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美琳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正式步入信息化的时代。在教育领域,新课改要求教师革新教育思想,把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实践中去。但是,在实践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应时而生。将信息技术和初中生物学课堂进行积极地融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拓宽学习途径,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将初中生物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给初中生物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实施综合教学时,教师要遵循初中生物学课堂的规律,准确把握初中生物学的特征,并结合教学要求,找到合适的整合点,选用合适的教材,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使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学课堂有机地融合。
当前,信息技术已成为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初中生物学课堂中,信息技术也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促进了初中生物学课堂效果的提高。
在信息技术尚未普及的时候,初中生物学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只能靠教师和课本来进行。也就是说,知识的传输主要是靠讲—听来进行,学生要记住所听到的知识,然后将需要记住的知识转换成大脑能够理解的东西,这个过程需要经过许多环节,转换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记忆点不同,就会导致损失相当一部分的信息,所以,能够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都要集中精神,不然的话,就会错过很多东西。就此教学的反馈来看,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大多数学生都对“听课”的教学方式持怀疑态度,希望能有一个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讲课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借助图像、动画、视频、声音、文字等多种形式,使知识通过视觉传递到大脑,更加形象生动,再配合听觉,形成立体化的课堂教学气氛。这种课堂教学的实施,使得学习已不仅仅是冰冷的语言,而是增加了一种有温度、有情感、有动态的模式,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整合的冲击,使抽象的知识具象化,更容易为学生接受和掌握。
初中生物学作为一门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其教学内容的抽象化也是制约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尤其是在对微观世界的了解上,没有任何的经验,就是靠学生的想象力,使得学习更是难上加难。另外,在信息技术尚未完全渗透进生物学课堂的情况下,学生的思想只会跟随教师的思想,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究,因此,学生对初中生物学的认识也就只能停留在表层。而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的讲解可以用生动的视频来辅助,甚至可以把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可以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微课、网络交流平台等多种形式与初中生物学课堂的融合,可以使学生体验到课堂教学的快乐,从而真正地掌握课堂知识。
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学课堂融合,可以为学生带来大量的知识,使学生的知识资源不再限于教师和课本。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更多的教学信息,并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和沟通,形成了师生平等、开放的课堂环境,既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又充分贯彻了教与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理念。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或者学习软件进行查询、检索和提问,获得回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准确地掌握相关的知识,也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范畴。同时,师生之间也可以通过社交软件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突破了课堂教学过程中时空的限制。
生物学是一门很有特色的学科,它的知识结构比较复杂,所包含的知识内容非常抽象。尤其是到了初中以后,初中生物学所包含的图形结构,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显地感到力不从心,导致学生产生厌烦和恐惧。在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都会对课堂质量和课堂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技能、教学模式、技术应用效果等都是影响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学习的内在因素。因此,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要真正地提升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必须掌握好教育的主攻方向,充分运用教学辅助工具。在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可以把知识点以图片、文字和声音等多维方式表现出来,形象逼真,富有趣味性和多样性。通过Flash动画的展示,可以借助直观的图像来强调知识点,建立清晰的结构,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产生感官上的刺激,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和理解力,使课堂教学可以深深地印在脑海中,从而大幅度提升课堂质量和课堂效率。
在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初中生对生活和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心,单调死板的课本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热情,进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而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知识的介绍,把生物学知识立体化地展现给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借助更多的观察和互动的体验,使学生能够更快速地融入课堂的教学环境中,迅速地适应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在本课程学习之后,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相关的信息技术来扩展与课堂有关的知识,从而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在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融合的过程中,有些教师还存在着盲目地按照既定的课件内容和次序来进行“放电影”式教学。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很难记住和领悟要掌握的信息。“一指到底”的鼠标教学忽略了传统教学中板书教学的优点,省略了板书教学,不能充分利用教学软件的互动作用,缺乏师生、生生互动的环节。在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电脑运算能力可以通过虚拟的方法,实现几乎是逼真的初中生物学实验,免去了烦琐的实验流程。因为计算机的运算能力模拟的实验非常方便,所以许多教师喜欢用计算机做实验,而不再进行实际操作。生物学作为一种实验性很强的科学,不仅注重学习理论知识,而且注重实践。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验操作,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初中生物学的兴趣、对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入,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而这些,都是在实际操作中才可以得到的,仅仅依靠多媒体教学是无法实现的,这就完全违背了以实际操作为主导的实验教学理念,仅仅热衷于用电脑模拟实验,忽视了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价值。虽然信息技术为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方便,但“纸上谈兵”的探究性活动并没有发生变化,相反,它把“纸上”变成了“屏幕上”,把学生的实际操作变成了“录像”,既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也不利于学生的探索和实践。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点燃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创造了充满生机的课堂气氛,丰富了课堂的容量。但是,在部分初中生物学课堂中,存在着照搬网络资源、教材知识的现象,比如直接把传统的板书内容转化成多媒体,虽然板书可以反复利用,但是直接照搬,没有相应的教学要求,就无法满足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同时,有的教学信息的革新进度也比较缓慢,不能适应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也不能拓宽学生的眼界,这种表象化的教学方式,由于多种感官的刺激,很容易使学生分心。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部分初中生物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融合模式的初期探索和实施中,会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教学课件的制作上,比如搜集和整理有价值的资料、制作幻灯片等,降低了教师的工作效率。但是,互联网上的资源非常丰富,如果教师不经过精心地筛选,而是生搬硬套,大量的网络资源会让课程设计变得更加紧凑,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会变得更加复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压力,也会限制学生的思考时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在初中生物学教学水平竞赛的过程中,参加竞赛的都是一些年轻的教师,而且几乎都使用了信息技术,但提交的教材大多是课件,缺乏课堂教学设计。显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的是课件制作。在有些教师看来,备课就是要把自己的知识和网上的资源结合起来,制作出适合课堂的课件。然而,课堂教学的基础是教学设计,只有实施差异化教学,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学课堂的完美融合,应遵循课程标准,改进教学目标。所以,注重课堂教学设计是初中生物学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的根本保障。
顾明远先生指出:“科技不能改变教育的本质,但是科技可以改变教育的整体方式,改变教育的组织顺序,以及改变教学问题的分析与处理。”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学课堂相融合,并且找到行之有效的策略,是当前初中生物学教师所要考虑的问题。
把信息技术和初中生物学课堂融合,可以使教学形式多样化,突破教学难点,一切都是为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学习需要服务,因此应适当、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初中生物学是一门具有很强探索性的学科,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多种探索实验。但在具体课堂实践中,很少有教师能做到这一点,这主要是因为实验场地和设备的限制,大多数学校都不具备这样的教学环境;另外,由于一些实验是非常复杂的,必须反复地进行,反复地观察,而在常规的课堂教学方式中,受初中生物学课时的限制,使其难以实施。因此,在实际实验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口述的方法,让学生按照学到的知识来进行想象,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探索和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在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融合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直观地演示实验过程,明确实验要求,规范实验操作,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和理性的思考能力。通过初中生物学课堂信息技术的建设,有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提升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性,也能增进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价,从而达到共享教学资源、增进师生关系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时,其中包括《种子的萌芽》《植株的生长》以及《开花和结果》,这是一个需要耗时两周的实验,实验时间很长,同时,实验的操作过程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在课堂上不能充分地演示。面对这样的实验,教师可通过网上收集的实验录像,借助多媒体,将整个实验过程用视频和动画的方式展示出来,强化学生对实验的感觉和印象,从而保证了实验教学的顺利、有序实施。这种实验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反复播放,而且可以将所有的细节都记录下来,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回顾,这样的话,学生们就可以真正地了解自己的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实验的全过程及具体操作,从而将实验成果发挥到极致。教师还可以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指导学生进行植物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种子的结构,并通过视频和课本,对植物的整个萌芽、开花、结果进行全面的认识。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注重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生物学教科书的出版需要经过编写、试用、修改、审定等过程,而生物学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所以初中生物学教科书的教学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滞后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造力的形成。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下,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将最新的科学和技术应用于课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所学的知识。透过大量的前沿知识,学生能够体会到生命的各个领域都与生物学息息相关。在教师讲授的过程中,通过使用现有的互联网学习工具来查找与课程内容有关的其他生物学知识,以便更好地巩固已学过的初中生物学知识,提高学生对初中生物学的认识和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意愿;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因此,在恰当的时间内,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运用互联网工具进行教学延伸,适当地把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避免表象化。教师讲解、板书等传统的教学方法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初中生物学课堂中,教师要充分肯定初中生物学课堂中的传统教学方法,并及时更新教学信息来支持初中生物学教学的展示、呈现和引导,促进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检索,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目前生物医学领域的热门课题——细菌靶向疗法,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何选择细菌作为研究对象。在学习人教版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五节《生物的变异》时,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引导学生了解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的研究历程以及最新的科研成果,并在网上搜索近几年来我国利用遗传多样性进行育种的成果,并使用多媒体技术动态形象地展现在课堂上,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科研的进程。
将信息技术和初中生物学课堂互相融合,可以帮助教师广泛搜集和整合与课程内容有关的优秀材料,可以优化课堂设计,从而形成综合性、拓展性的课程教学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可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利用学习软件或者互联网聊天方式,把预习和复习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共享,让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和课本。此外,当学生的生物学知识达到一定水平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取团队协作的方式来搜集资料,例如整理互联网资源、拍摄生活场景等。大多数学生接触到的初中生物学知识比较抽象,但是初中生还没有能力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事物,因此,要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与学习平台,选择生动形象的生物案例,降低课堂教学内容理解的难度。初中生物学的每个课时都有一些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分析这些重点和难点,以便学生克服学习障碍。以往,教师大多采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进行直观地观察和分析,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效果很好,但要让学生对初中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师就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学习平台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将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传统的课堂上,教师都是让学生逐个提出遇到的问题,这样会浪费很多课堂时间,而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学生可以在课后将自己的疑惑告诉教师,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疑问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成一份清单,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详细地讲解。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思考形式和学习能力,所以可以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实现资源共享,共同突破教学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时,在学习细胞分裂之前,教师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优化课堂设计,将细胞分裂分成三个阶段,分别是细胞核的分裂、细胞质的分离、新的细胞膜的形成,每一步都需要明确具体的操作流程,并依据具体的操作步骤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解释。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先使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关于细胞分裂的短片,让学生对细胞分裂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根据视频的内容,提出合适的问题,让学生重新投入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教学完成之后,教师要强化学生的基本知识,扩展学生的思考范畴,给学生安排一些试题,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互相交流讨论,共同协作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有目标地进行学习,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课堂气氛,是初中生物学课堂信息技术应用最直观的体现。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也会设计课堂教学情境,但课堂上的口头表达和黑板上的板书仍然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很好地融入课堂,以及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僵化的理论知识通过视频、音频等动态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有利于刺激他们的视觉和听觉,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把课程的知识点融入视频、动画中,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展示,特别是对那些晦涩难懂、抽象的知识点。运用多种形式的解释,降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借助动画和录像,使原本抽象的、无法理解的知识变得更具体、更生动,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拓宽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时,心脏的构造和瓣膜的开口是这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之前的教学中,只有课本上的平面图形展示,学生很难理解,也很难记住。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向学生演示人体形象,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指导学生按照教学要求进行三维立体图形的转动,对重点、难点的知识结合语言说明,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心脏构造和生理机能进行详细的解释,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介绍心脏的血液循环时,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图片和动画等,演示心房、心肌、心室的运动规律,将抽象的概念变成直观的表达方式,从而达到轻松、有效的学习效果。
把信息技术和初中生物学课堂有机地融合起来,有利于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生物学课堂,是崭新的课堂体验。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把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进行有机融合,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措施。科技与教育的融合,使学生有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可以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投入更大的学习热情。教师应该认识到,信息只是一种辅助工具,在运用上要坚持适度、适时的原则,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体验,使信息技术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平时的初中生物学课堂中,教师要根据课堂内容和学生的差异化,不断地优化教学模式和措施,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以推动初中生物学课堂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