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关键能力的研学旅行课程目标任务定位与多元评价策略

2022-02-21 06:32陈良瑞
中国教师 2022年1期
关键词:评价策略课程实施研学旅行

陈良瑞

【摘 要】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因为课程目标定位不准、课程任务指向不明、课程评价单一而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青州市教育和体育局以提升学生关键能力为切入点,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科学规划课程实施,致力于研学旅行课程的深度开发,设计指向关键能力的课程方案和目标任务,不断完善评价体系,形成指向关键能力的评价策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真正推进研学旅行课程的实施向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前进。

【关键词】研学旅行 课程实施 目标任务 评价策略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教育部等 11 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指出,研学旅行“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型实践教育活动,克服了传统教育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弊端,让学生探究体验过程、解决实际问题,弥补了因实践教育环节薄弱而造成的制约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遗憾。

自2017年启动研学旅行以来,山东省青州市探索建立了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实施与管理系列制度,将研学旅行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结合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与研学实践基地协同开发研学旅行课程资源。但在课程实施中我们发现,许多中小学因为课程目标定位不准、课程任务指向不明、课程评价单一等,未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炼总结,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研学旅行课程育人目标定位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这就要求研学旅行课程要切实加强社会实践育人功能的设计。研学旅行课程要帮助中小学生了解乡情、国情,使学生开阔眼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教育性原则是研学旅行课程的首要原则。研学旅行课程要制定针对不同学段的、适切的目标。

1. 指向关键能力的总体目标

(1)以旅行体验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思考能力、研究能力、学习能力、交流能力、创新能力。

(2)通过研学旅行活动,提升学生动手动脑、生存生活、做人做事的基本技能。

(3)回归教育本真,实现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增强探究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2. 指向关键能力的各学段育人目标

我们经过归纳,总结出研学旅行活动中各学段的育人目标(如表1)。

二、研学旅行课程任务设计

研学旅行突破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围墙,把活动空间拓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但不是所有文化資源都能成为研学旅行的教育资源,组织者要以教育目标为中心,遴选研学基地中最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使之转化为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研学资源。

研学旅行课程任务的设计要关注国家对课程建设的新要求,关注学生对课程的实际需要。要推进跨学科研学教育,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将整合优化后的课程资源设计成具体的学习任务,或设计为综合实践活动项目。

1. 课程任务通过探究、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实践能力

研学旅行课程作为一门走出教材、走出教室、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没有现成的教材,研究性学习开展的主题也是不确定的,有时甚至是随机生成的,组织者需要在研学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一个好的研学旅行任务,一定是破解学生认知难题、提升学生关键能力的任务。任务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突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任务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践,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研学基地的生活体验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炼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让学生从研学旅行中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从而提高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2. 设计指向思维能力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以旅行体验为载体,开展适合不同学段、不同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更有利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有学科核心素养都突出了科学思维能力,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都需要以思维作为基础。关键能力中的认知能力,其实最主要的就是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是组织研学教育的核心。以基地特色课程资源为基础开发研学课程方案,要进行观察访问、探究体验,分析研判有哪些特色资源可以整合为研学所需课程资源,引导学生把有效的学习方式贯穿在整个旅行过程中,在实际体验中持续地提升思维能力,真正实现“一路旅行,一路研学”。

旅行是载体,研学才是目的。从教育目标的源头去推进研学旅行,让学生带着真实问题或课题去旅行,目标导引激发学生的元认知,然后驱动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任务中对问题展开合作探究,教师、学生、基地研学指导教师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共同协作,找到问题解决的办法。

三、研学旅行课程多元化评价策略

研学旅行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它肩负着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任。建立健全评价机制,促进研学旅行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将课程实施和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活动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及时指导学生记录研学旅行活动的经历和主要表现,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和成长档案。那么,在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过程中到底应该评什么?怎么评才能更好地引导学校和基地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研学实践教育正确的发展方向?

研学旅行课程的评价形式应当力求多元化,包括自我评价、组员评价、教师评价等。评价应包括三方面:一是评价学校,把学校组织学生研学旅行情况纳入对学校办学的综合考评体系;二是评价学生,要求学校建立学生研学实践评价量规,将评价结果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三是评价基地,对研学旅行基地建设、管理、优惠政策、服务质量等方面通过教师座谈、学生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研学实践基地和相关文化旅游等业务主管部门,评价结果纳入基地综合评价,并作为研学基地星级评价和挂牌、摘牌的重要考核指标,以激发研学基地课程化研究和课程化建设的主观能动性。

本文系2019年山东省基础教育改革重点项目“县域研学旅行课程系统构建与组织实施研究”(项目编号:3707015)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系山东省青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

责任编辑:赵继莹

猜你喜欢
评价策略课程实施研学旅行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从高考化学分析高中化学课程实施理念的研究
“儿童立场”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微视频实施与探索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
“热工理论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剪纸教学”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探讨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