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红
[摘 要]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拓视野,提高能力;增强兴趣,引导创新。而渗透传统文化应以激发学习兴趣,开辟生活化学习,优化个性化发展为路径,以“聯系”“实践”为策略,以此培养学生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操,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音乐欣赏;传统文化;价值;路径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渗透价值
在我国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厚积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汇集着古人的智慧和深邃广博的思想。在中小学音乐课程中,负载着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比比皆是。现行小学音乐教材就选编了大量的古今优秀音乐作品,以此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渗透,对于挖掘作品的文化价值、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优化课堂结构、引领学生步入高雅的艺术殿堂,具有极大的价值。
(一)陶冶情操,启迪智慧
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渗透,能够以艺术化的形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渗透传统文化,就是通过音响的艺术引导学生仔细去“听”传统文化,在“听”的基础上,使学生在美妙的音乐欣赏中对传统文化产生感触、感受,进而领悟音乐艺术作品的内涵,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
(二)开拓视野,提高能力
从学科角度看,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知识,不但能让音乐欣赏课的内容更加丰富、富有内涵,而且能够有效扩大学生的音乐知识,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而传统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教师往往忽略了传统文化的这一作用,只在课堂上让学生一味地听,或者用“灌鸭式”单一的教学方法从音乐的角度进行示范性欣赏,不能有效发挥文化的作用。应结合作曲家的经历、音乐创作背景、表达情感等,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下感受音乐的文化深度、人文高度、情绪感染力,以此提高学生的感受力、记忆力、鉴赏力和审美力,发展想象力,提高各项能力。
(三)增强兴趣,引导创新
从培养人的目的出发,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仅限于作品欣赏,难免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单一、课堂设计单调,尤其是小学音乐欣赏课堂,就需要以巧妙的设计和丰富的内容增强学生兴趣,吸引学生学习。而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融入更多的传统文化,就能以更加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和课堂巧妙设计吸引学生学习。而且,在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的创新思维对学生也有显明的影响。当然,小学音乐负载的素质教育重任,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十分有利。所以,它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容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渗透路径
既然传统文化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不少,那么,如何在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让音乐欣赏课因传统文化的融入而焕发出应有的魅力?
(一)以古代诗歌歌唱为径,开辟激发学习兴趣之路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把传统文化以听觉艺术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对于渗透传统文化,不失为一条很好的路径。例如学习“吟唱古诗词”这一单元,以歌曲的艺术形式把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融入课堂教学,结合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和诗中描绘的烈日当空、农民在田里劳作的景象,通过分析、欣赏歌曲的旋律,让学生感受、体会歌曲所表现的情感,在“曲”“文”合一中深刻理解《悯农》诗与《悯农》曲所表现的对农民终年辛勤劳作的同情,在和谐明快的节奏中产生联想、想象,并随着音乐旋律的发展变化进行理性地思考,激发学生对劳动成果的珍惜之情。在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把音乐和传统文化相结合,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和思想情感的表达,以艺术化的形式感受诗歌中所表现的喜怒哀乐、所描绘的场景,以此学习音乐主题教学内容,在古代诗词歌唱中提高音乐欣赏、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中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二)以传统习俗歌曲欣赏为径,开辟生活化学习之路
音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音乐作品不仅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而且是开发学生智力和大脑思维不可或缺的文化财富。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丰富学生知识、提升学生能力,让学生通过学习音乐知识、唱歌、乐器和进行音乐欣赏中积极追求美感、感受美感。在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以传统习俗歌曲的欣赏为径,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开辟生活化学习之路,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渗透。例如学习《新年好》这首歌曲,结合我国新年贴对联、吃水饺、放鞭炮等习俗,在美妙喜庆、欢愉的节奏中欣赏歌曲所表现的节日气氛和欢喜之情,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年的来历、表现年的歌曲,以此丰富学生的生活知识和习俗文化,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结合习俗文化感受音乐的魅力,开辟生活化学习之路。
(三)以民族器乐演奏欣赏为径,开辟个性化发展之路
小学阶段是学生心智发展和人格成长的重要时期,以民族乐器演奏欣赏为路径,开辟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路径,对于在音乐课堂教学渗透传统文化帮助很大。在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通过乐器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民族乐器的兴趣,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十分有利。据史料记载,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30多种乐器。传承至今,笛子、二胡、胡琴、琵琶、古筝等等,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积极开发一些具有特色的民族乐器,鼓励学生了解这些乐器,并学习使用这些乐器,就能有效渗透传统文化。例如,在课堂上让学习古筝的学生演奏《十面埋伏》,并引导其他学生进行欣赏。这种通过古典音乐的欣赏使学生沉浸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中的路子,在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需要常用常新。
三、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以“联系”为策略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音乐课程中有许多歌曲需要通过欣赏来了解其中包含的传统文化。例如《爷爷为我打月饼》这首歌,内中包含的就是我国的节日——中秋节。联系中秋节人们的饮食特点、嫦娥奔月等一些神话故事、以中秋节为题材的古代诗文,结合歌曲所反映的感人故事,让学生在革命传统歌曲的欣赏中受到教育或学唱革命歌曲,激发学生怀念红军爷爷的情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再如歌曲《赛船》,联系端午节中的赛龙舟、战国时期屈原的故事,把歌曲中所饱含的传统文化揭示出来,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如《我爱雪莲花》《金扁担》等等,这些歌曲都饱含着丰厚的传统文化,联系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描述的生活面貌,结合民族音乐特点和舞蹈特色,感受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能够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体会和理解。
(二)以“实践”为策略渗透传统文化
音乐的学习离不开“实践”,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歌曲,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都离不开“实践”。实践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欣赏音乐作品,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体会和认识。当然,在学习歌曲、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实践”为融合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开展音乐活动,感受音乐氛围,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例如教唱《国歌》,采用朗诵、独唱、合唱、重唱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学习实践,同时开展“国歌”演唱比赛、“国歌”故事会等活动,借助自身的实践活动和名人的成长历程,培养学生的参与、实践能力,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再如学习《草原英雄小姐妹》时,让学生在歌曲学习中开展勇当草原小姐妹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唱英雄小姐妹的歌曲,还表演英雄小姐妹的故事,再配以深情的旋律,把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甘愿牺牲自我的可贵形象表现出来,帮助学生树立大爱精神和情怀。还如《赛船》的学习,通过节奏练习、歌曲练习,让学生单个表演、分组演唱,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体会团结力量大的道理,以此培养学生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操,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意义重大,教育价值不菲,教育途径和策略多样,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杨佩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J].北方音乐,2017(4).
[2]赵立晶.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与研究[J].中华少年,2017(7).
(责任编辑: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