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一流课程建设探索

2022-02-25 00:39李梦楠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专业认证工程教育

李梦楠

摘  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可以提高工程教育的有效性,推动相关教育院校完善工程人才培养措施,是保证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高等院校应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为抓手,探索一流课程建设路径,明确工程教育培养目标,扎实开展工程教育一流课程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对工程教育专业课程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文章首先系统分析了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一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探索了一流课程建设的路径,以期为工程教育专业课程建设路径提供有效指导。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一流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02-0030-04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为提高工程教育实效性提供了重要保障,是工程教育发展的基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融入了先进教育理念,为工程教育专业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进一步提高了工程教育的教学专业性,为完善工程教育专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保障。相关院校可依托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剖析本院校工程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工程教育课程建设,为建设一流课程夯实基础。

一、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一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未明晰工程类人才培养目标

工程类人才培养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还应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但部分高校一流课程建设工作落实情况不佳,高校人才培养观念未与时俱进,不同类型工程师对工程教育一流课程建设问题均有不同见解,工程教育课程内容制定存在一定差异性。部分高校在建设工程专业一流课程中普遍存在工程类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忽视建设一流课程、未根据时代发展更新教育方式等问题,或只是盲目套用其他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与本院校学制或层级不相符,造成工程教育课程建设陷入窘境,工程类人才无法适应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部分院校工程教育课程开展方式单一,忽视创新课程模式,难以培养出创新型与应用型工程类人才,导致工程类人才难以满足国家重大需求。

(二)教师教学能力亟待提高

工程教育教学体系中部分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体系不完善,部分院校虽会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活动,但部分工程教育专业教师仍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缺乏全面认识,未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改进教育教学方式,部分院校未根据本校教师实际情况制定师资队伍培训体系,导致教师教学能力停滞不前[1]。工程教育专业教师需具有一定实践能力,但随着工程建设行业技术的发展,教师现存的实践能力已无法满足时代诉求。教师是建设一流课程的重要力量,教师自身具备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对课程建设方向与深度有一定影响,相关院校应加强工程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夯实教师理论知识基础,引导教师深刻领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精神与要求,促进教师教学研究水平与工程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使教师在一流课程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保证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三)忽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部分工程类人才存在无法将自身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中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普遍源于部分院校在工程教育中拘泥于理论知识传授,忽视了培养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类人才实践能力不足不仅是由于工程教育课程建设存在不足,还与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校企合作未深入开展有关。工程教育一流课程建设不仅应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为根基改革课堂教学,还应深化校企合作,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实习,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协调统一,有效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全方位培养合格的工程类人才。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工程类院校加强与相关企业合作还可及时掌握新时代工程发展前沿技术,及时更新工程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改革教学方式,更新教育基础设施,有效推进一流课程建设。

二、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一流课程建设路径探索

(一)制定工程类人才培养目标

工程类院校应结合行业发展要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本院校工程专业发展目标,制定工程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并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建设一流课程,培养合格工程类人才。高校应深入解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优化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调整工程类人才培养计划,完善教学基础设施,构建复合型评价体系,为建设一流课程与顺利开展工程类人才培养计划提供坚实保障[2]。高校可根据专业定位,深入研究国内外一流高校相关专业课程建设情况,详细分析一流高校与本院校在课程建设、专业定位方面存在的差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优化本院校工程类专业课程建设,并结合本院校育人定位优化工程专業教育教学,凸显院校特色。工程类院校不仅应传授学生相关理论知识,还应注重将学生工程素养最优化,并完善学生品德心理结构,使学生成长为具有扎实学识、实践能力与优秀品格的复合型人才。工程类人才培养目标还应面向社会与行业发展对工程类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深入行业调研,并依据工程领域职业资格标准革新工程类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为学生能够胜任工程类相关职业夯实基础,从而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出的人才培养要求相符,满足国家经济发展对工程类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二)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对工程专业教师队伍结构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工程专业教师需数量充足,并具备较强专业素养,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加大教育投入,满足工程专业一流课程教学需求,工程专业任课教师专业背景与工程背景应满足一流课程建设需要,并满足工程类院校人才培养需求;工程类院校应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组建具备优秀专业能力与教学水平的师资队伍,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聘请工程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工程专业教授、硕博研究生兼职工程专业教师,完善工程专业教师师资队伍结构[3],构建具有优秀教研能力、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邀请知名教授与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工程类人才培养计划制定过程;工程类院校还应重点关注教师综合发展,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构建多元化教师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中增加教师品德考核环节;并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活动,增进教师与工程行业优秀技术人才和知名教授的沟通,提升工程专业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推进高品质课程建设。工程类院校还应完善工程实践相关设施,围绕工程专业一流课程建设标准,打造阶梯式实践教学组织,由院校工程系相关部门布局实践教学工作,选择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组织开展工程实践教学活动,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知名教授与工程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引领作用。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工程行业较强的实践性要求工程专业人才需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但当前,部分工程类院校工程专业课程教育过于理论化,忽视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工程行业人才要求相背离,无法满足工程行业的人才需求。工程实践教学是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的教学活动,是提高学生实操能力的重要教学活动,是一流课程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重点强调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明确要求工程类院校应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实操水平;工程类院校应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根基,采取相应措施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建设一流工程教育课程体系。首先,工程类院校应提高实践教学专业层次,并将实践教学课程与理论知识培养课程相结合,打造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4]。理论知识培养课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在课程教学中融入与理论知识相关的实践活动,增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联。其次,工程类院校应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学分占比,提高学生对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工程类院校应建立创新型、开放型工程实践训练中心,并安排教师对主动进行工程实践训练的学生进行专业指导,激发学生提高自身工程实践能力的积极性。工程类院校还可聘请工程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或工程背景深厚的教师担任学生工程实践训练指导教师,保证学生能够具备专业工程实践能力。

(四)深化校企合作

建设工程专业一流课程需深化与工程类企业合作交流,使工程类企业与院校发挥各自优势,丰富工程教育实践课程资源,改善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提高工程类人才实践能力夯实基础。校企合作还为学生提供了优质实习机会,可以帮助学生适应工程领域,融入社会生活。院校应与工程类企业携手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并邀请企业为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提供独到见解,使学生在工程专业学习的最初阶段就已符合行业人才标准;院校还应根据工程行业人才需求与院校自身变化,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保证工程类人才能够适应国家发展变化与工程行业技术更新速度。院校应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积极号召相关行业专家与顶尖技术人员参与院校人才培养,密切工程专业教育与外界的联系,保证院校能够及时掌握工程行业最新动态,根据相关动态优化工程专业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建设工程专业一流课程,将工程行业人才需求与院校工程类人才培养相结合,保证培养出符合工程技术人才评价标准的应用型人才[5]。院校应定期组织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实习,鼓励教师始终保持学习状态,在实践中积累点滴经验,在企业实践锻炼中及时掌握先进技能与理论知识,在建设一流课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价值。

(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理念

学生在传统工程教育课程中为被动者,普遍存在学习积极性较低等问题,导致工程专业教育未收获最佳教育效果。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工程类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建设等工作都应围绕学生开展,保证学生符合工程类人才标准,院校应在课程建设与开展过程中始终以学生实际需求和发展需要为出发点,重点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推进一流课程建设。院校学生管理制度、教学评价机制与教师培训管理都应转变传统管理观念,围绕学生开展相关工作,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最终目的。院校还应根据学生实际发展情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师培训机制,保证学生的发展符合预期人才培养目标。院校还应建立就业指导中心与心理辅导中心,密切关注学生成长,保证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工作与生活。工程专业教育内容应适当渗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在工程专业课程中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充分发挥学生在工程专业课程中的自主性与创造性,保证学生的综合素质向更高水平发展,提高一流课程建设效率,围绕学生优化课程体系,使学生充满持久学習的动力,拥有过硬的工程专业素养。

(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进行课程建设时,要以持续改进目标完善为主要基础,构建与之对应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从而为实际教育工作提供重要的支持,保证培养目标达成是教育质量监督的重要基础。高校可通过各个环节之间的动态化调整,构成闭环管理结构,以此提高整体的教育效果,从而学生专业水平能够符合专业认证的要求以及标准。监控体系建立包含质量监测队伍和教育管理制度等不同的工作环节,有利于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此帮助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为了实现让监控系统可以更加平稳地运行在实际工作中,学校需要根据各学科的教育环境质量标准建立制定的专业教学模块,其中包含理论课教学和实验课教学等不同的组成部分,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相互对接,以此来提高整体的教育针对性。在实际管理时,高校要落实层次性的工作原则,做好不同指标的科学分析及规划,从而使整体教育管理效率能够得到全面提高,完善整体的发展模式。在质量监控体系建立方面,高校可以配合使用相对应的激励策略和约束模式,使实际教学工作能够具备较强的针对性,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可以建立改善教育质量的激励机制,设立年度教学优秀奖和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等,使相关负责教师能够明确自身教育职责,解决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此完善当前的教育模式。学校内部也要根据慕课和教材的创新成果制定相对应的奖励制度,建立以绩效导向为主的约束管理模式,针对不同的管理机制完善当前的考核制度,将教学质量反馈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中,完善专业建设模式。在奖励指标建议方面,要根据学校的改革项目,对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科学评判,通过自我评判和团队评判的方式,及时发现在当前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积极改善教学质量不佳的情况,逐渐完善当前的管理模式,使课程建设效率能够得到全面提升。

(七)强化信息反馈机制

为了及时发现在实际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在实际教学管理工作中,高校要强化信息反馈机制,为课程教学模式的优化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学校可建立教务处和院校两级的督导组,及时进行教学质量的全面监督以及反馈,形成良好的信息反馈模式,还需要根据企业和行业的发展方向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毕业要求等,更加科学地优化当前的课程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和丰富人才培养模式,使整体管理效率能够得到全面提高。其次,高校还需要搜集有关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以及建议等,动态化地改善不同的教学活动,加快信息流通速度,为后续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夯实基础。为了使信息反馈能够具备较强的及时性,相关学校要按照不同的时间和多个维度基础完成教学质量的全面反馈,定期召开教务系统的例会,每月进行教学督导方案的总结等,科学落实相对应的规章制度,使整体教学管理效率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在不同时期内要进行信息的全面整合,将实际反应映信息通过报表的方式下发到不同部门中,以此确定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优化教育体系,为教学模式优化提供重要推力。

其次,在信息反馈机制建立方面要根据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调查报告,得出较为客观的数据以及分析模式,为持续性改进课堂教学体系提供重要依据。学校要不定期地完成教学资料的专项检查,通过领导干部听课的方式随时随地发现在实际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当前的课程教育模式。教学评价是课程教育监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获得客观的数据,学校要形成教师自我评价和学生信息动态反馈机制,通过多种信息总结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模式,以此了解学生对课堂的意见以及看法等等,及时改进当前的教育方法。在实际管理时也可以通过信息化建设,随时随地获取新的信息,不断完善当前课程教育模式,学校还要借鉴其他学校在信息化管理方面的经验,不断革新当前的教育管理模式。

三、结语

工程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分支,在我国工业化与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优化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对培养合格工程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是建设一流课程的重要路径,是提高工程类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推手。学校应通过明确工程类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师综合素养、深化校企合作,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理念,优化工程类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建设一流课程的新方法与新思路,将工程类人才培养质量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李志义,赵卫兵. 我国工程教育认证的最新进展[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05):39-43.

[2] 刘思远.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课程内容建设:实践诉求、标准与机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07):32-36.

[3] 谢亚琴,宦海,王超.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卫星通信与导航课程教学改革[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03):104-107+168.

[4] 周振雄,麻丹丹,辛平,等. 工程教育视角下地方高校人才实践能力自我成长培养模式创新[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38(02):11-15.

[5] 程国君,丁国新,于秀华,等. 以工程教育认证和专业评估为契机下的专業综合创新实践探讨[J]. 高分子通报,2020(10):79-86.

(荐稿人:钱文光,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汪旦旦)

猜你喜欢
专业认证工程教育
创客类系统实训的自适应结构化模型
“卓越计划”背景下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CDIO模式下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基于工程思维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金属材料类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初探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的机械基础实验课程改革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和评价体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专业认证视域下信息类高校人才培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