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庆玲(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321000)
在如今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将主题单元教学作为一项关键课题,积极加强研究、探讨与实践,首先需要正确认识主题单元教学的概念及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同时采取科学的单元教学策略,发挥出主题单元教学的优势,切实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成效,让学生能够通过主题单元式的学习,更深入、更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
所谓的主题单元教学,最直观、最简单的解释是,将具有相同知识属性,知识内容相互关联的整个主题单元课程,作为教学内容的基本单位,对学生同时进行教学。其与传统课堂教学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打破了每课教学内容之间的界限,而是将整个主题单元的教学内容整合在了一起,显然这会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带来很大的改变。主题单元教学具有其科学的理论基础,源于《科学教育的原则与大概念》中的“大概念”教育理论,该理论认为有组织、有结构的科学知识和模型,能够在相对较大的范围内,对学科知识进行概括,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出学科的本质,强化学科知识内容之间彼此的联系。
(1)增强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教学内容
以“一课”为基本教学内容单位的课堂教学,确实能够较好地保证学生对本课数学知识的理解,也不容易让学生对本课的数学知识与其他数学知识产生混淆。但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在于,其完全打破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无法在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当中,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联系成一个整体,不能让学生真正全面掌握数学知识。而主题单元教学基于“大概念”教育理论,能够将整个主题单元的教学内容有组织、有结构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更能体现出数学学科的本质,可以增强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教学内容。
(2)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
与“一课”的课堂教学相比较,主题单元教学虽然涵盖的教学知识内容同样多,但是其课堂教学效率会明显更高。因为,在教学内容以“一课”为基本单位的情况下,教师每堂课都需要用同样多的时间,来对数学知识进行教学,但这可能导致两种情况出现,一是学生通过对单元中其他知识的学习,已经快速掌握了教学内容,过多的教学时间安排对学生的学习已经没有意义。二是学生还并没有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但是教师又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而在主题单元教学下,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对教学过程的精简、优化,学生则可以更加高效地掌握整个单元的数学知识。不仅不会浪费教学时间,还能够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深入和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
(3)突出学生主体性,增强学生主观学习、探究动力
事实上,除了“大概念”教育理论之外,主题单元教学还具有“学习迁移理论”的支撑。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每一个主题单元都具有相同的“主题”,也就是说,其教学内容往往具有相同的知识属性,并且知识内容之间相互关联。“学习迁移理论”认为,在同一主题单元下,学生通过对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就可以将积累到的学习经验、认知、方法等,应用到其他的数学知识上,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这样,一方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构建了高效课堂;另一方面,学生这种对学习的迁移,既将学习经验、认知、方法等应用到其他的数学知识上,还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观学习、探究动力,让学生进行更多的自主思考。
开展单元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单元具有一定的主题,即单元内各节课的教学知识内容具有相同的属性和联系。事实上,教材的编排都是非常科学合理的,其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同时还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条理的组织与划分,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都具有相应的主题,这为单元教学提供了基础。不过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准确分析单元主题,弄清楚该单元的教学内容具有怎样相同的属性,它们之间的联系又是什么。了解了这些之后,还需要根据单元的主题,进一步明确主题单元教学目标,要让学生通过对单元的学习,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实现怎样的进步与发展,这样才能规范、有序地指导单元主题教学开展。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面积”这一单元时,其包括有面积的概念、面积的单位、面积的计算等教学内容。传统的课堂教学,每一课都只对其中一部分知识内容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和学生都不需要了解整个单元的主题,教学目标的设计也并不针对整个单元的数学知识。在主题单元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整个单元教学内容的梳理和分析,了解到单元的主题就是基础的面积数学知识教学。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面积,面积用什么样的方式(单位)进行表示,并且要让学生学会简单的面积计算公式,掌握计算图形面积的能力,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对事物的面积进行测量和计算,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据此,教师便可以对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备课,将各个部分的知识内容串联、整合起来。如在介绍面积概念的同时,就引入面积单位、计算公式的教学,在面积单位、计算公式的教学中,又反复地提示面积的概念,从而加深学生对整个单元数学知识的全面掌握。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发育还并不完善,对单元数学知识在大脑中的组织可能存在难度,导致其无法真正建立起对单元数学知识的整体认识。为了解决这个教学难题,教师应当合理地应用好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梳理和掌握单元数学知识,使其建立起对单元数学知识的整体认识。
思维导图属于是一种思维启发工具,其以图解的形式和网状的结构,用于储存、组织、优化和输出信息的思维工具。同样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面积”主题单元的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单元数学知识,认识到单元数学知识的相互联系,教师便可以绘制思维导图,以“面积”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出“面积的概念”“面积的单位”“面积的计算”……在“面积的概念”之后,再延伸出对面积的几点概念解释;在“面积的单位”之后,延伸出几种常见的面积单位;在“面积的计算”之后,延伸出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样可视化的思维导图帮助下,学生便可以从“面积”出发,在大脑中构建起完整的数学知识,并认识到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等教育理念,这些理念强调的是“做”和“行”。他认为对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深刻地理解知识,形成自身对知识的主观感悟,完成对知识的内化过程。为此,在主题单元教学中,教师应当基于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原则,指导学生进行单元知识应用实践,让学生能够对整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正确、熟练的应用。
例如,在“面积”主题单元的教学中,在学生了解了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式等单元知识之后,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进行实践应用。可以让学生测量计算书本、教室、窗户等不同大小事物平面的面积,要求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计算出面积大小,能够合理地选择面积单位,并且可以在数学层面对事物平面面积的大小进行比较等,巩固学生对整个单元数学知识内容的掌握。
在小学数学主题单元教学中,教学评价方式也需要进行改进。主题单元教学评价应以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为指向,通过对学生单元学习现象的诊断与评估,把握学生的发展与变化,指导教师的教学和设计。通过适切于学生认知实态的教学的开展,激励学生的单元学习,促进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助推主题单元教学落实。
首先,主题单元教学评价应以制定的单元教学目标为准绳,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单元目标的达成,所基于的是若干教学活动的成效,因此主题单元教学评价需围绕单元活动目标而细化评价要目,关注学生知识技能、关键能力及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做好过程性的及终结性的评价。其次,主题单元教学评价应寻求科学的理论依据,以理论为凭借合理地判断学生的思维水平,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助力教师教学,赋能学生发展。在皮亚杰发展阶段学说的基础上,比格斯教授创建了SOLO评价分类理论,该理论将学生在解决一个问题时所达至的思维水平,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分为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等不同的层级。教师依据层级标准判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展现的思维高度,便于教师依循目标调整和改进教学行为,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激励学生的学习,提高主题单元教学的成效。
主题单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突出的作用、意义和重要性,能够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并增强学生主观学习、探究动力。为此,教师应加强小学数学主题单元教学实践,发挥出主题单元教学的优势,以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成效,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成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