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成长地图:幼儿“经历学习”的理念与实践

2022-02-22 22:12陆艳刘芸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幼儿教育

陆艳 刘芸

【项目简介】

无锡市实验幼儿园以“为孩子成功的一生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为办园宗旨,追寻“让幼儿园的生活成为孩子生命中一段愉快而有意义的经历”的教育理想,致力于幼儿“经历学习”的研究。围绕“经历学习”,幼儿园历经十多年的研究,构建了幼儿“经历学习”课程体系,开发了幼儿“经历学习”课程多维支持系统,形成了幼儿“经历学习”实践样态。幼儿园出版的《幼儿园经历学习课程》一书,被南京师范大学学前课程研究中心纳入幼儿园课程研究丛书,成为全国幼儿园园本课程的七大样本之一。研究成果获2017年江苏省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和2018年国家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2020年,“共绘成长地图:幼儿‘经历学习’的理念与实践”立项为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

摘要:无锡市实验幼儿园基于对幼儿教育及幼儿学习的认识、幼儿园课程实施深化的需要以及改变幼儿园教育现状和提升教师素养的考量,提出了“经历学习”的理念,并建构了“经历学习”课程体系,将课程目标定位为培养“健康、聪慧、明理、乐群”的幼儿。课程设计的核心是为幼儿提供丰富和有价值的经历学习机会。课程的实施内容涵盖健康领域、语言领域、社会领域、科学领域、艺术领域五个方面。

关键词:经历学习;幼儿教育;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2)01A-0033-06

无锡市实验幼儿园创建于1952年,是江苏省最早的实验示范园之一,也是无锡市第一所省级示范性实验幼儿园。在“文化立园”的理念引领下,幼儿园秉承“爱”的园训,确立了“为孩子成功的一生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的办园宗旨,始终站在幼儿生命成长的角度,致力于“幼儿经历”学习研究。在“十一五”期间,幼儿园依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展了“基于幼儿成长需要的‘经历学习’的研究”,提出了“经历学习”的概念,以活动为切入点展开实践研究。为了重塑幼儿学习的动态经历过程,在“十二五”期间,幼儿园围绕“如何让幼儿的学习真实有效地发生”这一学前教育实践改革的核心问题,从活动、资源、策略等方面全面变革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在“十三五”期间,幼儿园聚焦课程实施过程,开展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幼儿园‘经历学习’课程实施策略体系研究”,全方位建构了幼儿“经历学习”的实践样态,优化提升课程实施质量。2018年,幼儿园研究成果“共绘成长地图:幼儿‘经历学习’的理念与实践”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020年,幼儿园成立了江苏省幼儿经历学习课程研究所,继续深入推进幼儿“经历学习”研究。

一、“经历学习”的缘起

(一)基于对幼儿教育及幼儿学习的认识

幼儿园是幼儿学习和成长的场所,应当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幼儿是天生的学习者,幼儿最为自然的学习方式就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在经历和体验中学习,这种学习和发展是高度整合的。因此,幼儿教育应以幼儿的生命成长为目标,为幼儿创造丰富的“经历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尽量依靠自身的力量获得整体性的知识经验。因此,我们开展的研究旨在让幼儿园的课程真正回归幼儿学习的本真,关注学习过程对幼儿生命成长的价值。

(二)基于幼儿园课程实施深化的需要

“基于幼儿成长需要的‘经历学习’的研究”是幼儿园“生活·学习·做人”园本课程实施的深化。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深刻地意识到:课程不仅仅是指幼儿园预设的课程目标与内容,它最终应当落实到幼儿真实的学习和体验中。因此,我们需要从幼儿的成长需要、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来研究课程的具体实施。我们拓展了园本课程的实施途径与方式,使课程能真正落实到每个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中,使课程实施过程更符合幼儿的学习本性和成长规律,成为幼儿主动发展的过程。

(三)基于改变幼儿园教育现状和提升教师素养的考量

教师的成长与幼儿的发展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新的幼儿园课程观、教育观和幼儿学习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而教师的专业素养必须通过变革教育实践的过程才能真正提升。因此,我们让教师在变革教育实践中,在为幼儿创造真实的学习过程中,更新自己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将新的理念融于日常教育教学中,形成教育的实践性智慧,进而改进和丰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方式,逐步实现“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

二、“经历学习”的基本理念与实践特点

(一)“经历学习”的基本理念

对幼儿来说,经历不只是身体的在场,更是心灵的参与和投入。在经历的过程中,幼儿外在的行动过程和内在的心智过程协同转换,造就了幼儿的發展。幼儿正是通过各种经历获得具有生活意义的、完整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因此,“经历学习”是幼儿自然的综合性学习方式,它是融于幼儿生活之中,注重身心合一的过程体验。每一个经历都蕴含着多种学习经验,幼儿作为“经历学习”的主体,与教师一起开创班级共同生活。

“经历学习”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在亲历事件的过程中积累知识经验,习得多种技能,发展多方面能力,体验各种情感,获得对自我生命意义的认识及精神上的成长。幼儿“经历学习”活动,是在幼儿园情境中,教育者根据幼儿自然的经历学习特点,将教育的意义有意识地融入幼儿的“经历学习”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经历学习”活动的核心是给幼儿提供经历学习的机会,引导幼儿在“经历学习”活动中展开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学习过程。“经历学习”活动,不仅是幼儿获得知识、经验和能力的过程,更是其建构生命意义、获得精神成长的过程。

(二)“经历学习”的实践特点

1. 利用真实情境开展学习

我们依托幼儿的日常生活场景、利用真实的生活事件,创造和提供丰富的“经历学习”的机会,让幼儿获得多样的真实经历。经历学习发生在真实参与的生活事件之中,每个幼儿都是作为主体真实地参与其中,并承担一定的任务角色,他们需要面对真实的环境和发生的问题,需要对自己的行为有预设和反思。

2. 学习内容具有整体融合性

经历学习不是一种具体的学习方式,而是一种包含着多种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的综合性的学习过程。在经历活动过程中,幼儿运用各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包括:观察模仿学习、尝试学习、解决问题学习、反思性学习、合作交流学习、体验性学习等。经历活动中的学习内容,包含知识经验、动作技能、情感体验、发现和认识自我等多方面整合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和“方式”是自然、真实地融合在具体的情境之中的。幼儿是主动和投入的,达到了身心融合的状态,这是经历学习的重要特点。

3. 在学习中协作对话

幼儿作为天生的主动学习者,其对学习与发展的需求需要教师敏锐地识别、捕捉、回应和支持,因此,我们着力于建立师幼、同伴间的协作学习关系,在高质量的互动对话中分享彼此的兴趣、问题、感悟和经验,在协同规划、共建共享中助推幼儿的深层次学习。

4. 鼓励学生自主表达

我们尊重幼儿间的学习差异,通过幼儿自主活动与教师个别指导相结合,支持幼儿个性化的探索和表达,满足个体的成长需要,获得具有个人意义的学习经验。在经历学习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用自己的方式探索周围世界,并以不同的方式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对周围环境的认识,重新认知“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自我。

三、幼儿园“经历学习”课程实施的理念

基于对幼儿“经历学习”的认识,我们通过研究进一步完善了“经历学习”课程实施的理念:幼儿园生活旨在为幼儿创造丰富的“经历学习”机会,“经历学习”的展开过程既是幼儿的真实生活,也是教师和幼儿协同开创共同生活的过程,活动中要注重幼儿的主动参与和个性化表达,让“经历学习”彰显儿童意义。

(一)与幼儿共创“经历学习”过程

从幼儿的生活和成长需求出发,教师在观察、协商的基础上与幼儿共同展开“经历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赋予幼儿选择、判断的权利,师幼协同推进活动。教师聆听幼儿的想法、感受,让活动凸显儿童的意义,而非成人眼中的价值。在经历学习过程中幼儿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儿童的意义建构过程起着促进和帮助作用。

(二)以核心经验为纲统整各类活动

我们依据幼儿经验生长的需要,打破生活与学习的界限,围绕幼儿成长所需的核心经验,将成人的经验还原为幼儿的动态经历过程,重整、规划幼儿的一日在园生活,使各类活动融合贯通、互相促进。

(三)重构幼儿的活动空间

我们从“统整、创生”的视角出发,创设动态的、前后时间境脉相连的活动场域,包括:对不同活动空间进行功能拓展和资源重整,师幼共享共建幼儿活动的物理空间;赋予幼儿更多的选择机会与决定权利,从情境性、互动性入手拓展幼儿活动的社会空间;关注幼儿的空间感受和体验,优化个性化的活动心理空间。

(四)弹性化安排活动时间

我们赋予教师灵活安排幼儿一日生活的自主权,根据活动需要灵活安排一日在园生活,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去感知体验、发现探索,保障幼儿的学习过程充分展开。

(五)支持个性化的学习

我们聚焦每位幼儿的学习过程,注重幼儿个体化的参与、感受与体验,接纳支持幼儿的不同想法,为每个幼儿的经历学习提供个性化的支持,让幼儿在深入而完整的经历中获得多样化的经验和个性化的体验,最终获得自我意义上的生命成长。

三、幼儿“经历学习”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经历学习”是幼儿最为自然和基本的学习方式,据此,我们将课程目标定位为培养“健康、聪慧、明理、乐群”的幼儿。课程设计的核心是为幼儿提供丰富和有价值的经历学习机会。课程实施的理想样态是让教育发生在幼儿需要的时间和地方,让幼儿园的生活成为孩子生命中一段愉快而有意义的经历(如图1)。

(一)“经历学习”课程的实施途径

在“经历学习”课程实施的四个途径中,经历性的主题活动是我园课程中富有特色和具有引领作用的内容。四个实施途径之间互相渗透,互为补充,如主题活动会延伸至其它三类活动中,同时其它类型的活动也能引发、推进主题活动。

1.经历性的主题活动

经历性的主题活动,是指在幼儿园情境中,根据幼儿的成长需要,为幼儿提供蕴含着丰富“经历学习”机会的“事件情境”,引导幼儿在事件所引发的主题活动中共同开展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学习过程。这些经历性的主题活动,在内容选择上充分考虑了幼儿生命成长中必须经历的主题,如我园开展的“玩具交换日”“做个哥哥姐姐”“我和麋鹿”等活动。“经历学习”不仅让幼儿学习丰富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能让幼儿留下难忘和深刻的成长记忆。在活动组织上,既有教育的预设,又预留了生成的空间,力求为每个幼儿创设丰富的“经历学习”机会。

2.经历性的区域活动

“经历学习”理念引领下的区域性活动主要包括班内的区域化学习活动和自主游戏、公共区域的儿童工作室活动以及户外运动性区域活动。此类活动通过区域的巧妙设置、材料的设计与投放、教师的个别化指导,为幼儿创设个别化的经历和体验环境,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个体“经历学习”机会,让幼儿能够更自主、更为个性化的建构自己的有益经验。

3.经历性的领域活动

随着课程研究的深入,教师把“经历学习”的理念融入领域活动之中,尝试用“经历学习”的理念改进领域活动。在领域活动中,教师尽可能地为幼儿创造丰富的“经历学习”机会,让幼儿在经历、体验的过程中习得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例如,我们在数学活动中,强调用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关注幼儿个体探究、关注幼儿个体经验积累,注重通过创设具体情节来引发幼儿积极探究。

4.经历性的生活活动

隨着对“经历学习”理念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我们将理念更多地渗透到了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在“经历学习”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开始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丰富和适宜的“经历学习”的机会,将一系列“经历学习”活动延伸到幼儿的日常生活,同时将“偶发事件”也视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让幼儿通过周围发生的事件来“经历学习”。

(二)“经历学习”课程的设计方式

在“经历学习”活动中,时间、空间、角色、材料、关系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在经历学习活动的实施中,我们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整体设计。

1.以关键经验确立预设框架

幼儿园中的“经历学习”不同于一般生活意义上的“经历学习”,其特点是“关注幼儿成长的需要和发展的关键性经验”。我们强调幼儿生命成长中的重要节点,课程指向幼儿发展中必须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在幼儿的经验系统或经验结构中起到支撑作用,这是幼儿“经历学习”课程框架的依据。教师在确立“经历学习”活动的预设过程框架时需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根据本班幼儿学习的特点和发展的可能性,识别、深挖本次“经历学习”的最大价值及最终关键经验指向;第二,围绕关键经验的特点审视、分析其蕴含的学习与发展的可能,细化本次“经历学习”活动的目标。关键经验指引、帮助教师科学合理地认清活动的价值,逐渐形成一个连续统一的学习框架作为活动的架构和蓝本。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能够始终有目的、有目标地和幼儿共同规划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和细节,使幼儿活动不断获得连续性的、生长的经验。例如在小班“我上小班了”,中班“交朋友”,大班“做个哥哥姐姐”“我要上小学了”的经历学习活动序列中,蕴含着幼儿内在的成长线索。幼儿在各阶段的活动中不断地通过自我认同、建立关系来发展对自我的认知,获得关于自我、同伴、环境、关系等多方面经验与相关能力的发展。在这个成长线索下,教师们梳理出幼儿可能发展的关键经验,为实施活动提供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方向。当教师具体进入某一个阶段的活动时,则根据班级幼儿的经验、兴趣、能力等具体情况,和幼儿、家长一起围绕资源,寻找切入点,展开经历活动的具体脉络。

2.以适宜资源形成课程脉络

课程的实施应沿着一定的脉络,按照一定的顺序展开,因此在确定了课程的价值与关键经验后,教师需要整理思路,归纳、理顺、细化与活动相关的内容,形成较清晰的脉络结构。“经历学习”课程的内容基于生活,具有多维整合性、互动开放性等特点。教师需要将适宜的资源作为课程展开的线索,“资源的适宜性”包含了两个维度:第一是资源与经历的适宜,教师需要对生活中丰富多样的资源进行敏锐的捕捉与筛选,既包括有形的人、事、物,还包括无形的关系、情感、经验等,最大限度地挖掘与活动紧密相关的有效资源,从而保证活动开展的广度与深度;第二是资源与课程的适宜,资源不等于课程资源,我们不仅关注原始资源框架的积累与整理,更强调运用“再创生”原则,将原始资源转化为链接幼儿、链接经验的课程资源,从而让资源的丰富性与适切性并行。

3.以儿童视角推进经历路径

经历学习在真实情境、协作对话、自主表达中展开,而幼儿的生活、经历、经验具有不确定性,因此,“经历学习”具有开放性、即时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只有依赖于教师的教育机智,才能孕育和生长出更多有意义的经历学习活动。 “经历学习”强调幼儿多感官地参与与投入,是幼儿最本真、最自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经历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根据“儿童视角”进行推进,充分了解幼儿的想法,倾听幼儿的心声,调查幼儿的需要与学习节奏,与幼儿一起共同建构幼儿需要的生活经历,预设活动与生成活动不断交织,最终教师与幼儿、家长共同形成基于班本的个性化“经历成长地图”。

4.以经验链接生成活动评价

活动的评价是对经历价值再研究的过程,是“经历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宜的评价能够帮助教师了解活动的适宜性、有效性,有助于调整和改进经历路径,更有效地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

我们通过反思来评价经历学习的实施环节,检视幼儿的需求与教育策略之间的适宜性,从而使得教师对经历学习理念的理解与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在活动评价中,教师们时刻以“经验链接”作为评价的指南。“经验链接”有两层含义:第一是通过活动看到经验,在相当多的情况下,幼儿活动本身不能被直接视为经验,教师需要借助专业知识通过幼儿活动来判断其经验的变化,关键经验的获得是评价的依据;第二是通过经验看到未来,强调经验的完整性、连续性与应用性,通过“经历学习”活动是否能够帮助幼儿形成应对日常生活各项事务的实践活动能力,提升幼儿对后续生活的掌控。如在大班“经历学习”活动——“我们的‘奥运会’”中,幼儿从奥运相关元素的调查到奥运印象的表述,再到运动会的策划、筹备与进行,在整个活动中寻找到 “自我生命成长”最核心的概念,从世界到我们再到我,回归到个体的成长,激发着每位幼儿内在的生长动力。幼儿实现了对于自我能力的认知与探索,关于自我内心世界及生命成长的感悟。

此外,幼儿园还从资源开发、实施策略、保障机制、园所文化四个层面深度支持幼儿的“经历学习”课程的实施。我们运用多主体的资源开发理念和操作路径,确定“经历学习”资源的开发理念,建立动态积累的“经历学习”资源库;建立了彼此关联、相互支撑的活动实施策略体系,研发策略提取工具及策略提取方法;设置了“经历学习”的多维保障机制,围绕资源开发利用、策略積累创生、教师协作研修、家园共育等方面开展机制研究;以传承和浸润为途径营造校园文化生态,包括教师“儿童为本”的儿童观、“经验生长”的幼儿学习观、“创设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的教育理念,与之匹配的教育方式、教育行为,以及教师参与研究的研究文化等。

责任编辑:赵赟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幼儿教育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