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娟
(清远市第二中学,广东清远,511515)
2019年4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改革实施方案》),确定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高考综合改革。[1]改革后,高中不分文、理科,科目设置实行“3+1+2”的组合方式。其中“3”为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且数学不分文、理科,“1”由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选择1门,“2”由考生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选择2门。
根据《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学校应大力推进选科走班,建立多层次、多元化、可供选择的课程体系和自主选择的课程制度,为实现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选科走班背景下,“一名班主任+一间教室”的传统意义行政班班级管理形式转变为“行政班+教学班”的教育组织形式。12种不同的选科组合,给学校和班级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在三年来的实践摸索中,笔者发现,在不同课程设置和班级管理过程中均存在一些问题。为更充分地发挥选科走班的个性化发展优势,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需要总结现存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对策。
实行选科走班之后,分模块选科、分层教学对时间、场地、师资等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例如,在教学时间上,学校要权衡考虑种种因素,包括选考科目与学考科目教学时间的平衡、任课教师教学时间段分配的平衡、教学时间与学校集体活动、各类考试间的平衡等。在教学场地上,更是因选科组合太多,出现教室数量不足的情况。在师资上,多学生选的科目任课教师不足,其他学科则有富余。[2]
走班前,负责同一个班的任课教师一般都在同一个办公室里办公,便于就班里学生的学习情况相互交流。如果班里某个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或者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大家可以一起出谋划策共同解决。[3]走班后,同一个行政班内,既有化学、生物、政治、地理的选考生,又有学考生,而且选考同一科目的学生也可能因为选择了不同的授课层次,不在同一个选考班里上课。这就造成了一个班主任要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科目的任课教师。一旦某个学生在学习上出现问题,班主任要先查找到该生该科目的任课教师,再打电话或亲自去了解情况,这就增加了沟通的中间环节,也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任课教师和班主任沟通不畅或无效,那么班主任就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个人发展状况,造成班级学风管理效果不佳。
走班制模式的确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学生的流动性过大,给班主任日常管理增加了困难和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学生大部分时间段内奔走在各个教学班之间,班主任很难对学生各科学习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也难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第二,学生不是在教学班上课,就是下课时间忙于走班。有事情要通知学生或者出现问题要解决时,班主任往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找到相应的学生。第三,同一个教室,上课的学生经常变换,给教室内的卫生、公共财物等问题的管理带来一定的挑战。第四,有的教师任教多达五个教学班,教师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熟悉学生,出勤情况、听课状态、作业收发的管理也存在很大的困难。[4]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从军训起就结成了一个团结的队伍,高中三年都在同一个教室里学习和生活,学生的集体意识强烈,班会、团建活动容易开展。但在走班制模式教学下,一生一课表,行政班学生分散在不同的教学班上课,班主任开展集体活动、进行德育工作的时间和机会减少,学生的集体意识淡薄。[5]缺乏了班集体成员的关心互助,学生容易产生孤独心理和焦虑心理等问题。一方面,走班制班级管理难度增加;另一方面,新课改、新高考、新教材“三新”背景下学科教学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行政班班主任总是感到时间不够用,力不从心,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及时的解决。这些困难交织在一起,使得班集体建设困难重重。
新高考改革给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但这也是一次机遇。在此背景下,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家长需要共同努力,才能将班级管理工作做得更好,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会学习、会做事、会创造,能为祖国和人民事业发展服务的接班人。结合清远市第二中学(以下简称我校)的一些经验,笔者提出以下加强走班制管理的有效对策。
为避免选科组合过多而带来的教务排课困难、教学场地和师资等不足的问题,科学推进新高考的要求,精准实施选科走班势在必行。我校参考其他省市学校的做法[6],管理层提前布局,分三个阶段展开工作。第一阶段,筹备谋划。首先,在高一新生入学时对学生的选科意向做一次摸底排查。入学后,年级管理人员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新高考和选科走班的相关政策信息,收集家长对政策存在的意见和疑惑,通过线上、线下家长会为学生和家长做有针对性的政策解读,做到人人了解,心中无惑。与此同时,我校还开设了生涯教育课程,由专业的生涯规划教师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判断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价值观、特点和具体的社会职业要求等。第二阶段,试填报选科。为全面掌握学生的选科倾向,我校对高一新生进行选科志愿试填调研,大致了解各类别的班级数和需要配备的学科教师数。接着,我校联系了专业机构对学生进行测评,通过“学生综合发展潜能测评与分析解读系统(APS)”对学生的兴趣、多元智能和生涯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评,帮助学生加深对自己的认识,让学生从科学发展的角度考虑是否坚持原来的选科意向。随后,再一次对高一新生进行选科志愿试填,以此来作为初步选科走班的依据。第三阶段,试行走班阶段。根据初步选科走班的结果,高一全年级试行走班上课。一个月后,仍有极少数学生提出要转科的要求。我校年级组、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根据该部分学生提出的申请和其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共同帮助其把好更换关,从而最大程度上保证每名学生真正学其所好、考其所长。
过多的选科组合会使任课教师增多,不便于任课教师的学情管理。经过层层推进的方式,我校选科走班决定采用“定四走二”的办法。将“语数英+物理或历史”固定在行政班,为“定四”;“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四选二”作为选考科目走班上课,为“走二”。其余的历史、体育、信息、音乐、美术、通用、心理等课程固定在行政班,学考科目走班上课。另外,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的情况下,根据“语数英+物理或历史”四科成绩分出实验班和平行班。实践证明,这种分模块分层次的走班制教学能做到走班人次最少、走班路径最短,既保证了学习效率,又减轻了管理压力。
走班制学生在校园学习中常处于流动状态,班主任难以管控。在大数据时代,学校可以巧妙借助信息技术建立校园和班级的动态管理平台。[7]我校作为智慧校园试点单位,在教室门口安装了电子班牌。针对教学班考勤问题,我校利用电子班牌的考勤功能,规定学生在进入教室上课前刷校卡考勤,“出勤”“迟到”“早退”等情况便能及时反馈到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处。此外,电子班牌还兼具教室课表、班级公告、作业管理、班级荣誉、班级相册等功能。查阅通知、作业发布和批改情况等功能还可以弥补师生间的空间距离过大的不足。值得一提的是,电子班牌还可以呈现班级文化,展示班级风采、教师寄语,架起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实践证明,使用电子班牌展示班级文化,有助于学生增强班集体观念意识,提升学生在班集体中的存在感。[8]
1.安排德育导师,填补管理空缺
班主任在行政班中承担了德育活动的大部分任务,负责集体统一德育管理的职能,包括班规制订、一日常规检查、主题班会组织、团建活动开展等。选科走班制下,有可能出现班主任不是班上某些学生的任课教师的情况。对学生的不了解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为此,我校建立科任导师制,每个任课教师负责几个自己所教的学生,成为他们的德育导师,协助班主任管理他们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根本。德育工作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情,而应该是每名任课教师的事情。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德育相融合,是每名教师的使命与责任。例如,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德育的人文性,在英语课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等四大核心素养,同时,注重融入人文主义色彩,渗透德育。[9]若每名教师都能将课本知识和生活中的道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浸润在德育中,教育一定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2.开展班主任培训,提高班主任素质
为更好地帮助班主任解决选科走班中遇到的管理问题、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和教学理念,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对班主任进行班主任校本培训。[3]学校可以聘请本校优秀的班主任来担当校本培训讲师。身边的同事讲述校内发生的真实案例和解决方案,更能引起班主任的共鸣,提高培训的效率。另外,学校还可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针对本校在选科走班中的不足向外校学习先进的理论和具体的管理办法,从而促进选科走班制的高效管理。
为解决选科走班制带来的诸如学生生涯迷茫问题、心理问题和集体建设问题等,班主任必须从此前的“管家婆”等角色中转变过来,努力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生涯规划师、心理咨询师和活动策划师。
1.生涯规划师
除高一选科走班前需要有专业的生涯规划师指导外,学生高中三年里还需要更多的学习生涯规划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制订更合理清晰的目标和行动计划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因此,生涯规划教育与班主任的思想教育工作有许多相似和重叠之处,应渗透到日常班级管理之中。将生涯规划教育纳入班会课计划,使生涯规划成为一种教育常态具有重要的意义。积极心理学与高中生涯规划主题班会课的相互结合,可以为生涯规划教育注入新的生机。[10]新时代的班主任应当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生涯规划、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调动一切积极情绪、情感和资源,提高生涯规划课的有效性。
2.心理咨询师
在选科走班背景下,班主任对学生学习上的监管能力减弱,班主任权威受到了较大的挑战。与青春期的学生进行对抗,强硬地要求学生按自己的要求做事的方法已经脱离了时代,新时代的班主任角色应当从管理者变成引导者、沟通者。在学校心理教师配备并不完善的情况下,班主任更是要担当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如果对学生的心理保健工作重视不够,行政班班级管理难度就会加大,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难以增强,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也会出现不畅的现象。[3]班主任学习心理学知识,运用积极心理学等理论,充当起班级的心理咨询师,是有效处理学生问题的途径。[10]
3.活动策划师
实行“定四走二”,学生相对的走动变少,但如何利用好全班同学聚集在一起的时间也是一个重要课题。高中生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如果没有足够的情感支持,仅仅依靠着对理想大学的向往,学生会学得比较辛苦。班主任应成为精妙的活动策划师,利用碎片化时间,组织一些集体活动。例如,在不走班的早、午、晚读等时间,班主任可以抽出一点时间让学生轮流分享几则新闻或身边的趣事,或开展科学知识问答、文科常识问答、班级文创设计比赛、班容班貌设计大赛等活动。总而言之,班主任要尽力为学生创设平台,让班级里的每一个人都能有存在感。班主任应积极制造机会,让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尽可能地发生联接,制造更多的共同记忆。
新高考改革既是机会又是挑战。选科走班前,要从年级管理层面下功夫,提前布局。学校应利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专业的测评系统等,实现分班的合理化;借助智慧平台、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加强班级管理,实现走班管理的智能化;动员全体任课教师,建立德育导师队伍,全员参与德育管理,实现德育浸润的全面化;开展班主任培训,加强心理教育培训,提高班主任素质,实现管理的专业化。班主任层面,要提升意识,尽快转变角色,变管理控制为合理引导,成为学生的生涯规划师、心理咨询师和活动策划师。
面对选科走班带来的种种问题,学校、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应该迎难而上。尽管每一所学校的具体校情不同,每一年学科组合和人数也会发生变化,解决对策也不尽相同,但无论情况如何变化,总的出发点和原则都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以生为本”,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