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级解决问题如何审题的实践研究

2022-02-23 00:33陈东良
学习与科普 2022年4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能力中年级小学数学

陈东良

摘要: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在小学中年级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目标明确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中年级的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分析学生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网络管理培训、小组学习、竞争学习等有效的教学方式提升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中年级;解决问题能力

小学中年级的数学教学就是利用“数学”的思维习惯去描述、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有机会发展数学技能,解决生活和学习中所面临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实际知识搜集、提供材料,创造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的环境。从数学的角度以及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探讨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一、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审题”存在的问题

(一)理解问题能力不足

理解能力是学生解决审题问题的重要前提。正确理解所描述的问题,并从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决定着解决问题的成败。小学中年级学生在识字以及阅读理解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有些学生在数学审题过程中不能准确地理解题目中的问题,导致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下降。

(二)自我表达能力薄弱

“自我表达”是指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正确、自由地描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从观察中就可以看出,部分学生虽然喜欢相互合作以及交流,但自我表达能力较弱,而部分学生需要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讲解给同学的过程中由于压力和紧张,不与其他学生进行过多的交流。

(三)自我调节能力不足

自我调节是指学生对自身行为、情绪、思维、注意力等方面的调控能力。目前在小学中年级数学审题问题的教学中,有些学生认为他们在审题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调节自身的学习状态,更不能理清自己的思考过程,而有些学生独立调节问题的能力不足,不能及时转换和分配学习的注意力。

二、小学中年级数学提高“审题”能力的有效方式

(一)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伴随学生终身,会直接影响到最终学习成果的获得。在数学问题审题能力培养中,在学生做题中,要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要内心、仔细的阅读题目,还要善于从中找出重点信息,具备一定观察能力。教师可以单独以一道题举例,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学会举一反三。对于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引导学生用符号、图形等表示,学会对题目分解,从而直观了解题目中各种信息。此外,注重对学生检验习惯的培养,可以增加解题的准确率,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中出现的偏差或者失误,从而在今后解决同样问题时能够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学会反思与总结。

(二)重视培养数学审题能力

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是要对题目有准确理解,这就需要仔细审题,具备一定审题能力。因为只要做到快速、有效的审题,才能获取更为全面的题目信息,理清各种条件间的关系,进而从正确角度解决问题。为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题习惯,避免因题目中多个数字集中而理解错误。例如,题目“大猴子带着小猴子去摘桃,大猴子摘到28个桃,比小猴子多摘到6个,问:小猴子摘了几个桃?”有学生会将答案写成28+6=34(个)。因为没有仔细审题,出现思维定式,看到“多”就用加法。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数学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由此,很多数学题目以图文结合方式呈现,更增加了学生从中找寻有效信息的难度。并且因为要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题目的字数也在增多。例如,“小红与爸爸妈妈乘坐高铁从北京出发去广州的奶奶家,每张车票是280元,回来乘坐同样票价的高铁,问:此次出行高铁票一共花了多少钱?”题目中有很多无用信息,可让学生快速扫过这些信息,将主要时间用在阅读与数字有关的信息中,让学生将与解题不相关的文字用红色笔圈出来,有关的用蓝色笔圈出,引导学生注重观察各个信息间的关联。同时,学会用图示题,可以将题目文字、符号等转化为图形,更为清晰的分辨信息。

此外,要加强数学语言阅读能力。数学语言除了文字语言外,还有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中,学生对“99×46”与“(100-1)×46”进行区分,此时可将(100-1)×46换成具体的100×46-1×46的表现形式,分别计算结果,并注重区分两者间关联。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对比,对学生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启发,即“100×46-1×46”为“99×46”,然后进行比较,在反复练习中将代数思维渗入到学生脑海中。

(三)巧设问题,创新课堂教学思路

培养数学问题审题能力过程中,最为主要的是“题目”内容,不同题目的审题可设置不同的思路,没有问题,思考将无从谈起。为此,需要注重“问题”的设置。首先,可以将问题情境创设出来,引导学生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究与思考。例如,“小光买了5盒饼干与5千克香蕉总共花了40.5元,饼干每盒3.5元,香蕉每千克多少钱?”具体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自主理解题目,然后设置“问题情境”;通过分布推理,将思维模型建立起来,最后通过解决验证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寻找问题中的条件,引发问题的思考。解决思路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数量关系式是怎么样的→这两个条件在题目中有关联吗→列出算式解答。饼干数量(5)×饼干单价(3.5)=饼干总数(17.5);两种物品总价(40.5)-饼干总价(17.5)=香蕉总价(23);香蕉总价(23)÷香蕉质量(5)=每千克香蕉的价格(4.6)。以上问题链接的设置,能够将题目中主要数量关系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更为清晰的解答题目。学生在对数量关系的问题链分析过程中,能够真正通过已知条件将最终“问题答案”推理出來,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得以训练。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数学中的审题教学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途径之一,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管理教学、小组教学、竞争性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岳峰.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

[2]潘红娟.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测评实证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20(28).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能力中年级小学数学
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转换数量关系角色,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情境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
小学中年级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中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中年级作文训练要点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