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莞市樟木头中学 姚文婷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兴趣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信号和象征。学生对互联网的兴趣不应予以放任,也不应予以压抑。德育工作应该改变古板生硬的面孔,注重研究教育的对象,用孩子们最能接受的模式推进德育。
在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心理教育在德育工作的比重越来越大的今天,我们利用互联网,一方面,借助“微课掌上通”“微信”公众号发布心理保健小常识、推送心理学知识公众号文章和相关测试通知等;另一方面,借助“问卷星”等软件,开展心理问卷调查、学生学习生活现状调查、心理小测量、抑郁症排查等相关的工作。班主任经常性引导学生关注相关健康心理网站,利用线上“微课”开展心理问题相关的班会课,让孩子们一些羞于启齿的问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班会课给予广泛的解决。
本研究过程中,我们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势,做了两期学生心理排查、学生生活学习状态调查、青春期交往微课、中考心理微课案例等,排查到一批重点关注的学生,也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关于网络班会课,教育的结合点比较多,通常每个年级都有相对应的教育主题。我们案例中七年级选取的是爱国教育,八年级选取的是法制法规教育,九年级选取的是中考心理和感恩教育。主要模式都是“微课+学生网评+教师点评”,在班级圈、班级博客或班级QQ 空间完成。做到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感受,教师可以随时浏览评论,进行及时引导。
在实际班会课教学中,凭借“互联网+”的教学优势,利用便捷、立体、直观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和“班班通”班级网络系统,我们将“今日说法”“安全校园平台”“禁毒在线”等栏目从网上搬到教室来,或者直接在线播放,实现大规模网络在线生命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工作。
为了促进师生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上或学校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延续到课外,形成互动良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老师通过公布自己电子邮箱地址,让学生每周回家后在网上写信给老师,或完成德育周记,这样既可以达到掌握学生思想动向和班级近期发展动向的目的,也可以及时化解矛盾,促进师生和谐共处。既解决了保护学生隐私和安全反映问题的矛盾,又达到隐性德育预期效果。目前此做法在班主任工作中推广比较广泛,但还未在科任老师中推广。
在学生的成长阶段,离不开社会、家庭和学校“三位一体”的保障和支持。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借助互联网无限空间容量的优势,我们将家庭与学校沟通的桥梁打通,促进家校共育共赢。具体做法是:建立家长学校领导机构,统筹“家长网络学堂”和网上交流工作,在各级各班建立家长微信群(或QQ 群、班级圈),规范微信群运作,定期在微课掌上通、微信公众号上组织推送家庭教育微课、微视频、优秀家教文章,组织网上家庭教育课程学习,开展网上班级家委会工作,以此促进班级教师和家长的沟通和交流。
目前我们的做法主要是分年级、分阶段、分任务、分专题,全面有序推进年级家庭教育服务,例如第一学期,各年级主题不同,七年级是“培养良好习惯,尽快适应初中生活”,八年级是“做优秀家长、培育优秀孩子”,九年级是“让孩子走适合自己的成功道路”,全部采用线上直播和面对面授课的形式相结合。
班级评比是各项班级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它包括班内和班际比赛。为了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避免学生间相互攻击或包庇,造成不团结的局面,采用网上后台评价的方式开展评比活动,借助一些网络平台在线独立开展评选优秀或意向投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