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欲晓,何鸿保
(东海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江苏连云港 222000)
输尿管结石(UC)主要是由于肾结石下降,排入输尿管所致,属于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以腰部绞痛、肾积水、发热等症状为主要表现。该病如治疗不及时,结石体积不断增加而嵌顿于输尿管中, 可引起积水,严重时甚至导致肾衰竭,危及患者生命,故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 当前临床治疗UC 多采取药物保守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存在治疗不彻底、病情易反复发作的情况[1-2]。 钬激光碎石术、体外超声波碎石术均是临床常见术式,其中钬激光碎石术主要是利用钬激光碎石设备打碎结石,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3]。 体外超声波碎石术则主要是利用体外冲击波聚焦于结石进行碎石后,经尿液冲洗作用排出结石[4]。两种术式各有优缺点,为了进一步了解钬激光碎石术与体外超声波碎石术在UC 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2020年6月—2022年 5月我院收治的78 例UC 患者为对象, 通过分组对照的方式进行探讨。 现报道如下。
选择我院收治的78 例UC 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 例。 观察组中男性27例, 女性 12 例;年龄 22~62 岁, 平均年龄 (38.36±3.60)岁;结石直径 1.0~2.5 cm,平均结石直径(1.74±0.22)cm;结石位置:上段结石 20 例,中段结石 13 例,下段结石6 例;结石嵌顿时间2~18个月,平均结石嵌顿时间(10.22±1.60)个月。 对照组中男性 26 例,女性13 例;年龄 21~62 岁,平均年龄(38.41±3.58)岁;结石直径 1.0~2.7 cm,平均结石直径(1.75±0.24)cm;结石位置:上段结石21 例,中段结石13 例,下段结石5例; 结石嵌顿时间2~19个月, 平均结石嵌顿时间(10.20±1.52)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已通过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纳入标准: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UC;符合手术指征,并行手术治疗;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肝、肾功能异常者;合并其他泌尿系统疾病者;合并传染性疾病者。
对照组采用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协助患者取截石体位,行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采用输尿管镜观察输尿管,确定输尿管无狭窄后,于患者输尿管内置入斑马导丝,沿斑马导丝置入输尿管软镜,使用软镜探测结石位置,随后固定软镜于适当位置,设定碎石参数,功率为20~30 W,能量为1.0~2.0 J/15 Hz,结合输尿管镜检查情况,逐个击破碎石;完成碎石操作后,借助冲洗器冲洗碎石,以促进碎石排出体外。
观察组采用体外超声波碎石术治疗。术前30 min,常规使用异丙嗪、哌替啶,行肌内注射,采用X 线定位,确定结石位置,结合输尿管结石的位置调整患者体位,对于输尿管上段存在结石者, 协助其选取仰卧体位,对于输尿管中下段存在结石者, 协助其选取俯卧体位,调节冲击频率为85 次/min,冲击波能力级别为6~7 级,持续治疗1~3 次,直至碎石完成。
两组均持续随访3个月。
(1)碎石效果:具体判定标准如下: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影像学检查显示结石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影像学检查显示结石体积缩小;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影像学检查显示结石体积无变化。 临床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围术期指标:包括结石排出时间及血尿持续时间。
(3)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血尿、输尿管壁口感染、输尿管穿孔及输尿管断裂。
(4)生活质量: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评定,该量表共包含4个维度,包括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共计74个条目,采用5 级评分法,各维度评分范围为0~100 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5]。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碎石效果对比[n(%)]
观察组结石排出、 血尿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d]
表2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d]
组别 结石排出时间 血尿持续时间对照组(n=39)观察组(n=39)t 值P 值5.44±0.72 3.32±0.42 15.883 0.000 3.46±0.42 2.11±0.30 16.334 0.000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两组治疗前GQOLI-74 各维度评分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表4 两组 GQOLI-74 评分对比[(),分]
表4 两组 GQOLI-74 评分对比[(),分]
组别对照组(n=39)观察组(n=39)t 值P 值心理功能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61.62±5.44 61.02±5.38 0.490 0.626 72.79±5.69 82.83±6.33 7.367 0.000躯体功能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社会功能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63.63±5.49 63.70±5.50 0.056 0.955 73.17±6.48 81.86±7.22 5.594 0.000 65.17±5.33 64.20±5.47 0.793 0.430 73.74±6.77 82.85±7.26 5.731 0.000物质生活状态治疗前 治疗后3个月64.22±5.17 64.29±5.10 0.060 0.952 71.76±6.44 82.86±6.95 7.316 0.000
UC 作为临床常见疾病, 多是由于肾结石或体外超声波碎石后,碎石排出异常,降落至输尿管所致[6-7]。虽然尿盐结晶可随尿液排入膀胱,但由于尿液的冲洗作用, 原发性UC 较为少见。 UC 多发于青壮年男性中,以血尿、肾绞痛为常见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肾积水,危及生命安全[8]。
当前临床对于UC 患者通常在保守药物治疗无效的基础上予以手术治疗。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种微创手术逐渐在UC 的治疗中得到应用,以钬激光碎石术较为常见,能够获得显著疗效,但输尿管呈扭曲状,且结石形态复杂,在碎石过程中反复进出镜,易导致输尿管黏膜水肿,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加之细碎结石易出现堆积,诱发梗阻,导致输尿管变窄,进而造成肾功能的损伤,不利于患者预后[9]。 本研究采用体外超声波碎石术,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结石排出、血尿持续时间均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治疗后3个月GQOLI-74 各维度评分均较高(P<0.05),提示体外超声波碎石术在UC 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利于提升碎石疗效,加快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生活质量。 分析其原因为,体外超声波碎石术主要是指通过于人体外施加聚焦超声, 经由人体组织传导,聚集于结石,进而达到碎石效果[10]。 将其应用于UC 患者中,利用超声的冲击作用粉碎结石,并促进输尿管内结石排出,有利于提升结石清除效果,缩短术后结石排出、血尿持续时间,加快恢复速度。 同时,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具有无创性的特点,与钬激光碎石术反复进出镜损伤输尿管相比, 可减少对输尿管的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进一步加快术后恢复速度。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在治疗过程中无需对结石碎石进行直接接触,能够避免对肾脏及肾盂黏膜造成损伤,起到保护肾脏的功能,有利于改善生活质量。但受到现有研究条件、时间等因素的限制,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随访指标缺乏全面性,存在一定局限,在后续研究中应增加纳入样本量与随访指标,以进一步挖掘体外超声波碎石术的优势与作用机制,为临床提供更为客观、可靠的指导。
综上所述, 针对UC 患者实施体外超声波碎石术,疗效显著,有利于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