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精准帮贫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策略之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民生工程,因其具有入学门槛低、见效快等特点,能够使贫困生获得自我发展、摆脱贫困的能力,这种造血式帮扶能有效阻断贫困代际相传。目前高职院校在精准帮贫研究工作有了进一步发展,但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本文对高职院校教育精准帮贫工作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提出有效的精准帮贫研究策略。
关键词:职业教育;精准帮扶;现状分析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策略之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加强对精准扶贫的研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扶贫战略,是提升精准扶贫效果的必由之路。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精准扶贫研究工作有了进一步发展,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首先对高职院校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研究现状进行探讨,然后提出有效的精准帮扶研究策略。
一、教育帮扶的现状
自从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帮扶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教育帮扶不接地气,教育不均衡的现象依然存在,还未达到预期效果,教育帮扶工作依然存在困难。教育帮扶问题不仅是一個与民生有关的简单问题,而且还涉及更深层的社会公平和正义问题。要想实现教育公平,关键在于教育资金和教育资源的投入。教育公平是一个漫长的、逐步推进的、多元化投入过程。自从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帮扶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教育帮扶不接地气,教育不均衡的现象依然存在,还未达到预期效果,教育帮扶工作依然存在困难。
二、教育帮扶的意义
1.构建精准资助体系,创造良好学习环境
教育帮扶学校要构建精准的资助工作体系,帮扶工作人员深刻地认识到国家所实行的精准帮贫的科学性,从而更加深层次地把握住国家层面的战略目标。在具体工作的开展当中,各个学校分配帮扶名额,对其展开2~3年的帮贫,在其学业上和生活上给予补贴,帮助他们能够更好地完成现有的学习计划。
2.教育精准帮扶满足学生成长的个性化需求
我国资助政策实施开展以来,很多学校已经建立起了奖助贷勤补免的资助工作体系,虽然辅助工作正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但是在政府深入调查当中,还是有很多贫困地区的学生并没有办法完成自己的学业。开展教育精准帮扶体系,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生活和学业上的需求,并且针对家庭背景过于特殊的学生展开个性化的资助,从而将精准帮扶工作做到细致,,帮助学生进一步树立诚信责任意识。
3.教育精准帮扶是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
随着教育精准帮扶工作的深入开展,学校的学习环境和基础设施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学生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也在不断提高。虽然我国在教育精准帮贫道路上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但是只要把目标和困难化成动力,不断地攻克一个个难题,就能保证更多的学生可以享受公平的教育,改善家乡贫困落后的局面。
三、教育帮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围绕精准扶贫工作展开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扶贫产业选择、扶贫产业发展模式、扶贫产业支撑要素、扶贫产业发展路径选择及扶贫产业主体等,而且在新时代发展中,尝试研究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化精准扶贫工作。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精准扶贫研究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教育帮扶宣传力度不足
在职业教育助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的出台依旧受到思想认知的制约,相关单位对于其认知水平以及宣传力度不足,就导致工作结构和运维管控体系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由于贫困地区的家长和学生不能对相关信息有直观的了解,使得学生不愿选择职业院校。另外,在职业教育助推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进程中,职业院校学生的社会地位不能得到重视,培养目标无法落实,职业管理和工作需求难以贴合。因此,要想妥善解决教育帮扶问题,需要运用系统思维协调推进,不能单纯依靠顶层设计者实施帮扶。要积极拓展帮扶思路,做到换位思考,走进被帮扶者的内心,不断强化教育帮扶意识。
2.教学资源滞后
脱贫地区办学条件滞后,教育条件落后和资源不均,导致脱贫地区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损害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在一些办学条件落后的地区,学校的教学生活硬件设施标准低,信息化建设滞后,后期维护更新资金跟不上,由于办学设施较为落后,加之教学实训项目和学生增长之间的矛盾得不到解决,就使得一部分职业技术学院并不能落实好教育帮扶体系。除此之外,职业院校无论是师资水平、图书资料、实训场地以及教学实验设备等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就使得教育帮扶的进程受到严重制约,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选择水平不能有效落实,也是导致整体管理工作受到制约的关键点。
3.专业设置动态性不足
在专业化设置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各高校发挥自身优势响应国家发展新农村的号召,积极的组织各种培养培训,但是专业设置上未完全改变“去农化”倾向,培养方式过于粗放,由于职业教育部门不能建立科学规划的结构和动态化管理,就造成劳动力市场和职业教育发展之间信息反馈结构不能有效落实,教育链条和产业链条存在失衡的问题,整体专业化设置工作和经济发展体系失去平衡,也导致实训项目管理和基地建设工作体系不妥。无论是专业设置,还是申报的前瞻性,适应市场的能力都需要加强。例如高职院校普遍只有简单的理论学习和初步的技能培养,没有通过现地调研了解实际需要,也未根据人才的特点科学筹划培养的内容,在培养内容上涉及信息技术、先进的农业技术的推广少,培养的方式多采取课堂集中讲授,单个技术指导、解决现实问题和实际困难的现场解答、对症下药、现场指导较少,学生毕业后专业的市场需求出现过剩,使得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不足,也是导致职业教育帮贫工作不能全面落实的关键性因素。
四、教育帮扶的改进策略
随着湖南省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目前应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脱贫地区要进行教育帮扶以打破贫困的代际传播。教育事业发展有利于改善脱贫地区封闭思想,对脱贫地区发展意义深远。
1.因校制宜培养急需人才
高職院校选派专业教师对口帮扶,根据脱贫地区实际情况,发挥学校自身专业优势,调整专业设置。教学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堂和实践相结合。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可以在学校进行,还要运用“互联网+”技术,建设培训网站、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平台,并运用即时通信手段进行知识技能培训,帮助其实现个性化、终身化的学习目的,高职院校要因校制宜培养能够解决问题的急需人才。
2.优化教育帮扶政策
教育帮扶根本的基础工程是教育,教育资源严重缺乏,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资金不足。要想实现教育扶贫就必须加大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制定专项帮扶计划,实现专款专用,在资金和师资方面予绝对的政策倾斜,设立专项资金,在教师职称评审中给予政策倾斜,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3.健全教育帮扶机制
健全学生入校教育帮扶机制,提高对脱贫地区教育帮扶成效。针对教育帮扶做出部署规划,针对不同层次对象教育进行合理布局设计,顶层设计中的教育帮扶政策要形成全覆盖的基本格局。教育帮扶是当下重要的乡村振兴措施,不能忽视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应得到重视,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教育方案,重视实践教育,学有所用,立足全面育人。教育帮扶主管部门要为教育帮扶工作开展推进宏观统筹设计,根据相关政策要求制定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教育帮扶要互相共享信息,通过整合信息开展校企合作,通过订单式培养,合作建设实训基地,让学生可以提前感受职场生活,增强就业竞争力。
4.推进多元主体共治
当前教育帮扶还停留在以政府的行政管理和自上而下的行政指导为主,尚未形成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共治模式,要想打通教育精准帮扶“最后一公里”,还面临着诸多挑战。教育帮扶主管部门要加强教育帮扶资金,加快教育帮扶项目实施进度,提高使用效率,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帮扶,促使各方利益最大化,提高帮扶效率。是发挥教育帮扶的治本功能,不仅“输血”,更要“造血”,让教育帮扶在防止返贫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教育帮贫是我国扶贫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制度优势的重要内容和中国扶贫经验的特色,教育帮扶作为国家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总结教育帮贫的现状有利于完善教育扶贫政策,加大教育扶贫的力度,有效地开展教育帮扶工作,能优化教育资源分配,促进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从根源上解决贫困问题。
参考文献:
[1]石宝华.庆阳老区脱贫攻坚经验对做好教育扶贫工作的几点启示[J].中国教育发展与减贫研究,2019(02):150-162.
[2]吕伟.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农村脱贫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20.
[3]徐晓敏.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v.31;No.485(09):364-365.
[4]蒲实,孙文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人才建设政策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8(11):90-93.
[5]湛力铭.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才培养问题探究[J].科教论坛.2020年第31卷第11期。
基金项目:2021年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防治返贫视域下湖南省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精准帮扶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21D021)
作者简介:段辉军(1981.10)男,汉族,湖南衡阳,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 高职教育 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