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艳
摘要:高职院校主要是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的应用人才为目标,对于大部分高职学生来说有接近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学习任务是在实验实训室完成的,实验实训室是学生锻炼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场所。在双高建设背景下,研究如何更好地加大实验实训室建设和管理,更好地发挥实验实训室育人功能,是双高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更有利于“三全育人”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
实验实训室对于高职院校来讲是开展教科研、学生实践的重要场所,它的管理和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的综合教育实力以及科研实力。在现实生活中,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建设还存在发展滞后、信息化水平不高、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缺乏专业管理队伍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因此从三全育人角度积极探索实验实训室建设管理模式,构建和谐、规范、科学的教学实践基地,能够充分发挥实验实训室育人功能,推动职业教育长远发展。
一、实验实训室建设管理规划不足
(一)实验实训室建设规划与专业发展不平衡
实验实训室发展滞后,不能满足专业建设发展的需求。如有的实验实训室,在专业发展旺季时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了一系列实验实训室,然而建成后,专业突然萎缩,致使很多设备闲置。另外,有些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不足,目前实验实训室数量不能满足日益扩招的专业学生,致使许多学生无法利用课堂时间操练,进而造成专业教学效果不佳。
(二)实验实训室建设规划与社会脱节
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社会需求脱节,如设备不够先进,设备匹配度不高、设备购买规划不足,致使许多设备买回来后面临不敢用、不能用、不会用等情况。大部分实训室设备无法与日益快速发展的制造业新技术相匹配,学生在实验实训室接触的设备与岗位上的标准脱节,致使许多学生步入岗位后发现自己所掌握的技术不足支撑岗位技术需求,还需要重新学习。
(三)实验实训室对学生开放不足
大部分实验实训室除了上课,其余时间基本不开放,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因为实验实训设备一般比较昂贵,也有一些设备还存在一定危险性,为了保护设备,同时考虑学生的安全问题,很多实验实训室基本上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才开放,或者对一些参加技能比赛的同学开放。普通学生一般进入实验实训室后,须听从上课老师的指挥,不能擅自使用机器,下课后,老师“清场”,学生须离开,不得擅自逗留。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没有了自己动手操作的渠道,丧失了自己动手主动学习、探索的创造性,不利于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创造创新性的开发。
(四)实验实训室信息化管理不足
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步伐也越来越快,实验实训室信息化建设也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缺乏专业管理人员的情况下,信息化的优势也越来越凸显。然而,很多高职院校目前对于实验实训室的管理还采用最古老的人工管理模式,信息的传递依靠的是人与人的沟通交流,工作效率低,信息延迟无法实现即时共享。例如,排课基本上还是管理员手工排课,排课不仅耗时,还不具备科学性;实验耗材的领用、出入库、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都是靠人完成,不仅效率低,还容易出现浪费、闲置。
(五)实验实训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不足
实验实训室管理缺乏专业队伍,在不少院校并没有设置专职实训实验室管理员,很多学院都是专业教师兼职管理人员。这种配置由于专职管理人员缺乏,专业教师平时工作繁忙,无暇管理自己所辖区域,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专职管理员工作的繁忙程度,影响了实验室实训室的管理成效。另一方面专职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受限,在一定程度上对专业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参与不足。学院层面上,对培养和引进相关实验实训的专业人才上不够重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和发展。
二、对高职校园实验实训室建设和管理的一些建议
(一)加强对实验实训室建设的规划
提高实验实训室建设规划科学性,科学规划、科学布局、科学管理。实验实训室建设要符合社会发展,围绕专业行业发展及专业人才需求开展,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目标。具体来说,实验实训室的建设要围绕这专业育人目标开展,专业老师平时多深入产业行业进行调研,了解专业行业发展趋势,社会需求,岗位标准要求等,掌握充分的行业产业信息,然后在此基础上明确实验实训室建设方向、发展规划、所需设备、条件需求、場地要求、设备规划等。同时,积极牵线企业,促进产教融合发展,吸引一批企业优秀人才、有工作经验的企业师傅共同参与实验实训室的建设,整合社会力量,提升实验实训室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与社会的适用性。对于不能用、不好用的设备要及时进行报废及维修,杜绝浪费。同时,也要注意对设备购买的规划,严禁购买无用设备。从学校层面上讲,应该加强实验实训室建设管理的统一规划性,积极促进专业间实训室共建,避免重复建设,避免不必要的人财物浪费。
(二)加强安全管理,促进实验实训室的开放
实验实训室建设和管理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实验实训室的开放,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促进教学相长。在工作中,对于一些操作性强、设备昂贵的实验实训室,学校可以规定实验实训室开放时间,比如,每周有一定时长的开放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内,学生可以通过申请,自主进入实验实训室进行操作。实验实训室根据学生需求安排好相关教师及耗材,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及时向老师请教。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技术使学生通过网上的虚拟实验实训室进行模拟练习,通过这些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技术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不断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操作实践能力。对于一些操作性不强的实验实训室,如机房等的开放,可以工作日晚上定时对学生开放,聘请一些优秀学生或者是贫困生担任兼职管理员,负责工作日外的管理和安全工作。
实验室的开放要基于安全的考虑,所以开放实验实训室,必须要有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平时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安全宣传,对于实验实训室的安全检查要有完备的流程并严格执行,对于专业性有安全指标的实验实训室一定要杜绝安全隐患,明确并规范管理流程,配足专业人士,做好过程监督和检查,在确保师生安全的情况下开放。
三、加强实验实训室信息化管理
在现行人力资源匮乏的形势下,信息化管理是实验实训室管理的必然趋势。
一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对实验实训室的管理和规划。比如,在引进设备器材时,要进行采购分析,避免重复采购,造成资源浪费。利用大数据实现对实验室数据的采集,如管理信息、学生信息、设备基础信息,实现实验室数据的有机整合,以便更好地、更科学地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
二是可以利用校园网和物联网的有效结合,建立一套完备的实验实训室管理系统。比如,人脸识别系统、实验实训室仪器设备系统、监控系统等。利用网络信息技术随时对实验室的各类数据和资源进行更新和完善,例如,通过系统了解实验实训室使用情况,耗材使用情况、设备运行情况等,提高实验实训室的管理效率,减少人力消耗等。
此外,还要加强对实验实训室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培训,定期组织培训和学习,提高其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技术,以保证实验室良好运转。
四、培养一支专业的实验实训室管理队伍
一是完善实验实训室管理人员的用人制度。要建立健全并完善好激励制度,拓宽实验实训室管理人员的晋升途径,以此来激发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加强对实验实训室管理人员的培训。首先,加强对日常工作流程规范方面的培训,平时注重学习岗位要求规范、岗位工作职责,严格遵守岗位要求,其次,要鼓励他们加强学习,参加各级各类相关培训,定期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类学习活动,互相加强交流,不断提升服务和育人能力。最后,加强对自己所管辖场所的机器設备知识的学习,主动参加相关设备操作维护、软件操作使用、安全培训等与管理工作相关的培训。
三是积极引进专业管理人员,不断优化队伍结构。目前,高职院校的专职管理员专业化程度不高,虽然通过后期培训能掌握一定的知识,但是在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严重缺乏专业管理人员。实验实训室的管理和维护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由于技术的不断升级以及实践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实验实训室管理人员必须必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操作实践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实验实训室高效运行。加强实验实训室建设,一定要优化人员结构,积极从社会引进一批高素质专业人才。也可以考虑返聘那些退休的老教师、工厂退休高级工程师、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进行辅助管理。
总之,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背景下,加强对实验实训室的科学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实验实训室管理人员工作效率,改善实验实训室教育教学环境,提升管理人员育人水平,才能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从而真正实现“三全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孙会,洪梅,陈旭彤.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管理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38(01):223-226.
[2]于燕平.高职院校电工综合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室建设为例[J].轻工科技,2020,36(07):165-166.
[3]赵玲云.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安全管理建设与探究[J].国际公关,2021(03):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