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丽
目前,小学生在缺乏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阅读动机呈现应付考试的功利性属性;阅读思维局限化,只理解表面含义。深度学习的理念并未得到贯彻落实,学生的阅读学习变成机械化的跟随过程,难以真正走进文章、理解内涵。当语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时,通过文字、图像、音频、视频,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阅读感受,从而能够获取有效的语文知识。因此,语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挖掘大量阅读课程资源,且富有时效性和快捷性。信息技术的运用创新了语文教学新模式,顺应了信息化时代社会潮流,迎合了学生读取信息方式的新需求,让学生融入于新时代,教师则能够有效选择和开发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拓展了教学空间。
人本教学理念的落实始终是小学教学需要重视的第一要点。小学语文无疑是重要的学科之一,要实现教学水平与教学技术能力的双重发展,并通过更多学习资源锻炼学生思维,这也是提升学习效率、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教师应该借助信息技术带来的与时代接轨的学习资源,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带动起来,让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感受到轻松和快乐,用一种享受的态度去面对语文学习。学生面对逻辑性较强的语文内容时,学习欲望较低,但对新生事物的兴趣是非常强烈的。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努力让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变成学生充满期望的学习活动。另外,目前教学设计中应试化教学思想仍然存在,这是教师需要重点解决的,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比如通过课堂导入丰富的学习素材,促进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完成学习。信息技术的合理开发运用能够有效解决问题,也能够促进教学模式的优化,强化阅读教学资源的拓展,这也是常规课堂的薄弱环节。借助信息技术把沉闷的课堂变成活力四射的课堂,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出来,并找到更为适宜的学习路径,实现学习效果的改善。
语言学习不能只依靠教材或者教师的传授,语文教学模式也不能一直采用相似的模式。一方面小学生会对长久不变的事物产生抗拒感,造成教学的价值下降,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从古诗到课文,从识字到对话,信息化教学改变了以往学生学习的形式,学生以往都是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上听老师讲课,有的孩子虽然看似听得很认真,实际上心思早已游离于课堂之外。而通过信息的多样化设计,学生获得了新颖的学习路径,思维变得更加敏捷,并且学习精力更加充沛。信息化教学一定要加强全面性与针对性,比如语文的听说读写等元素,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并在信息中获得思维的发散。语文拥有大量新颖的学习素材,为拓展学生的知识宽度提供了更多更广的思路。可以通过多种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创新,来提升教学成绩。一些语文教师总是将自身的教学精力放在完成教学任务上,教学内容、教学方案以及教学计划都是围绕教材知识的传授来进行,导致学生的课堂核心地位很难得到根本性的提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规划教学设计,通过信息化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融入语文课堂中,得到语文的学习灵感。在上课过程中,老师要给学生们布置信息的任务,给学生带来更多适宜的教学路径,提升学习深度。语文教师在对教学活动进行优化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活动的设计,提升教学有效性,对教学内容进行延展,逐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思想。
在教育不断发展与教学体系完善的过程中,教育的理念也随之产生了巨大变革,要将深度学习理论合理渗透到语文阅读的教学改革中,使学生在不同学习路径中找到阅读的切入点。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全力以赴地完成学习任务,沉浸于文章描述的内容、环境、故事情节中,思考整个文章内容的主题思想以及写作逻辑。例如教师首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求,借助信息技术来构建生动的教学氛围,以学生喜欢的内容为基础,融入更多教学素材,使他们的思维模式以循序渐进的形式实现多元维度的成熟化构建;其次可以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灵活切换对不同情节、主题和表现技法的理解、吸收角度,丰富学生们的有效阅读经验;同时还能够催生学生个性化的“大阅读”意识和习惯,使他们的综合阅读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实现对阅读思维的锻炼,并建立不同知识点的联系,形成学习体系。另外,信息化教学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互动渠道。互动是引导学生进行高质量阅读的重要渠道,但是以往语文教师还是过于注重讲解,没有为学生创造更多交流的机会。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应通过新颖的互动设计,提升学生融入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语文老师只有贯彻深度学习的教学理念,对信息技术的作用进行认真分析,掌握好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信息化的教学形式,采用创新的手段等,才能够构建更加高效的课堂,这也是新时代对核心素养教育的要求。
近年来,新课程标准迎来了新变化,语文教学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应探索更多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拓展教学的宽度以及创新形式。但是根据对语文课堂的教学观察,教师依旧延续以往的教育理念,有些教师并没有单独设置专门的阅读教学内容,所以在教学方式上,还是沿用传统的语文学科教学理念。从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我们可以做出总结和判断,在语文阅读中,如果老师只是带领学生去完成识字断句,学生会对阅读的情绪降低,也会对阅读产生错误的认知,导致自身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都没有充分发挥。所以基于信息技术的情景创设,是激发学生阅读情绪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用更加真实的情景内容去营造课堂,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构建立体化的语文课堂,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就能走进文章里去体会描述的内容,理解文章表述的内涵。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将学生的生活融进教学情境中,帮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切身地感受文章情怀,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情境式课堂的构建。如在《狼牙山五壮士》教学时,小学生学习定力是非常差的,很难在相对枯燥的内容学习中保持长久的注意力,而情境的营造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专注度。学生在具有趣味性的学习氛围中,会主动记忆、接受知识,从而提升学习效果。教师应该提前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就依据教学对象的情况制作好信息化课件,尽可能挖掘相对真实、有效的内容。用生动的画面来激发课堂活力,把战火纷飞的战场场景用影像的方式,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便可以让学生们想象身处“狼牙山”上,产生“战斗”的体验,让学生们感受战争的残酷与激烈。同时也能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融入,让学生认知到“无数英雄抛头颅、洒热血”的意义。此时教师要结合课文与信息化课件的内容,引导用心去体会开国大典的现场氛围。有效捕捉文章中的情感,这样学生会用内心的感受来品读课文,并且意识到语文阅读不仅仅要“识字、读句”,更要体会其中的思想、情感。小学生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在感知文章情感上往往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引导,结合信息技术将文章内容以较为生动和形象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带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刺激,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捕捉文章中的关键信息,了解人物的情感,并对作者的创作思想进行分析,以此达成加深学生对文章的认识的目的。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入思考问题的状态,是教师需要加强的。小学生还没有形成丰富的社会阅历,但是他们一样有着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圈子”,并且对存在于这个“圈子”中的一切都怀有无限的好奇——这完全可以成为教师们实现教学优化的一项宝贵资源。据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与学生开展师生互动时,不妨根据课程内容、目标以及学生们的生活经历、兴趣来选择一些生活性话题,以之作为互动交流的“话头”,一方面让课堂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另一方面也能依托“生活—课堂”的顺序引导学生渐入佳境,同时还可以借助学生的生活情趣和经验来降低他们理解课程内容的难度,从而为互动教学的应用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例如对《搭石》这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资源,将文章中所描述的画面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出来,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让学生通过画面了解当地民风的淳朴以及邻里乡亲之间的团结力。然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进行实地搭石,并让学生自主进行分组,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搭石搭建,并保证搭石可以过人,让学生可以了解彼此之间合作的重要性及意义,进而感受团队的作用。这样不但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还能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通过有效的互动提问环节设计,实现学生高效的学习,并且显著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欲望。教师在组织学生完成生活联系的过程中需要用问题引导学生不断自主探究新的知识,不但提供丰富的内容,也可以带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灵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带来更加有趣的互动化阅读学习模式,这样学生在互动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完成教师的互动问题,在探索中也就掌握了更多的语文知识,并且能够基于自身的理解或者思考去尝试一些拓展性的内容,将信息化教学法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放大。
朗读是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验学生阅读效果的重要方式。为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结合以往教学情况,语文朗读是需要重点去强化的板块。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度思考学生的特点,带给学生更容易接受的学习模式,帮助学生努力参与朗读训练,并快速提高朗读能力。语文教师应该懂得,朗读不是识字断句,语文朗读需要大量的发散思维的运用,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想象空间。信息技术的作用不仅仅是辅助学生进行常规朗读,同时也能为多样性的朗读教学活动提供助力。目前有的小学生对朗读缺乏参与的动力,他们认为朗读并不是考试的内容,没有必要耗费精力去学习或者练习,这是错误的应试化学习观念,教师必须利用趣味的朗读教学活动来纠正学生这种错误的观念,提升朗读教学质量。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章内容中,体会朗读的趣味性。教师应该针对教材进行新颖的朗读活动设计,合理利用朗读配乐、朗读画面、朗读解析等方式,让学生在信息资源的引导下寻找发现朗读的趣味性,学生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并全力以赴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小学生的年龄阶段本应该是想象力最为丰富的阶段,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想象力发展是一种桎梏。所以运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朗读教学设计在语文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并结合激发学生思维拓展的有效手段,帮助学生的学习效率和阅读能力随着教学优化而提升,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在《伯牙鼓琴》的朗读教学中,在对朗读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时,构建立体化的综合朗读活动。教师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为基础,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锺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也可以播放一段《高山》《流水》的音乐作品,让同学们对这一段故事加以写作描述,写一段读后感。拓宽自身的知识认知领域,并强化自身的读写能力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宽度。向学生讲解并展现故事和人物的背景信息,让学生能够了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故事的情节。然后在课堂上设置朗读小竞赛,让学生轮流朗读自己写的读后感,这是一种很新颖的方式。以往学生都是朗读别人的作品,而这次是朗读自己的作品,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会投入更多的感情,朗读的效果也会显著提升。由此可见,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发挥出信息化课堂的价值,构建适合小学生的新颖朗读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在学习成绩进步的同时也能提升学科素养。
新课标要求拓展学生的阅读宽度,让学生从不同的阅读资源中获得思维的成长,所以整本书阅读成为时下教学关注的热点。教师可以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导读,助力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如在《三国演义》的导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分析小孩子的内心特点,节选一段学生比较喜欢的故事,比如《温酒斩华雄》这个故事,主要突出的是武艺超群的关羽,酒杯未凉,便斩敌方大将华雄于马下。关羽在学生群体中可能是最受欢迎的角色,很容易就把学生的阅读欲望激发出来。所以教师可以此段故事为教学切入点,搜集一些网络教学素材。《三国演义》作为古典名著,也是影视拍摄的主要题材,所以网络上有大量的影视资源,还有像品三国、讲三国之类的名家品评素材,这些都是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源。教师通过影视资料把宏大的战争场面带入到课堂,便可以让学生们想象身处纷乱的三国时代,让学生们感受到三国战场的气氛,目睹关羽的风采。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向学生播放《温酒斩华雄》的视频,帮助学生得到身临其境的阅读感受,让学生感受到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名著的精彩纷呈。与小说中大量的文字描述相比,视频呈现出的影像更加生动,而且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教师借此机会将更多的三国影视故事带给学生,为学生播放《华容道》《千里走单骑》《桃园三结义》等三国故事情节,学生在观看以后立刻就产生了对三国演义的向往,也受到影视情节的连贯性影响,愿意通过对三国演义的完整阅读去了解整个故事的发展、结局、人物命运等,给学生提供了完成长篇阅读的动力。并且从文化角度思考,让学生通过整本书阅读提升对历史的认知,也有利于学生了解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信息技术带来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成为学生的必备选择。新课改要求要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科素养的培养也要体现这一要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需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不仅要求教师更多地思考教学内容,也要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认真分析,这样才能发挥出信息化教学的最大价值,使得学生可以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