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超声心排血量监测(USCOM)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测定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及相关性

2022-02-22 10:05王园治
当代临床医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血量动力学血流

孙 杰 王园治

(东莞康华医院,广东 东莞 523400)

重症患者发病时会出现循环系统障碍。血流动力学指标是反映患者体循环的重要指示指标,进行该指标的监测,有助于救治方案的制定。常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血压、心率及中心静脉压。但根据临床研究显示,上述指标的监测仍然与患者临床结局存在一定的误差。对于心脏手术患者,临床一般采用Swan-Ganz导管监测。因其费用高,对患者机体造成一定的创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PiCCO操作简单,目前作为非心脏手术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金标准”。USCOM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作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有效方法,临床应用价值较高[1]。为此,本研究将PiCCO与USCOM进行对比,观察两种方法对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监测效果及相关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3月收治重症患者35例。以监测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患者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28~85岁,均值(47.5±12.5)岁;体质量60~89kg,均值(65.3±15.2)kg。患者入院时的APACHEⅡ评分为(20.8±3.2)分。疾病分型泌尿系统感染8例、盆腔感染6例、感染性休克5例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7例、急性肾损伤9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纳入标准:患者同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孕产妇;心脏瓣膜反流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对比组 监测仪器为德国PULSION公司生产。定位股动脉穿刺,置入成人管路。置管成功后,将15mL的氯化钠溶液(8℃以下)注入患者锁骨下静脉,注入时间为8s。保证患者情绪稳定,确保上升支平滑。测定此时的心排血量、心排血量指数、每搏量及每搏量指数等指标,取三次测量平均值。

1.2.2 研究组 监测仪器为澳大利亚USCOM公司生产。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应用彩超对患者肺动脉区、胸骨上窝部位进行探查。对获得的血流频谱数据进行分析,获取三次清晰图像的平均值。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监测方法对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监测效果。监测指标包括心排血量、心排血量指数、每搏量及每搏量指数。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3.0软件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检验值为t值。P<0.05,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两组监测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对比组间心排血量指标监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心排血量指数、每搏量及每搏量指数三项指标与对比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监测方法对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监测效果比较(x±s)

3 讨论

对重症患者实施血流动力学监测,可对其心脏血流量进行有效的把握,从而给出科学的应对方案。临床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方法,分为有创及无创两种。对于患者来说,采取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更符合安全治疗的要求[2]。

USCOM监测方法,是利用连续波多普勒技术,经皮进行升主动脉及肺动脉等部位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血流流向、速度、流出道截面、心率等指标的测定,以反映心脏每次波动时的指标情况。而心排血量则是以公式计算获得。而PiCCO是利用热敏探头对股动脉进行探查,并经锁骨或者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注入冰盐水的方式,利用热稀释法对心排血量、胸腔内血容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本研究两组监测结果显示,研究组与对比组间心排血量指标监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这两种监测方法对心排血量指标的监测均有较高的一致性[3]。

根据临床研究显示,USCOM是一种应用价值高、检查快速、可靠及无创的监测手段。通过间接测量,USCOM信号对患者体质量、超声探头及患者体位等情况的要求比较高,易受影响[4]。在进行临床监测时,需排除相关干扰,以提升监测的准确性。而PiCCO方法属于有创检查,采取经肺温度稀释技术,并对动脉脉搏波形曲线下面积进行分析,对重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较小。与USCOM监测技术相比,PiCCO监测法可对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连续的监测。且对胸腔血容量和血管外肺水有较好的监测作用,可应用于心脏负荷程度及肺水肿严重程度等重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监测中。这种监测方式,使重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监测更加准确,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更详实的依据[5]。

研究结果证实,研究组心排血量指数、每搏量及每搏量指数三项指标与对比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对产生差异的原因分析发现,重症患者多处于高动力休克程度。因此,在实施两种方式监测中,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波动,影响监测效果。而且USCOM是一种超声技术的应用,在监测过程中,对操作医师的个人经验及操作技能等的依赖比较大,不能保证检查效果。USCOM在对重症休克患者进行检查时,采用红细胞流速计算血流速度,在进行临床治疗时,大量液体、红细胞输入,会对该监测指标有一定的影响。而PiCCO监测受红细胞数量影响比较小,监测结果更加客观[6]。

综上,USCOM应用在重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中,具有无创、操作方便等特点,可通过连续的监测,对患者心脏每搏输出量进行观察。但这种监测方法受操作医师主观因素影响较大,需排除干扰。而PiCCO监测技术属于有创检查,准确度高。可通过获得清晰的图像,判定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为临床提供科学的方案。这两种监测方法对心排血量的监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临床监测中,可根据重症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方式,以提高诊疗方案的科学性。

猜你喜欢
血量动力学血流
体外反搏对于狭窄动脉内血流动力学环境影响的高精度计算机仿真研究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小天体环的轨道动力学
微血流成像能准确鉴别和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
超微血流成像与CDFI评估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流灌注的对比研究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为何春眠不觉晓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人为什么会觉得口渴
利用相对运动巧解动力学问题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