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刚
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即骨折后不愈合,患者通常伴有较强的疼痛感,直接影响日常基本生活,降低生活质量[1]。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治疗经验的积累,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灵活性、安全性高,治疗四肢创 伤骨折后骨不连效果更加显著[2]。本文就此进行研究。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7 月~2020 年6 月收治的120 例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 例。对照组中,男35 例、女25 例;年龄33~70 岁,平均年龄(45.50±10.50)岁;骨折类型:尺桡骨骨折、胫腓骨骨折以及股骨骨折各14 例,肱骨骨折18 例。观察组中,男32 例、女28 例;年龄32~72 岁,平均年龄(44.80±9.20)岁;骨折类型:尺桡骨骨折以及胫腓骨骨折各15 例,股骨骨折14 例,肱骨骨折16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二次手术指征,签署知情同意书[3];②无其他重大疾病;③相关家族遗传病史。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患者;②精神类疾病患者;③病情恶化患者。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治疗:术前检查,评估患者动力加压钢板耐受性。辅助患者仰卧位、常规手术麻醉,患侧外侧作手术入路切口逐层剥离切开暴露骨折处,剥离骨不连骨膜,选择适宜的钢板,置于病变张力侧,皮质骨螺钉螺旋加压,而后进行引流处理,缝合手术切口。
1.2.2 观察组 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术前检查、体位以及麻醉、手术入路切口、剥离骨不连骨膜操作等同上组。而后进行骨折不连端修复,形成梯形截面、横断面,以骨刀凿除硬化骨质扩髓,大转子定点作进针点,置入髂骨块,复位效果满意后以带锁髓内钉固定,上下安装锁钉固定,保证固定效果。最后,进行引流、缝合手术切口操作。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骨折患者6 个月后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与术后恢复指标。术后并发症主要观察:愈合不良、关节僵硬、术后感染、血栓。手术与术后恢复指标主要包括:手术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治疗效果判定标准:骨折完全愈合,恢复正常活动,即显效;骨折基本愈合,正常活动基本可以完成,即有效;骨折处活动时有轻微疼痛,骨折线清晰,即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00%[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效果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0.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n(%)]
2.2 两组手术与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与术后恢复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手术与术后恢复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骨组织自身修复能力较强,骨折时适当的治疗,多数骨折可以很好的愈合。但是,部分骨折很难愈合、延迟愈合,即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5]。分析原因,主要是操作器械、软组织等因素影响所致的骨折端对位不准确、应力过大所致的骨折端供血不畅。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的患者需及时开展骨折端处理、植骨治 疗、固定加压骨折端治疗[6]。普遍加压钢板固定治疗利于骨折端愈合,但是恢复缓慢、机体创伤严重,增加了感染、血栓等风险[7]。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生理应力良好,可以加快骨折愈合,刺激骨痂生成,有效预防位移、旋转。另外,可以减轻对皮质股血管、外侧骨膜的影响,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患者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促进关节功能恢复[8]。相关研究指出,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效果理想,患者骨折愈合好、恢复快、损伤小,具有推行价值[9]。
本文结果与石维盛[10]研究接近,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临床效果良好,具有安全性、有效性价值,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是优选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