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梅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开发,能够为传统文化在课程中渗透建立核心渠道,切实融合语文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潜移默化地完成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并通过学习活动中教师的引导形成特定的民族文化理解,使其参与到未来传统文化的弘扬实践之中去。语文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文化传承属性,在小学阶段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切实从多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开发,使传统文化与课程切实形成紧密的融合关系,最终切实发挥其文化属性优势,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融合关系
我国具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作为我国民族的瑰宝,有着从文化层面推动我国不断进步与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小学阶段的教学活动中,为了面对文化入侵越发严重的文化现象,教师在课程教学实践活動中应切实找准切入点,将传统文化与现阶段的教育内容进行紧密地结合,由此通过将其融入课程的方式使得小学学生这一未来的文化建设群体能力真正通过课程的学习潜移默化地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体系中,语文作为一门具有文化传播属性的课程,更是与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关系,对小学语文课程进行具体的开发,制定合理的策略真正推动传统文化在课程中的渗透,以此为学生打造融合化的课程,真正为学生在课程中传承传统文化知识打下重要基础。
一、挖掘语文教学内容
传承传统文化是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普及以来受到广泛关注的教育概念,因此在各个阶段的教育内容设计过程中,往往会将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核心元素进行宣传,以此为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重要辅助支点。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同样应该做好教材中与传统文化内容相关教育内容的发掘工作,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开发与利用,以优良的课堂设计方式,使学生在课程中切实深化其对传统文化内容的理解,从而实现引导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教育目标。
例如在《夜宿山寺》这一首古诗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即可利用教材编排环节中设置的古诗文化内容,引导学生在课程中对这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深度的解析。在教师引导下的挖掘工作中,学生将更进一步地了解古诗词在我国文化历史中的传承价值,看到其背后深刻的文化属性。并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学生将真正完成对古诗内容的整体理解与背诵活动,使得《夜宿山寺》成为学生当前文化传承中重要的基础内容之一,在课堂时间中有效地建立起了良好的传统文化认知体验,为学生后续的诗词文化理解丰富与文化传承打下重要基础。
二、拓展语文课程资源
在利用教材中固有的传统文化资源建立高效课堂使学生在课程中建立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之外,教师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还应结合现有的课程资源做好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资源拓展开发工作,以更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调动学生个人认知的进一步丰富,以此优化传统文化在课程中的渗透模式,真正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狐假虎威》这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即可围绕本课的主题进行文化属性的拓展工作。在教师的开发活动中,“狐假虎威”作为成语元素能够很好地代表我国特色的成语传统文化,于是教师可以结合这一主题在课程中融入更多有关成语的文化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真正接触到更多的成语故事,并在有趣的成语文化概念的基础上对民族语文传统文化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这使得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与生活实践中将更加注重对成语文化内容的积累,最终真正为其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打下了重要基础。教师对教材中固有传统文化资源的拓展工作应该注重拓展的适龄性,保障所拓展内容切实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以此做到以拓展激发学生兴趣,使其真正自发参与文化传承环节,实现传承有效性的提高。
三、发挥语文模块优势
语文不同的教学模块能够使得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建立起不同形式的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以创新的方式对课程各个模块进行开发,以此发挥出语文教学模块的优势所在,真正推动学生个人文化传承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例如在《羿射九日》这一课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利用课程中的阅读理解模块,打造与文章主题相似的神话主题群文阅读体系,使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这一模式的开发使得小学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到更多我国优秀的传统神话文化故事,使得小学学生真正在该模块中建立横向对比关系,从而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所在,使其真正深化了对神话这一传统文化故事的理解,最终促成了学生个人学习文化素养的提高。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传承传统文化,需要真正对语文课程内容进行细致的开发工作,以此推动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渗透,使学生在课程中潜移默化的接触文化、理解文化并在品味文化中真正具备弘扬文化的能力,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继承者。
参考文献:
[1]谈永康.培养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2019(1):5.
[2]张邦聪.小议小学语文传统文化传承与美文诵读[J].文学少年,202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