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丽群
摘要:在进行“图形与几何”这一概念的教学过程当中,学生们往往会因为问题的太过复杂而没有办法深度理解相关的数学概念。所以教师就必须要重视研究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从而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图形与几何的课堂教学效果。近几年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也使得当前的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视结合动手实践这一方式进行图形与几何的课堂教学。本文以六年级《圆的认识》教学为例提出了以下观点,仅供参考。
关键词:动手实践;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前言:
当前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概念的深度学习,可以采用任务导向式的方式进行,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到图形与几何的概念,然后再结合动手实践,让学生们进一步明确这一结论的应用,使学生们能够从本质上把握这一课程的概念内涵从而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识点内容,将其能够灵活的运用在各个方面,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一、课程导入
在课程开始的时候,就要给学生们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们自己绘画一个太极图。太极图的图形就是由很多个圆组合起来的。所以通过布置这个任务,不仅可以使学生们能够锻炼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还可以在教学当中渗透中国文化。学生们在拿到这个任务之后就会不自觉的动脑研究到底应该怎样去绘画,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学生们就会对任务进行进一步的分解以及深入的研究,到底应该怎样画圆。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已经提前让学生们准备了圆规,所以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会在家中提前试用过圆规画圆,因此在进行这一环节的时候教师需要让学生们自己动手使用圆规画圆,在画完之后,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这个时候在向学生们介绍,圆规是画圆的专业工具,让学生们来一起认识圆规。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进一步思考,怎样能够画圆。
二、进一步分解教学任务
学生们在完成画圆之后再去观察这部太极图,就可以将其分成好几个部分。
然后学生们就会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到底要怎么做才能组合出一张完美的太极图。通过观察研究,学生们就会发现这其中有非常重要的几个关键点和线,所以如果仅仅是画圆,是不能使这幅太极图能够得到完美的组合。这个时候学生们就会进一步想研究圆的特征到底是什么,这些点和线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含义。教师在这时就可以导入几个活动让学生们能够了解到圆的特征。比如可以给出学生们这堂课程的数学概念圆心,然后带领学生们寻找圆心,开展寻找圆心的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必须要准备好圆形教学材料,然后将它发给学生们,让学生们自己去寻找圆心到底在哪里。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深刻的理解到圆心的概念,然后在画圆的时候也会更加的明确应该怎么样定点。然后再研究画圆时的定长。这时候教师就要将画圆时的定长这一概念给出学生,让学生们明白画圆时的定长,也就是圆的半径。
首先让学生们先在自己的圆中画几条半径,然后在绘画的过程当中一边总结怎么样的线段才是半径。通过学生们动手操作自己将圆折叠起来或者是在圆中画线段,就可以进一步明确圆的半径到底是什么含义。第三则是要研究圆的直径。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找到圆心之后将圆进行对折。对折之后再展开,让学生们研究一下对着的那条折痕发挥了什么作用?而这个圆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圆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而那条对折的特殊线段,可以将圆平均分成两半,就是圆的直径。这个时候学生们对于圆的直径可能了解的还不够深刻,可以让学生们动手在自己的圆中画出几条直径,然后边画边总结,到底在圆中怎么样的线段才叫做直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们能够进一步深刻的理解直径的概念。第四则是要进行圆的概念的研究。首先要求教师要给学生们相关的圆的定义。经过前面几次的研究学生们已经明确圆的具体含义。在之前的环节当中,学生们已经学会怎么样用圆规画圆,怎么样确定圆心,同时也明确了半径和直径的概念,但是依然没有能够真正清晰的理解语言的含义,没有能够明确的在心中界定出什么是圆。所以这个时候教师就要直接将圆的含义告知给学生们,让学生们能够进一步掌握圆的特征内容。第五则是要进行圆的特征的研究。在进行这一步之前,教师需要提前发给学生们一张a4纸,然后向学生们提问,怎么样能够在这张a4纸上,让全班同学都画出一样大小的圆,并且画在同一个地方。通过这种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通过互相讨论,互相研究发现通过圆心就可以将圆的位置确定,然后半径决定着圆的大小以及怎样能够用圆规画出一个圆。
三、总结课堂收获
学生们在通过自己研究过圆的特征之后,就可以进一步将太极图完善的画出来,在进行太极图的绘制的过程当中,首先要将关键点的位置以及线段的长度确定下来,然后用圆规和直尺进行绘制,虽然这时候学生们没有办法保证大家画的是一样的太极图,但是都完美的将太极图画了出来,而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们也会更加深刻的理解到圆的概念,理解到他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对这一概念的理解能够更加深刻。
结语:
通过在进行几何与图形教学过程当中使用动手实践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们能够清晰明了的了解到相关的几何图形的特征,明确相关的概念,使学生们能够更加真实的理解清楚相关的知识点内容。要知道,只有保证学生们能够深刻的理解图形几何知识点内容,才可以使学生们后续学习周长、面积、表面积等知识点内容能够更加快速的进行,使学生们能够更加良好的理解。所以这就要求相关的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几何与图形教学过程当中,必须要重视使用动手实践这一方式为学生们的后续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们后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只有确保了学生们从本质上把握了概念的内涵和实质,深度的理解了概念内容并且能够灵活的运用,才可以保证学生们的思维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们的后续学习和生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 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閆天灵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