],学生才能真正参与到课程思政中,达到课程思政教学目的。

(一)案例教学法

实验室安全知识的教学,首先用重大实验室安全案例导入知识点:北京交通大学在2018年12月26日发生实验室爆炸大事故,造成3名实验室学生的死亡事故,事故原因是实验室违规堆放易燃、易爆品。将重大和社会影响深远的事件作为案例进行教学,一方面加深学生的记忆,引起警醒;另一方面避免学生“不闻窗外事,只读圣贤书”,促进学生通过了解社会、参与社会,进而产生报效社会的决心。

(二)任务驱动法

本课程的知识点以项目任务的形式进行教学,以任务为驱动,以实施任务为教学过程。例如在实施任务:测定某厂生产的醋酸的酸度为任务驱动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沟通分析确定醋酸测定的原理、方法和操作,自主制定实验方案和小组考核办法。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团结协作,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设计实验和数据处理培养学生科学的严谨性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实验过程中,指示剂的颜色的变化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让学生理解质变和量变的唯物辩证观;实验模拟工作环境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小组讨论法

课程很多任务采取小组讨论的方法,例如课程导论中知识点化学检验工的素质要求,采用小组讨论方式进行思政教学。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理解化学检验工的职业素养要求,“辩证唯物观、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蕴含在职业素养案例和资源中,同小组的学生相互交流资料案例,可以相互启发,拓宽了学生对化学检验工的职业素养范畴的认知。在讨论中小组成员需要团结协作完成任务,促使学生理解“独木不成林”,要成事,“团队”力量非常重要。

(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化学分析技术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可不受容量和时间限制发布思政视频或案例,信息量大而且学习时间灵活。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展示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传授的“协同育人”效果。线下的教学实训,学生在实践中建立环保安全意识,践行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实践中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不怕困难、积极参与的专业使命感。

四、课程实施案例示范

“水硬度测定”是课程情境:配位滴定法测定物质含量中的重要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学生掌握配位滴定法的操作方法和技能,理解其测定金属离子含量的原理,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处理能力及实验的数据处理能力。课程思政实施如下。

课前,通过职教云课堂推送预习任务:收集有关水硬度大对工业生产和人民身体健康危害的案例资料,在资料的收集中,学生理解了水质量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深远,我们应该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保护水环境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服务意识。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并就保护水环境的必要性这一主题进行倡议小演讲,活动一方面是对环境保护的大力宣讲,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的演讲口才。在滴定过程中,讲解滴定是一个量的积累,等量变到一定程度(滴定终点),微小量变就会激发到质变。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哲学原理渗透到教学中。课程的实训小组合作完成,让学生深刻体会与人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协作过程中又能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五、结语

任何一门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素材,大学的专业课也应该润物细无声地成风化人,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和全程育人[4]。课程思政要求知识技能和价值引领同向同行,实现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双重培养。笔者从教化学分析技术课程多年,知道课程思政不能牵强说教,更不能“满堂灌”,需要教师精心进行课堂设计,深入挖掘课程内容中的隐形思政元素,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求活泼多变,激发学生的兴趣来参与思政,教学评价突出素养评价的地位,将科学素养、工匠精神、家国大义、安全环保意识等内化于心,外化与行,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3]杜春安,王志朴,张海兵.《化工健康、安全与环境(HSE)》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研究[J].高教学刊,2021(11):181-184.

[4]付向艳.探讨“课程思政”在高校人才培養过程中的实施[J].科技风,2019,27(9):43.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思政案例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