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细新, 梅桂丽
胡细新, 梅桂丽,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萧山医院放射科 浙江省杭州市 312000
胡细新, 主治医师, 主要从事放射诊断专业工作.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急腹症.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及工作压力变化, AP发病率居高不下. 根据AP病情不同, 临床分为轻症AP和重症AP. 重症AP患者病情重, 疾病进展迅速, 常继发感染、休克, 病死率高. 因此, 早期准确评估AP病情, 及早干预意义重大. 多层螺旋CT具有极佳组织显影效果且功能完善, 在早期诊断AP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甚至作为“金标准”, 但CT检查存在辐射性、不宜床旁操作、难以实时动态观察等局限性, 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超声造影作为一种全新的微循环示踪技术, 能客观反映组织血流灌注及存活状态, 很好地弥补CT检查上述不足. 本研究探讨超声造影联合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在评估AP病情及疗效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以期为临床评估病情及预后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1 材料 选取2020-03/2021-07期间, 我院收疗的63例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5例, 女18例, 年龄(23-71)岁, 平均(45.4±12.6)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相关诊断标准; 均为首次发病. 排除: (1)胰腺癌; (2)慢性胰腺炎; (3)发病24 h内死亡者.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血清PCT测定: 入院24 h内及治疗14 d后, 抽取患者肘部浅静脉血5 mL, 使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PCT水平. 使用配套标准品和试剂盒(Cobas E601型号, 瑞士罗氏公司), 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图 1 治疗前影像学检查. A: 治疗前, 超声造影显示胰腺尾部局部无血流灌注, 为坏死病灶(箭头所示), USSI = 5分, 判定为重症AP; B: 治疗前, 增强CT显示胰腺尾部局部无血流灌注, 为坏死病灶(箭头所示), CTSI = 5分, 判定为重症AP. USSI: 超声造影严重指数; CTSI: CT严重指数; AP: 急性胰腺炎.
图 2 治疗后影像学检查. A: 治疗后, 超声造影显示胰腺轻度肿大, 未见血流灌注异常区域, USSI = 1分, 提示治疗效果显著; B: 治疗后, 增强CT显示胰腺轻度肿大, 未见血流灌注异常区域, CTSI = 1分, 提示治疗效果显著. USSI: 超声造影严重指数; CTSI: CT严重指数.
1.2.2 多层螺旋CT扫查: 入院24 h内及治疗14 d后, 行腹部多层螺旋CT扫查(型号Aquilion cx, 日本东芝公司), 首先行上腹部平扫, 然后行增强扫描. 扫描层间距: 5 mm, 厚度: 5 mm. 参照Balthazar分级标准进行分级计分, 计算CT严重指数(CT severity indices, CTSI). CTSI = AP分级得分+坏死程度得分. 由两名副高职称以上放射科医生行双盲阅片诊断, 结果不一致时, 共同讨论解决. 见图1, 2.
1.2.3 超声造影检查: 入院后24 h内及治疗14 d后, 行胰腺超声造影检查. 使用Acuson Sequoia 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德国西门子公司), 4C1-S探头(1-4 MHz). 超声造影剂采用Sono Vue (意大利Bracco公司), 按照说明书制成混悬液.
首先行常规超声检查胰腺, 观察其形态、结构、回声、血供以及胰周等情况. 清晰显示胰腺及周围组织, 启动超声造影模式, 经肘部浅静脉团注2.4 mL超声造影剂, 尾随生理盐水5 mL冲管, 存储并观察胰腺动态增强全程, 参照Balthazar分级标准进行分级计分, 计算超声造影严重指数(ultrasound severity indices, USSI). USSI = AP分级得分+坏死程度得分. 由两名副高职称以上超声科医生行双盲诊断, 结果不一致时, 共同讨论解决. 见图1, 2.
1.2.4 治疗: 入院后, 给予患者胰腺炎常规治疗, 如: 吸氧、禁食、补液、解痉、镇痛、胃肠减压、服用抑制胃酸和胰酶类药物等.
1.3 判定标准 AP分级根据Balthazar分级标准: 胰腺正常(0分); 胰腺肿大(1分); 胰腺、胰周发生炎性改变(2分); 胰周积液1处(3分); 胰周积液积气≥2处(4分). 坏死程度评分: 坏死范围<30%(2分); 坏死范围30%-50%(4分); 坏死范围>50%(6分). USSI或CTSI = AP分级得分+坏死程度得分.
超声造影及CT诊断重症AP标准: 胰腺实质出现血流低灌注区或无灌注区, 即缺血坏死灶, 当缺血坏死灶数量≥1处, 判定为重症AP.
临床Ransons评分: 根据入院时以及发病48 h内, 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体液丢失量、血清钙、血糖等11项临床参考指标. 每一项指标阳性记1分, 6项指标以上阳性为重型AP.
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Ransons评分的综合结果作为评估“金标准”.
疗效判定: (1)无效(1分): 临床体征症状及血淀粉酶无改善, 甚至加重; (2)有效(2分): 临床体征症状消失或改善, 血淀粉酶下降; (3)痊愈(3分): 临床体征症状消失, 血淀粉酶正常.
采用SPSS 20.0软件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表示为(mean±SD), 两组间比较采用检验, 多组间比较采用检验. 采用Spearman分析两变量间相关性.<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 1 超声造影与临床确诊结果比较
表 2 不同病情组间参数比较
表 3 不同治疗结局组间参数比较
2.1 超声造影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比较 临床确诊结果显示, 轻症AP患者38例, 重症 AP患者25例. 超声造影诊断轻症AP患者37例, 重症AP 患者26例, 敏感度 = 92.00%(23/25), 特异度 = 92.11%(35/38); 准确率 = 92.06%(58/63). 见表1.
2.2 不同病情组比较 重症AP组的血清PCT水平、USSI及CTSI明显高于轻症AP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 两组间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2.
2.3 不同治疗结局组比较 经治疗后, 痊愈29例, 有效23例, 无效11例. 不同治疗结局组间的血清PCT水平、USSI及CTSI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 其中, 痊愈组血清PCT水平、USSI及CTSI明显低于有效组及无效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有效组血清PCT水平、USSI及CTSI明显低于无效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各组间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3.
2.4 相关性分析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血清PCT水平、USSI分别与CTSI呈正相关(= 0.803, 0.951, 均<0.05); 治疗后患者的血清PCT水平、USSI分别与临床疗效呈负相关(= -0.721, -0.836, 均<0.05).
AP是一种急性炎症性疾病, 其主要病理表现为胰腺组织内胰酶被激活释放, 胰酶分解、消化胰腺组织, 导致胰腺组织受损、出血、坏死. 虽然大多数AP患者的病情具有自限性, 但首次发病致死率可达10%, 而重症AP常并发全身炎症反应, 多器官功能衰竭以及其它并发症, 致死率更高. 因此, 准确评估病情及疗效是AP治疗关键.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 各影像学方法能为临床诊断及监测AP提供直观的影像学证据, 尤其是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 因其功能齐全, 显像清晰, 极大地提高了AP的诊断正确率, 甚至认为多层螺旋CT可作为AP诊断的“金标准”. 但是, 多层螺旋CT存在辐射, 难以床旁检查等局限性, 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而超声造影作为一种显示微循环血流极佳的超声新技术, 其在肿瘤鉴别诊断, 组织存活判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其具有操作简便, 适合床旁观察, 无辐射, 无肝肾功能损害等潜在优点, 很好地弥补了多层螺旋CT的不足. 本研究结果显示, 超声造影诊断重症AP时, 敏感度 = 92.00%, 特异度 = 92.11%, 准确率 = 92.06%. 提示运用超声造影能有效评估AP病情状态, 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一致. 超声造影对胰腺组织微循环状态具有卓越显示能力, 能及时发现胰腺缺血坏死灶及相关并发症, 对胰腺缺血坏死灶的鉴别诊断能力可与增强CT媲美. 胰腺缺血坏死灶在超声造影下表现为胰腺局部低、无灌注区域. 这有助于超声医生敏感直观地检出该异常区域, 从而作出准确诊断. 将AP形态学变化信息通过积分方法进行量化表达, 有助于形态学量化评估AP病情, 准确鉴别轻、重型AP, 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PCT作为一种急性反应蛋白, 是一项特异性极高的全身炎症性指标, 大量研究证实血清PCT水平与AP病情、疗效以及预后关系密切. 本研究结果中, 重症AP组的血清PCT水平、USSI及CTSI明显高于轻症AP组(P<0.05), 提示USSI与血清PCT水平及CTSI变化一致. 患者病情越重, 伴随胰腺缺血坏死范围越大, 胰腺病损程度越重. 超声造影可用于判定AP病情, 可作为重症AP判断的一种无创性影像学方法. 因此, USSI可作为临床整体评估AP严重程度的有效补充, 是一项简便有效评估AP病情的局部评分系统. 本研究结果中, 不同治疗结局组间的血清PCT水平、USSI及CTSI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痊愈组<有效组<无效组(P<0.05). 提示超声造影能有效反映AP患者的治疗效果, USSI变化趋势与血清PCT水平及CTSI相一致. 进一步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治疗后患者的血清PCT水平、USSI分别与CTSI呈正相关(r = 0.803, 0.951, 均P<0.05), 而治疗后患者的血清PCT水平、USSI分别与临床疗效呈负相关(r = -0.721, -0.836, 均P<0.05). 提示USSI与血清PCT水平、CTSI具有良好相关性, 运用超声造影能有效监测AP治疗效果. USSI越高, AP临床治疗效果越差, 而对于USSI较高患者, 临床应进一步提高警惕, 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综上所述, 超声造影能有效显示胰腺组织的缺血坏死区, 准确反映AP病情, 联合血清PCT水平可为临床全面准确判定病情及评估预后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超声造影能显示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患者胰腺微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 从而早期发现胰腺缺血坏死灶, 有助于临床评估病情.
使用超声造影能直观分析胰腺微循环灌注变化, 评估AP病情, 可为临床无创性评估AP病情及疗效提供参考.
本篇论文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探讨超声造影联合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在评估AP病情和疗效中的应用价值, 及其与CT严重指数(CT severity indices, CTSI)相关性. 结果显示超声造影能准确反映胰腺缺血坏死状态, 能有效评估AP病情, 联合血清PCT水平有助于临床全面评估疗效.
本篇论文运用超声造影分析AP患者胰腺微循环灌注, 继而判定病情及评估疗效. 超声造影作为一种有效的血池示踪技术, 能实时直观反映胰腺缺血坏死状态.
本篇论文研究达到了实验目标, 研究结果显示超声造影诊断AP准确率为92.06%; 重症AP组血清PCT水平、超声造影严重指数(ultrasound severity indices, USSI)及CTSI明显高于轻症AP组, 且不同治疗结局组间血清PCT水平、USSI及CTS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患者血清PCT水平、USSI分别与CTSI呈正相关, 与临床疗效呈负相关. 本研究结果说明超声造影不仅能及时判断AP病情, 而且能有效评估疗效.
本研究通过实验发现超声造影能准确反映胰腺血流灌注, USSI与AP病情及疗效均具有良好相关性, 联合PCT有助于临床全面评估AP病情及疗效, 指导治疗. 超声造影可为临床评估AP病情及疗效提供一种无创性影像学方法.
超声造影容易受胃肠道气体影响, 在观察胰腺血流灌注时可通过适当加压、改变体位、适量喝水等方法减少影响. 超声造影定量评估AP患者胰腺整体血流灌注变化是未来研究方向, 而最佳方法是超声造影联合多种血清学指标全面评估AP病情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