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022-02-23 06:41周玲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2年7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周玲

摘要:新时代的教育要求必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需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深刻的认知,才能达到具体的语文教育效果,所以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基于此,对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为基本的教学目标,所以传承传统文化必须与二者相互融合,从而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然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

学习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小学多是学习识字,造句等,而初中的语文知识就相对复杂一点,需要学生们去打好基础,初中语文的学习对后期语文学习的好坏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应该注意到这一方面,抓住语文课堂的教学,提高教学水平,让学生从中受益。但是,许多教师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只会一味地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背诵,缺少了课堂应有的活力,造成学生们只能被动的学习,这样长久枯燥的学习,会让初中生感到反感。此外,在讲课时,教师只围绕课本教学,不进行额外的知识拓展,这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日复一日,学生就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也会大大降低。因此,对于现在的语文教学模式需要去做出进一步的改善,教师要去做好相关的工作。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

(一)在课堂教学中保证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

课堂上的时间较为有限和固定,并且学生的注意力也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教师要利用合适的时机向学生普及或者拓展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也包括对历史名人、文化古迹、民族风俗等的普及讲解。这样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从而针对传统文化知识建立知识脉络,更好地理清各个知识板块之间的连接和重要意义,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存量,帮助学生打开眼界。这样也能更好地积累语文素材,促进学生语文实力的不断提升,所以这二者的有效结合能帮助学生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比如,在讲解《滕王阁序》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其中的内容“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處涸辙以犹欢”去教育学生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不畏惧挫折,勇敢迎向未来等,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古诗词,结合传统文化特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相关的文化精神和品质。

(二)根据学生阅读兴趣偏向开展阅读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尊重学生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充满兴趣的阅读过程中深入思考文章背后的含义,感受作者的立意,做到在熟读文章的同时对文章内涵做到心中有数。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我个性,充满自信地学习语文。例如,在学习关于风景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描述最喜爱的美景。学生在描述美景的过程中就会被带入当时的情境。这时教师引出和风景有关的文章,然后带领学生阅读文章,可以让学生在情境氛围中进行语文学习。这样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在学习完文章后可以让学生讨论文章中的景色描写与自己的描述有什么区别,帮助学生取长补短,提升学生语文能力,为今后写文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引人入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由表达个性的同时学习众多优秀作者在文章中展露的长处,真正做到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

(三)结合学校的各种活动宣传传统文化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要考虑到实际情况,也不一定局限于语文课堂教学,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综合利用课外时间或者合适的时间组织学生去相关的传统文化景点游玩。这样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受,通过环境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到传统文化背后的故事,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感,达到传统文化的教育目的。而且多种形式的活动也有利于扩大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从而让学生融入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并且这种活动模式也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不断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度,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

(四)创设情境,身临其境

诗中本有画意,但很多时候,这种画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创设情境的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意会画意。在诗词教学中创设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与积极性,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融入诗词教学中。在教学《春望》时,教师为学生创设以下问题情境:这首诗中描写春日里的祖国景象的诗句是?你认为哪一句诗写得最好,为什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何种情感?为什么会出现“浑欲不胜簪”的情况?在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后,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有了进一步了解。接下来,教师通过PPT展示了几幅与诗句内容相对应的图片,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国都的破败、战火的残酷以及诗人思念亲人、忧国忧民的悲凉情感。另外,为加深学生对杜甫这一诗人的了解,教师创设了对比情境,让学生回忆其他学过的杜甫诗文,并与《春望》进行各方面的对比。例如,《望岳》所展现的壮志凌云与《春望》所展现的悲凉抑郁形成鲜明对比,这些诗句展现出了杜甫的人生之路乃至国家兴衰的转折。创设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以更加认真的态度朗读课文,进而有效解决问题。利用图片创设国破家亡的情境,使学生对忧国忧民这一情感的体悟更为深刻。创设对比情境能让学生更好探究事物之间的联系,以锻炼发散性思维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提升,中华文化对外输出的规模与形式也在不断扩展。为了给中华文化传播提供高素质的人才,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进教学过程中成为当前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实现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古文教学,增强学生的价值观念,再立足文化背景渗透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王引珍.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06):90.

[2]罗柳梅.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读写算,2020(07):25.

[3]乔海龙.论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才智,2020(07):184.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