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剑挥
联想与想象是文学审美式地把握人生的重要方式。《十年后的我》这个写作任务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训练题目,本单元阅读和写作教学的重点是学会联想和想象,想象作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审美的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基于冯善亮老师提出的“学评教一体化”要求,本次作文教学通过“读题目,明白问题;读范例,归纳策略;用策略,共同尝试;明方向,自我升格”四个环节,以学定教,针对学生写作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提供写作支架,教给写作技巧,引导学生边学边改,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
一、读题目,依据学情发现写作问题,触发修改动机
学生写不好想象作文,多半因不清楚写好想象作文的基础要素,只知一些“万金油”式的记叙文知识:中心突出、内容具体、卒章显志。这些知识无法帮助学生写好想象作文。课前,依据学生想象作文的实际水平,预判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学习需求,由此针对性地选择写作知识,进行“点穴”式的教学指导。
通过分析学生习作,发现主要问题有:无中心,记流水账,东拉西扯,逻辑混乱,写作目的不明确;无变化,多是现实生活的迁移,想象展不开,无时代特征;无“我”,无与时代相关的“我”的故事;无根据,胡编乱造,不合情理,例如穿越、传奇等内容,牵强而荒诞。
课堂伊始,先引导学生厘清题目要求,再将习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归类表格方式呈现,为后面解决问题蓄势。学生开始思考如何将“十年后的我”变成一个场景、一个故事,如何写得有生活、有细节、有健康主题。
二、学范文,根据范例归纳写作策略,确定写作知识
冯善亮老师说:“作文课要对学生写作过程、写作实践真正发生作用,而不是抽象地讲写作知识,作文教学最终还是要培养学生形成写作素养。”作文指导课要让写作真实地发生,对学生写作发生真正影响。因此,写作指导应贯穿整个写作过程,教师着力点要对写作过程充分介入,先让学生写出来,再引导其修改。
大多数学生无法仅通过写作要求就能学会写作,教师提供必要的写作知识是确保学生写出文章的关键。不同思考、不同模式的范文可以用来打开学生思路。研读两篇范文后归纳出三个写作策略:想象大胆,社会变化,未来形象。
三、用策略,共同尝试修改问题习作,逐步提供支架
本环节按三个维度展开教学,对应三个突出问题,先评后改,让学生在修改习作中获得写作支架。
1.由判断选材合理性,明确想象大胆有依据
雨果说:“诗人可以有翅膀飞上天空,可是他也要有一双脚留在地上。”文学写作中,想象的新奇与想象的真实必须相结合,再新奇的想象,也必须以现实为基础。先让学生畅谈自己十年后的情况,再从现在的自己身上找联系,最后辨别习作中选材是否合理,由此明确想象大胆又要有依据。
2.用十年后科技发展修改社会变化之场景
在没有提供写作支架前,学生想象貌似活跃,但质量不高,忽视社会变化,仅在现实的迁移中把自己代入进去,只是初级的想象。因此,用教师下水作文示范,引导学生从科技、环境的变化等方面,选择一个场景展开想象,体现时代特征。再呈现学生习作样本指导修改,例如通过路上风景、公司条件、“我”的座位,结合社会变化,写出时代场景,且是“我”看到的场景。有了针对性引导,许多同学思维开阔,联想丰富,想象大膽,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以致提前致辞预设好的修改范例都用不着了。
3.以“我”的身份爱好想象未来形象之故事
学生一开始想象不出自己的形象,再次用教师下水作文引入情境,辅以范文,给学生提供支架,并呈现问题习作,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明白故事应该写具体。鉴于该班学生基础薄弱,根据美国创造教育专家帕内斯创制的“滑栏创作法”,设计素材魔方用以支持学生选材与构思,从外貌、身份、能力、爱好、修养、情感等维度编写“我”的故事,写出“我”的特征,有故事性,有画面感。
教学中,提供样本,以明确学生问题,以学定教;呈现图表,给学生写作路径,以改促写。学生逐渐领悟:一要展得开,有奇思妙想,既离奇曲折又有生活逻辑,非胡思乱想;二要想具体,让想象场景化,有我有故事有画面。整个环节,始终围绕教学任务,让过程看得见,让生成看得见,让学生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地发生。
四、明方向,对照量表明确写作方向,实现自我升格
作文量表、同学互改能使学生增加写作兴趣,达到主动写作的目的。本环节,学生运用写作支架修改习作,再对照评价量表自评自议,以任务驱动学习活动。我们明显感到学生在进步:从没有故事到有故事,从抽象干瘪到形象生动。看来,想象大胆有依据、社会变化有场景、未来形象有故事,这三个写作支架确实提升了学生想象作文的水平。
课后跟踪调查表明,学生基本掌握了写作方法,有的甚至洋洋洒洒写出千字佳作,有变化、有故事、有声响、有色彩,笔力飞动,情思激越,促人憧憬未来。
概言之,写作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和兴趣,再教给学生写作表达的知识、方法、策略,进而实现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写作前的指导课,还是写作后的指导课,都要以学定教,加强知识传授的针对性,注重语文学习的活动性,将学生写评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