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杰
[摘 要]当前,小学教学管理存在理念落后,定位不准,课程更新不及时,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考核方式过于死板等问题,教学管理者应实施精细化管理,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重视自主创新,推动信息的教学,建立高效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小学教学管理;问题;对策
小学生在踏进校园的那一刻,就成了一个独立的学习个体,在校园中完成接受教育的义务。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要旨在为学生建立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教学管理工作的建设一定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和教师的关爱,进而更好地融入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之中,自觉遵守相关的规则与秩序。
教学管理者要将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设备与设施的完善、教学任务目标等内容纳入校园的教学管理体系之中。教学管理工作还需要任课教师的配合,教师按照教学管理体系进行有秩序、有规划、有目的的教学,才能保证学生处于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新课改下的教学管理要求教师从生活、学习方面给予学生关爱,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更好地维护课堂纪律,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为了让素质教育中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得到落实,教学管理中应该要求转变自身教学理念,整合各类学习资源,根据自身教学对象的特点,进行多种方式灵活应用地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进而使教学效果得到高效提升。
一、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念落后
部分教学管理者认为,教育教学内容只和授课教师有关,并没有意识到自身对教师的管理作用和对整个教学工作的指导和要求的职责,这一陈旧观念致使教学管理的相关体系没有得到及时更新,从而导致学校内教师的教学理念处于落后的状态,在教学中仍然使用传统的单向式授课的教学方式,进而对教学管理的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二)定位不准
现阶段,部分教学管理体系并没有厘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没有认清教育者主导性和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地位。这样的情况导致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会对学生的思想和对课本内容的看法加以注重,旨在教学时间内完成自身教学任务,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使其变主动为被动。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削弱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进而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创造意识的发展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与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观相违背。
(三)课程更新不及时
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设计要符合自身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特征以及班级内学生的人员数量,要使教学课程的设计更有针对性,要在课程设计的始终贯穿“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理念。然而很多学校中的教师采用同一种教学课件,或者是对其他教育课件进行直接套用,甚至还有教师使用几年前的教学课件,没有认识到自己所教授的学生的差异性,进而没有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如此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厌烦的情绪,降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一问题还体现出学校管理者日常监督教学行为的不到位,仍需加强自身管理意识,并将其付诸日常的教学工作的检查之中。
(四)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传统应试教育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现阶段的教学管理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要在教授学科的基础之上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闻,进而促使学生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是促使学校不断发展的源泉与动力,与学校综合能力的具备产生了无可替代的影响。同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日常学习生活中与教师接触的时间较多,这一特点使教师本身承担了更为重要的教育职责,因此,加强教师职业素养的相关训练具有了必要性。教师要在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方面有所提升,学校也要给予教师进修和培养的机会,为教师发展提供途径。
(五)考核方式过于死板
严谨且科学的考核方式才可以被称之为检验教学成果的试金石,同时也是教师教学效果得到實质提升的奠基石。但传统的对于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成果的检验与考核的形式十分单一、过于僵化。考核内容应该不拘泥于原有的内容,还应该增加学生思维创造、音体美方面发展的相关内容,使评价标准具有多维度、多元化。传统的考核评价的方式,给予教师严重压力的同时,还会对教师在参与教学工作时的态度与情绪产生不良影响,教师之间也会产生激烈的竞争,从而导致教师的功利性增强,进而影响教学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
二、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实施精细化的管理创新模式
所谓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就是将教学管理中所涉及的相关内容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严格把握教学服务的细节,使其更具可操作性。对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可以使教学管理更具规范、更加科学。精细化的管理创新模式能够使教育管理者对自身岗位有着更为深刻的认知,从而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教学目标。对于教学过程质量的检验环节,精细化的教学管理方式,便于教学问题的及时发现,同时也给予了教学管理者对问题加以纠正的时间。除此之外,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这一任务也要提升到教学管理工作的日程上来,进而使课程质量得到充分保证。
(二)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管理工作,教师扮演着学生知识传授者和思想品德引导者的身份,对学生价值观的树立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教职人员的自身行为都会对学生的言行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学校对师资力量的培养也要具有针对性,可以根据教职人员的年龄、学习理解程度、岗位的不同进行分批次的专业化培训,学校还可以邀请教育专业的专家来校进行演讲。同时,学校还要建立教职人员专业发展的督察体制,促使教师养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自学习惯,优化自身教学管理的方式和教学手段。在对教师进行专业性训练的始终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思想,教师与教职人员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赞赏与肯定,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予鼓励,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增强学生和教师对于学校的归属感,同时还能起到促进小学阶段教学管理工作的执行与开展。
(三)重视自主创新发展教育制度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具备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这要求学校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与平台,使每一位小学生都成为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個体,如此校园内的学生才会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校园内部形成敢于创新、敢于思考和善于观察的学习氛围,进而对僵化传统的教学现状加以改善。同时还能起到管理教学课程的规范作用,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
(四)推动信息化教学
近年来,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发展,被应用于社会的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之中,教学也不例外。学校可以将培训工作上升到教师的义务层次,保证每一位教师的积极参与,并与每一次的教学考核挂钩,保证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做到应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的教学管理平台开展教学活动。学校可以应用教育平台对学生的个人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和其他学校进行教学资源的共享,进而可以促进小学阶段教师之间教学活动的良性竞争,使教师们的教学方式在反思与交流中得到发展。
(五)建立高效的考核评价体系
学校高效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够对学校的教学效率产生深远影响,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完善还需考核体系的建立与配合。学校的管理者要亲自管理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同时,需要校长、副校长、教务处等多项部门的相互参与和配合,教研部门也要做好每一学科、每一学期、每一月度的教学规划、对考核内容进行定期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进而可以为今后的教学管理工作与教学实践起到数据支撑的作用。学校可以根据数据反馈对教学管理、教学措施和政策给予及时调整。如此,才能使学校内的教职人员与教务人员更加积极地投身于教学之中,从而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优质化、针对性的教育服务。
教学管理制度的更新与完善,最终是为了使学生在更好的学习环境下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在良好校园氛围的影响下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的教学工作之中,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发展要求。学校管理者要督促教师转变自身教学观念,明确自身地位和教学目标,应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姚向芹.新课改视域下小学教学管理实践探索[J].管理,2019(27).
[2]何彦霞.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9):16.
(责任编辑: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