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龙
摘要: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我国教育界一片春机盎然,我国教育的发展得到了极大地推动。我国在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在对小学生的思维模式和逻辑性进行培养的时候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向,那就是学生的数学教育。但是小学生比较小,理解能力有限,而教师因为小学数学知识的简单而不够重视小学教育,往往会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效率低下。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一、用新課程理念指导备课,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
备课是教师教学的关键环节。备课前首先认真解读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新理念。首先,通览教材,不仅要熟悉自己所任教年级的教材内容,还要熟悉小学阶段所有年级数学教材,领会编写意图,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弄清教材前后联系,使知识系统化。其次,精通教材,把教材内容弄懂弄透,明确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哪些基础知识,培养哪些能力,让学生到达什么程度。考虑如何把握重点和难点,并选用恰当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再次,根据学习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方式。对一些简单容易的内容,引导学生自己去学,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教师不代替,学生能自己发现的,教师不暗示。教学中运用顺应原理和迁移类比方法让学生学习新知。对于难于理解的知识,创造机会,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二、以学生实际情况为主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法,建立评价体系,为教学的正常进行提供良好的依据未来的活动。为了能够更恰当地进行教学,教师不仅要根据学期目标开展教师项目,而且要分享教学内容;并根据涵盖上述教学设计要素的课程制定适当的课程;同时,教师还应具备全面意识到将每节课的课程联系起来,促进分层教学,并有助于识别深层次的问题,以引导学生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必须自觉地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领域,即通过深入的协商,创造富有想象力的教育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激发研究,积极参与。
三、采取多种数学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项很重要的事情,学生一旦形成数学学习的习惯,那么在生活中遇到的诸多数学实际问题,学生便会进一步产生联想,从而便会促进学生对于数学更深入地掌握与应用。对此,教师应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不同的数学教学方式来进行讲解,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专注力,还能够有助于对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比如说,在对《观察物体》这一节进行讲解的时候,有些物体并不能拿到实物,那么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予学生更为立体的欣赏,从而增进学生对于不同物体的认知。再比如说,在对《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的讲解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践,提出一些生活中的平均问题,也可以让学生思考几名同学对于蛋糕等实际物体应当如何分配,这样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相应事情的时候便会联想到数学的理论知识,更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形成。
四、适当的开展学习比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在于抓住儿童的上进心。在课堂上,每个孩子都渴望自己的表现能得到老师的肯定。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开展适当的学习比赛,对学生进行及时评价和指导,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在进入课堂学习之前,教师可以将水平不同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设置赛制:遵守课堂纪律加一分、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加三分、帮助组内成员解答问题加一分.并给予一些小奖励,在课堂末尾时,进行教师评分,选出优秀小组,分别为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然后对于落后的小组提出建议,以及鼓励他们。小孩子会喜欢这种具有竞争机制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很好的锻炼他们团结协作能力和树立竞争意识。
例如,在学习完书中"乘法的旅行"本节后,书中的故事使得学生对乘法计算方法有了基本的认识。这时,我结合书中内容创设了"小数乘小数"的课堂练习,我先在黑板上板书练习题:1.列竖式计算:(1)6.7×0.3(2)5.4×1.07。并请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做练习,要求其它学生在草稿纸上完成,做完并检查好的同学给老师批改。学生解答完全正确的由我向全班立刻宣布:"第几组第一名是哪位同学。"做错的学生我会指出错误的原因,再由学生回座位订正。每大组我会批改前3名做对的同学,由这三名同学做小老师,批改和辅导本大组其它同学的练习。我还会再在剩下的同学中挑选已经做对并且进步大的同学上台,批改黑板上的练习。及时的评价,既让这些学生体验到了成功感,也激励了其他学生奋勇争先。往往一组练习做完,学生纷纷迫不及待的要求做下一组练习,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
五、结语
总的来说,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方法多种多样,不仅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还能够从教师的层次进行探究,但是只要方法得当,做到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就一定能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郭洪艳,张蕾.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运算能力的培养[J].黑河教育,2018(11):13
[2] 穆建兴.设置多元问题,助推核心素养生成[J].小学教学参考,2019(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