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玲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外跨文化交流活动逐步增多,教育界对英语教学日益重视。初中阶段则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关键时期,通过英语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加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可为学生未来学习、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阅读则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效的英语阅读能够开阔学生眼界、拓展学生知识面,增进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有积极帮助。与此同时,阅读是也实现初中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有效载体,通过在英语阅读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西方文化产生一定了解和认知,同时还能增进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储备,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及文化归属感、成就感,以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英语学科是中学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英语综合素养、综合性国际应用型人才的基础,极具教育意义及价值。《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应注重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并指出,文化意识、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等整体发展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成的基础,其中文化意识即正确理解语言、得体应用语言的能力。但语言是无法脱离文化而存在的,是受制于学习者文化背景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对文化渗透的重视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阅读作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板块,无论是在提升学生英语综合学习能力方面,还是在培养学生英语文化素养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英语阅读文本中也蕴含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也给传统文化的渗透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具体而言,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可以归纳为下述几点:
第一,有利于传承及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一直追求和践行的重要目标,而传承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则是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要求,加强对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视,对全面提升我国的综合软实力意义重大。在此背景下,国家加大了对国民教育的资金投入与支持力度,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而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合理地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则可以进一步拓展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空间,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更多契机,符合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及发展方向。
第二,有利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是一门外来语言,因学生日常生活中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加之对西方国家的陌生,使得学生们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较为匮乏。在信息技术背景下,西方的一些流行节日逐步进入中国,并逐渐被学生们知晓,但学生们对其了解也多局限于节日时间、节日美食等情况,缺乏深入地了解。且中西方文化存在有明显的差异性,若不加以引导,则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在西方文化和西方习俗的影响下,逐步淡化传统文化意识。而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则能够增进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去了解西方文化,展开跨文化交际。因此,加强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视,对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均有积极作用。
第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英语学科在中考成绩中占据着非常大的比重,正因为如此,传统英语教学多侧重于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在此理念的影响下,教学方式往往会倾向于灌输式教学,注重让学生死记硬背英语单词、英语短文,这种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对英语学习的厌烦感、抵触感,反而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而传统文化的渗透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英语教学内容,且传统文化的渗透不能仅仅依靠口头讲解,而要依靠多媒体技术的加持,这也就能实现对英语课堂教学氛围的调节、教学形式的丰富,对提升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丰富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积极意义。
教学改革背景下,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已经成为该学科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逐渐有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传统文化渗透、传承与弘扬的重要性,并开始尝试在实际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但不能否认的是,当前仍然有部分教师并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缺乏对新时代学生发展要求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在教学模式上仍然沿用传统灌输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传统文化渗透的落实。总的来说,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有明显地缺乏对传统文化渗透力度的现象。虽然在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英语教材的改版的背景下,初中英语教材内容已经获得了很大程度的优化改进,能够紧跟时代步伐,为学生深入学习英语知识、了解西方文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初中英语教材内容更侧重于对西方文化及价值观的反应及传递,涉及的传统文化内容仍然不够多、也不够深入,这就容易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时忽略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不利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而有的教师并没有认识到传统文化渗透的意义,同时为了赶进度、提成绩,在教学中也只是照本宣科地围绕教材内容进行知识讲解,没有进行传统文化知识渗透、拓展,这也就影响了英语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有效落实。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实施者,教师自身是否能够认识到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作用和价值,是否能够转变传统的“唯分数论”的教学理念,遵循现代化教育理念的要求,积极主动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引入、渗透、拓展传统文化,通常会直接影响到传统文化渗透效果的好差。因此,想要实现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渗透,就必须要从教师入手,提升教师自身的认识观念、教育观念,促使教师成为传统文化知识传承、发扬的主动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提供可能。笔者认为,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升其对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视度需要从两个方向着手:
其一,教师自身。教师自身需要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意识,并将自我提升意识付诸实践,积极学习相关教育政策与要求、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实现对自我认知的更新发展,以符合当前教育教学要求的理念和认知来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服务。同时教师不仅需要深入研读教材内容,提升自身的英语专业能力,同时还需要不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丰富自身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及知识储备,从而为课堂教学中合理地渗透传统文化奠定坚实基础。另外,作为英语教师还需要积极学习西方文化知识,尤其是对阅读材料中涉及的中西方文化知识更应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并引导学生进行中西方文化异同情况对比,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中西方文化内容,这也就要求英语教师在具备一定传统文化素养的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教学及对比教学意识,为英语阅读教学质量及传统文化渗透效果的提升创造更好的条件。
其二,学校方面。学校管理人员同样需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定期组织包括英语教师在内的各学科教师开展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并且还可在学校内开展传统文化知识讲座,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升英语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同时,学校还应定期组织全体英语教师开展传统文化渗透教研活动、课堂随听,并在教研中进行听课情况互评、自省,以此来实现教师间思维的互动、教学经验的交流,为实现更好的传统文化渗透效果提供更多可能。
教师是英语阅读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及依据,也是为学生拓展相关知识的基本出发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加强对教材研读的重视,在课前充分剖析教材内容,在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难点的同时,还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并以相关元素为中心,进行相应的知识拓展、完善,同时结合学生情况及教学实际做好备课工作,以便能够科学、合理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阅读课堂之中,实现英语阅读教学和传统文化渗透的无缝衔接,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及技能的基础上,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在潜移默化中给予学生传统文化熏陶,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例如在教学仁爱版七年级上册Unit 1 “Making New Friends”这一单元的内容时,针对其中“Where are you form?”这一内容,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自我介绍”的情景活动,让学生在自我介绍时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说一说自己来自哪里、家乡有什么美食、你最喜欢的中国美食是什么等内容,即:Where do you come from? What kind of food does your hometown have? What is your favorite Chinese food?同时由教师先给出示范,让学生尝试用英文进行自我介绍及表达。这样通过创设情景活动,既能为学生营造应用英语表达的氛围及张口说英语的机会,实现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锻炼,又能通过这样的方式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提供契机、创造良好条件。学生在对不同地区美食介绍的过程中,就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渗透。
再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Food Festival”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自己喜欢的传统美食,并讨论不同中国传统美食的英文表达方式,如饺子(dumpling)、月饼(moon cake)、粽子(Zongzi)、汤圆(sweet dumpling)等,丰富学生的英语词汇储备。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以传统美食为切入点,进一步为学生进行延伸渗透,如可以为学生讲解中国不同地区的美食特色,以及传统餐桌礼仪知识,如请人吃饭应提前预约、请人吃饭时主人家应提前到地点,自己被邀请时也应注意不能迟到;请人吃饭时应先请客人入上座,再请长辈入座;进餐时应由长辈先动筷子等。以这样的方式来为学生渗透更多传统饮食文化、就餐礼仪,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学生养成待人接物的良好素养,推动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存在明显的应试化倾向,从学校到教师,再到学生家长其关注点都集中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在此情形下学生的学习侧重点也会随之发生改变,甚至会沦为学习的“工具”,只是为应付考试而学习,死记硬背知识点,对和考试重点无关的内容一概不予重视,这自然不利于传统文化的渗透,也不利于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为了实现英语阅读教学中合理渗透传统文化知识这一教学目标,英语教师就必须要改变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在课堂活动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情况、学习兴趣出发,以合适的方式来开展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为传统文化的渗透创造积极的条件。
例如在教学仁爱版七年级下册Unit 5 “Our School Life”这一单元的内容时,针对“I usually come to school by subway”这一阅读材料,在完成文本内容阅读及基本知识的讲解后,教师既可以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说一说“What transport did you take to get to school?”或“How do you get to school?”,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发言,可以拉近英语教学和学生的心理距离,更利于调动学生表达的积极性,从而在无形中实现对本单元关键句型的锻炼。在学生们的回答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方式为学生展示我国古代的交通工具图片,并配以相应的英语单词,如马车(carriage)、牛车(ox cart)、船(boat)等,然后引导学生开展看图说话“游戏”,根据图片中的交通工具,以“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I....”进行造句、对话,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英语词汇量,增加学生对重点句型应用方法的掌握,同时还能起到锻炼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效果。另外,古代交通工具图片的展示,还可以实现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同时教师还可以就自古以来交通工具的发展史进行讲解,以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实现英语阅读教学和传统文化渗透的有效衔接。
再比如在教学仁爱版七年级下册Unit 8 “The Seasons and the Weather”时,针对“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ummer?”这一内容,在完成了文本内容阅读及基本讲解后,教师就可以围绕阅读文本中“summer”这一关键词来拓展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如二十四节气的内容是什么、古人发明二十四节气的目的是什么等,让学生明白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用来记录时间、季节,从而为农业耕作的开展提供便利。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和认识,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再者,在阅读和传统节日相关的文本材料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文本内容为学生拓展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在遇到传统节假日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类英语主题活动,如传统节日探究活动、知识竞赛活动等,通过主题活动为学生深入挖掘传统节日及节日习俗,以及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核创造更多契机与条件。
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从语言视角来看,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对深化英语教学内涵、提升英语教学质量有积极作用。这主要体现在,通过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起到对比功效,能够更加清晰地凸显西方文化的特征,便于学生理解西方文化和我国传统文化之间的不同。与此同时,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对比,还可激发学生对中西方文化不同情况深入了解的欲望,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英语文本的阅读与学习之中有积极作用。故而,实际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阅读文本内容,合理地开展中西方文化对比,带领学生共同进行中西方文化异同情况分析研究,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探究与分析中深度地体会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促使学生逐步形成文化自信。
例如在教学仁爱版本七年级下册Unit 8 “The Seasons and the Weather”时,“Let’s celebrate!”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讲解了国内外广为人知的一些节日时间以及节日习俗、庆祝方法等,文本中Section A这一部分内容对西方“圣诞节”展开了较为详细地讲解,而在Section C这部分内容中则是对我国传统节日“春节”的介绍,文本内容本身就有明显的对比特性。因此,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内容,并在阅读过程中寻找“圣诞节”和“春节”在风俗习惯方面的异同之处,促使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产生初步感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效果。然后,在学生们对文本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就可以围绕文本内容为学生设置探究问题,如“Which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 is your favorite?”“In comparison, do you prefer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or Western festivals, why?”在提出问题后,可以让学生以就近原则结合成学习小组,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并在交流中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日的相关风俗习惯,说一说自己喜欢中国传统节日或者西方节日的原因等。再如在教学仁爱版九年级“The Changing World”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方式对中西方国家的发展状况进行展示,尤其是中国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不断发展强大,提升学生的国家荣誉感、自豪感。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给学生更多自主探究和学习的空间,从而更好地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同时通过中西方文化对比、不同时期国家发展变化的对比呈现,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国家发展状况的了解,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这对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认同感有积极意义。
总而言之,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加强对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视,意义重大,其不仅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同时对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均有积极意义。但传统文化的渗透离不开教师的努力,在今后的英语阅读教学中,仍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现传统文化渗透的有效路径,不断推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改革,提升其整体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