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志琴 张永泉 姚林虎 王志强
[摘 要]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从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式、考核评价方法等方面探讨了以强化学生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为目标的高职道路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与实践,旨在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满足职业岗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关 键 词] 职业能力;道路工程材料;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5-0070-03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专门教育,在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为核心,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道路工程材料是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基础性教学环节。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对筑路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型道路材料層出不穷,其类型也从单一型转向复合型,所涉及的技术标准也向着国际标准化发展,内容有了很大扩充,给道路工程材料课程赋予了新的内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加以改进,不能只靠简单的讲授和演示把知识和技能传给学生,而是要应用新的教学策略和模式,针对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实际需要,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二、道路工程材料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现状分析
道路工程材料种类多,教学内容繁杂,关联性和逻辑性不强,涉及的知识点和信息量非常大,叙述性知识点多,内容较枯燥且需要记忆的东西多,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科书为蓝本,配以教师的程式化讲授和指导,偏重理论灌输,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单一、固化, 学生主要是被动式学习,学习过程中参与性、互动性不足,不利于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而造成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水平与岗位需求的“契合度”不高,毕业生的创新能力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匹配度”不高,综合实习和顶岗实习过程中工与学的“结合度”不高,难以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和工作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三、道路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思路与实践
道路工程材料是道路桥梁工程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是培养学生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核心课程之一,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提升创新创业精神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依托行业,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紧密结合市场需求,转变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式,以期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基础理论丰富、专业技能扎实的高素质人才。
(一)以职业能力为中心整合教学内容
按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整合教学内容,并及时反映学科领域先进的科技成果,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习道路工程材料课程之后期望学生具有的职业能力是:掌握各类工程材料的技术性能、质量要求、评价指标及其测试方法,具有对材料进行抽样和技术指标检测、试验数据分析处理、质量评价和鉴定的能力,能进行沥青混合料、水泥混凝土、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等混合料的组成设计,能分析土木工程材料性能的影响因素,提出改善材料性能的措施并具有研究探索新型材料的能力。根据上述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进行整合序化,对照岗位人才能力和素养要求,构建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两个教学体系“相互平行,融合交叉”,教学计划相互平行,课程流程相互平行,理论知识与技术、技能培养相互融合,将综合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作为教学重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
(二)开发针对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学习指导
为了强化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课程组根据教学改革的需要,开发编写了《道路工程材料学习指导》,以期向学生提供一种新的学习支持材料,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学生的学习。与常规教材不同,该指导材料将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学习上,为学生指出每个教学单元的学习资源、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与测试,从而强化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独立性,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估。依据道路桥梁建设中真实的工作任务和过程,把常用的道路工程材料整合为三个模块,每个模块包含的内容如下。
1.职业能力目标
阐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的要求,指出为什么这项能力在职业中是重要的,同时指出学生为获取本项能力应具备的行为表现和知识。
2.学习步骤
阐述学生为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而要进行的学习活动和利用的学习资源,简明扼要地告诉学生做什么,按什么顺序做,列出每项学习活动需要的资源,如教材、相关的标准规范、教学视频、在线课程等。
3.教学说明
阐明基本知识点和技能点,强调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对一些特殊问题进行注解。
4.自测题及答案
每个学习单元后面均给出自测题,供学生对在学习活动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自我评估。
5.操作技能训练及测试
针对能力训练的需要,在每个教学单元后面给出操作练习项目,要求学生对照进行操作训练,以强化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操作技能,在操作练习之后给出操作测试,用于评定学生是否已掌握该项实际操作能力。
(三)探索智能教育新形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考核评价体系
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摒弃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探索智能教育新形态,基于MOOC或其他在线课程,利用智慧树、雨课堂等教学平台,开展翻转课堂,优化教学过程,灵活运用案例法、讨论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深度融合及良好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与学的效果[2]。
1.讨论性学习模式
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安排5~8次讨论性学习,学生分组,每组8~10人,设一名组长。每次讨论性学习选取一个与教学单元相关的综合性问题,或者是工作过程中会遇到的实际工程案例,利用智慧树教学平台的翻转课堂推送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课程中所学的相关知识,查阅资料,交流讨论,在智慧树平台留言,教师在平台上引导、点评、总结,实现师生及生生间的良好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解决案例中问题的各种方法,课后要求各小组将本次讨论课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讨论后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总结出来形成讨论性学习报告上傳到平台共享。这种讨论性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性学习模式
合作性学习是学练结合、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的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试验室或校办企业的“第二课堂”进行讲练结合的教学,将核心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综合运用,进行项目化、任务化的综合演练,做到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3]。通过校办企业的对外技术服务活动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任务,学生每5~6人为一组,分工合作,完成给定的任务。例如,将校办企业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承接的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任务下达给各学习小组,要求学生查阅相关的技术标准、试验规程,设计试验方案,进行试验计算,完成以下任务:(1)原材料性能检验及评定。(2)计算初步配合比。(3)以初步配合比为基础,进行工作性调整,提出基准配合比。(4)进行强度检验与校核,确定设计配合比。(5)混凝土技术性能测定。(6)提交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
这种合作性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完成一个真实的工作任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了能用、学了会用、学以致用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另外,合作小组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分工合作、整体协调,还有利于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负责任的担当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考核评价方式
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正确评价教学效果,就需要优化考核方法,构建合理的课程考核模式。常规的方式是通过期末一张试卷进行考核,以结果性评价为主,偏重于对学生单一的知识量的考核,不能体现对其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评价,所以改革考核模式的思路是注重过程性考核,加强对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测评,采用多元化的成绩考核方式。本课程的成绩评定标准和权重如下表所示。
(四)构建夯实基础、产教融合、任务驱动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道路工程材料课程的实践性强,实践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至关重要,课程组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提出夯实基础、学练结合、任务驱动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通过基础训练、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第二课堂等全方位训练,达到提高学生基本专业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及自主创新能力的目的。
1.建立技能训练达标制,推行开放性实践教学
建立技能训练达标制,明确技能训练标准,课程结束时,按照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单列,所有学生必须通过整体达标。为此,在基础训练过程中,推行开放性实践教学方式,试验室每周有固定的时间对学生开放,并编写了适合学生自主完成实训任务的辅导材料,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主进行课外实训。通过以上举措强化基础训练,夯实基础,让学生牢固掌握基本专业技能。
2.拓展第二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推行产教融合、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综合实训模式,利用校办企业拓展“第二课堂”,综合实习与技术服务相结合,采用分阶段、多批次、项目化的弹性实习机制,实践训练由基础性训练向科研型、创新型训练延伸,依托校办企业对外技术服务的项目,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制订研究方案,确定试验内容,完成材料检测、数据处理、质量评定及混合料组成设计、性能检验等工作,以任务为驱动,在真实的情境下完成实际的工作任务,实现了学习过程与工作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
四、结语
当前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导向,对高职道路工程材料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突出对学生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新的教学模式契合了为生产、服务、管理岗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就业质量逐年提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曲广雷.基于“雨课堂+PBL”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1(15).
[2]王利红.基于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J].新课程研究,2017(3).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