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作真实发生

2022-02-22 22:34王春花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22年3期
关键词:学情支架想象

王春花

参加在深河中学举行的广东省教研院“走进粤东西北(河源)教研帮扶活动”初中语文专场,观摩了四位老师展示了“联想和想象”作文指导课,收获颇多。其中感受最深的是在写作教学中,要基于学情,设计情境,搭建支架,让写作真实发生。下面结合几节课的具体内容与大家分享我的收获。

一、何为以学定教

写作教学,从哪里出发?到哪里去?距离多远?如何到达?

冯善亮老师在讲座《基于问题解决的写作微课程开发》中说“写作微课程,真正从学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开发,以问题解决为出发点和目标。 ”

王荣生主编《写作教学教什么》中说“基于学情的写作课程。你要知道学生的写作状态、他的问题,只有通过分析学生的写作样本,你才能找到他的原因。你要去分析他然后你才能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去克服这个困难。”

苏联心理学家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学本身就是要围绕学习而展开。为学习设计教学是“以学习者为本”的追求。

这些观点都是说我们的教学包括作文教学必须是基于学情,从学生存在的写作问题出发,以学定教,确定写作的起点,以问题的解决为终点。

如张剑挥老师执教的第二节课。她秉承以学生为课堂中心的生本理念,基于学情,分析问题,以学定教,出彩的课堂获得参会老师的热烈掌声。她的课堂包括“读题目,明白问题;读范例,归纳策略;用策略,共同尝试;明方向,自我升格”四个环节,

张老师先收集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不具体、无变化、无“我”、无中心、无根据。具体表现是:场景不具体,开头过长;想象展不开,多是现实生活迁移;无社会变化,无时代特征;无与时代相关的“我”的故事;选材杂乱,东拉西扯,邏辑混乱;记流水账,中心不明确;荒诞离奇,脱离实际。这些问题和具体的表现都是从学生的习作中收集而来,基于学情,做出客观的具体分析。这就为接下来的策略提供了出发点和针对性,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又如温海娟老师执教的《皇帝的新装》续写指导课也是基于学生问题的真实性思考教学策略的针对性。在写作前温老师没有给任何指导。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审题完成写作,目的就是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为后面的学情分析做好充分的铺垫。从学生提交的作文来看,全班几十份作文有的没有写续写;有的并不是完全是续写,是在对原作《皇帝的新装》的故事复述;大部分学生没有注意续写的要求,导致续写情节不合理等等。在分析学生习作的过程中,发现最大的问题是学生习作情节不合理。温海娟老师以游戏“问题串联,有情节”导入,通过采用几个问题的形式串联故事情节,既能激起学生创作兴趣,更是创作情节的方法指导,让学生知道可以通过问题追问的方式勾连情节。接着展示例文,把学生的习作问题暴露出来,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顺势引导,总结归纳出本次故事续写的基本策略:问题串联,有情节;符合原文,有逻辑;首尾相连,有起点。然后让学生学以致用,现场续写,当堂升格。

同样,阳丽丽老师的《一件奇怪的事》故事接龙写后指导课也是基于生情,从学生的回答中发现问题,梳理出以下几点不足:方向不明确,中心不突出,没有“奇”的表现;接龙不连贯,前后缺少逻辑性;没有情节。那破解的策略是要有的放矢:要有方向,中心要突出要做到“奇而有理,怪而有意”;“奇”即“反常”,要有反常的人物、环境、时空、情节等;前后要连贯合乎逻辑;有开头有过程有结局,构成情节。学生在阳老师的引导下,很快发现了写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并通过老师的步步引导,掌握了策略,完成了升格。

基于生情,以学定教,从起点思考终点,确定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搭建支架,最终提升学生写作中的语言运用能力,这是以上三位老师的作文指导课给我们最大的启发。

二、何为情境设计

什么是情境设计?首先,先看看什么是“情境”。在教育部颁发的考试评价体系中,是这样表述的:“情境”即“问题情境”,指的是真实的问题背景,是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情境活动”是指人们在情境中所进行的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活动。

情境化设计的理论基础是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其主要观点是: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知识是活动、背景和文化产品的一部分,知识正是在活动中,在其丰富的情境中,在文化中不断被运用和发展着的。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不再是独立、僵化、单一的内容,而是依赖于一定或特定的情境基础,由学习者自主建构的知识谱系。情境认知理论从本质上改变了知识固态化的学习认识,而是更聚焦于知识的迁移,从死记硬背的做题功夫向做人做事的能力转变。

这次活动中谢明光老师执教的第一节课在情境设计上做了有益的探索。谢老师巧设“课堂小练笔——看图写诗”“口头表达,适时点拨——口头表达竞赛”“简笔画创作思未来”“课堂片段写作”等环节。其中第一个环节“看图写诗”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徜徉于新丰江温柔的碧波之中,抬头仰望夕阳下的大坝天空,有绚丽的晚霞漂浮于湛蓝的天空。以师生的共同写诗引发学生发散想象和联想,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先是写,然后是说,接着是展示,生生互评,教师点评。

谢老师通过创设真实生活情境,让学生入境入情,受到情境的刺激以后激发写作的欲望,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不断地被激发,语言能力在建构中得到提升,出炉的产品——诗歌与写作片段就是有力的证明。

三、何为支架搭建

支架,原本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原意是脚手架,是建筑上的一个术语。建筑支架,花草果木支架,身体也可以有支架……支架的原始意义就是供攀缘,使附着物向上,引申意义就是支撑,引导。放到作文教学里头,那就是一种牵引,一种指向,一种驱动。在作文教学中,支架可以提供各种需要的帮助一步步指引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达成有效的作文教学目标。

温海娟老师执教的《皇帝的新装》续写指导课上问题串联支架的运用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温老师通过问题串联法,紧紧抓住“骗子”这一主要人物,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通过小组合作、个人发言,同学们充分发挥能动性,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个反转不断的精彩故事。支架贯穿了“学—教—评—改”的整个过程,使写作有了更多的体验而不是概念。它的意义毋庸置疑。

又如深圳实验学校的张剑挥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想象类作文《十年后的我》。张老师以有趣的数字相遇作为导入,逐渐调起课堂气氛。接着以问题为支架,“十年后的我们会在做什么?尽情展开想象和联想,想象自身的职业、想象具体的事件、想象自己的生活场景。”张老师在同学们想象的过程中给予支架的帮助,在张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对于未来的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轻松完成了本节课的写作任务。

真正的写作教学,指的是从学生思考他的写作开始,到他开始写作,到他的作文完成,在这个阶段中对他碰到的问题和困难有具体的可操作的指导。几位老师的教学设计都不约而同地从学生的真实习作中发现问题,以学生的需求困惑确定教学目标和教法,真正以生为本。

参考文献:

[1]冯善亮. 基于问题解决的写作微课程开发—初中作文教学研究新思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2015.5

[2]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1

[3]王荣生主编,邓彤执行主编《写作教学教什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1

猜你喜欢
学情支架想象
基于ABAQUS的某轻卡车蓄电池支架轻量化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快乐的想象
一生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心脏支架有寿命吗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iBed Tablet Stand平板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