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国英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要求,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为了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首先,他们可以从课前预习开始。目前,预习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预习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实,课前预习不仅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学习汉语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关键词:小学高段语文;预习习惯;养成策略
所谓预习,实际上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自主学习活动。预习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下,利用各种现成的学习条件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有计划地主动学习和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从狭义上讲,课前预习是指下节课开始前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说,在教师教授新课程之前,学生已经独立阅读和学习了新课程的内容,对新课文的学习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心理准备。
一、梳理文本内容
教师要求学生梳理阅读,整合课文内容,这是一种常见的预习任务。在学生预习阅读时,教师应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提醒,让学生注意到关键情节和主要人物,对文本的选择、意图、概念等内容做出准确判断,促进学生成功地建立对文本的基本认知。阅读属于学生的个体学习行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教师可以通过任务设计促进学生预习进度,引导学生梳理文本结构,分析主要人物,梳理关键情节,建立关联思维的学科认知基础。教师在设计预习任务时,应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阅读需求,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珍珠鸟》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第一,为什么课文的题目叫“珍珠鸟”?做一个简要的分析。第二,仔细阅读课文,说出珍珠鸟的一些特点。第三,整理文本结构,说出文本的解释顺序。在接受任务后,学生可以采取积极的行动。学生们手里有很多教具。他们可以通过对接阅读完成预览任务。在课堂报告中,教师注重学生的预习。教师应为学生设计内容,整理预习任务,为学生提供更多深入阅读的机会。要解决预习问题,学生不仅要阅读教材内容,还要注意教学辅助材料,这样才能得到更全面的了解。教师让学生进行梳理阅读,不仅可以为课堂教学铺平道路,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预览不需要遵循固定的格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设计和组织,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进行文本诵读
教师在设计预习任务时,可以为学生准备阅读训练任务,提出阅读要求,为学生主动进行阅读训练铺平道路。学生对課文内容的理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如果在阅读训练中不能产生情感共鸣,就难以形成阅读体验。必要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向专业人士收集阅读材料,通过反复听和后续训练掌握阅读要领,通过反复体验提高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基础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应及时给予提示,让学生注意阅读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阅读水平。小学生的阅读存在一些认知偏差。教师应认清这一点,对学生的阅读问题进行纠正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在教学《梅花魂》时,老师在课前为学生准备阅读预习任务:这篇课文描述了一个激动人心的场景。认真阅读课文,试着动情地阅读课文,准备参加课堂阅读比赛。当学生听说要参加阅读比赛时,他们自然会有强烈的参与热情。老师给学生提示:注意阅读的语调、语调和速度,注意收集阅读材料,在重复听中学习阅读技巧。课堂阅读比赛正式开始。老师们通过抽签的方式对参赛选手进行选拔,并成立阅读评议组,对参赛选手的阅读表现进行评估,将课堂学习推向高潮。教师为学生设计阅读竞赛任务,讲解阅读方法和技巧,并要求学生收集相关材料进行训练。学生搜集资料已经成为常态,老师的提示可以给学生带来新的学习经验。从学生的竞争状态来看,大部分学生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说明教师的课前预习设计是比较成功的,为学生顺利进入课堂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加以问题引导
预习离不开问题。教师可以在问题设计的帮助下开启预习的序幕。小学语文课本的课文大多比较简单。教师需要深入探究,为学生准备一些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要求学生在问题学习中进行独立思考或集体讨论,达成学习共识。教师在设计预习任务时,以问题的形式呈现活动任务,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启发,快速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在教学《刷子李》时,教师给学生设计预习问题:你们了解粉刷吗?知道操作粉刷需要哪些技巧吗?你小时候玩什么玩具?你自己做过玩具吗?看完这篇文章,你对自己制作玩具了解多少?当学生看到这些问题时,他们会陷入沉思,然后深入阅读课文,根据课文情节展开思维。由于问题具有课内外对接的特点,可以给学生带来拓展思维的机会。在课堂报告中,教师要求学生回答问题,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客观评价学生的解读。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同,他们的评价也不同。教师要进行专业评价,鼓励学生,引导学生打开思维,自然进入课文阅读环节,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建立主体认知的基础。学生有积极探索悬疑问题的热情。教师应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并进行相应的设计。特别是一些课堂内外的对接内容可以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使用问题进行预览设计和组织是一种常见的操作方式。教师应优化问题处理,提高问题的适宜性和趣味性。
四、结语
预习对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和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研究中,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入分析学生课前预习存在的问题,从学生习惯的培养入手,构建长期的教学指导策略,从而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督促学生巩固预习行为,进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预习习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还要让学生在小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促进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波,张馨月.循“规”导“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写字指导的施教建议[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03).
[2]陈风珍.优化问题设计——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提问[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04).
[3]付志敏.语文学习卡在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培养中的应用探究[J].才智,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