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市番禺区广铁一中天成中学 陶怡婷
毕淑敏是我国的一级作家,在从事医学工作20 多年后开始专业创作,而且本身也是一位母亲,她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有很深的思考。她自己也说过:“我是女性、母亲,还做过多年的儿科妇产科医生,总能感到母亲们在生死抉择之际不可理喻的母爱。”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居多,孩子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了教育专家研究的中心问题,建立起家庭、学校、社会相联系的教育体系是大家的共识。毕淑敏则用自己的笔,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就她的人生体验为我们诠释了目前社会儿童教育的种种问题。
毕淑敏是在20 世纪80 年代开始走进文坛的,而在这个时期,社会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国家经济领域改革步伐加快。随着经济的转型,旧有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这种状况下,在母爱影响下的儿童教育则产生了困惑,作为母亲在儿童教育观念的各种层面也发生着变化。
在种种的现实压力下,现代母亲比谁都更能深刻体会到生存与不断进步是孩子的第一要义,拓宽知识面,增加孩子的技能,提高孩子的学习适应能力成了每一个母亲的迫切希望。她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对孩子的培养中有着高期待和百般的呵护,但在现实状况面前,美好的愿望难免会遇到阻力,甚至是受到嘲讽和挖苦。在短篇小说《一厘米》中,主人公陶影不是一个遵守社会道德的模范工人,却是一个极其有责任心的好母亲。独自坐公交车时陶影经常不买票,但为了满足儿子这个小小男子汉的尊严,毫不吝啬地买了两张公交车票。带儿子小也来寺庙参观时,被红衣青年阻拦,要求她为儿子买一张五元的票。量身高时小也无故高出了一厘米,她努力解释却仍被认为是想套票,最终她还是没有买,否则她将永远说不清了。这时候分量如此重的五元已经无所谓了,但是,对孩子就有可能在心灵深处留下伤痕,对妈妈不再信任,对诚信产生怀疑。陶影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的是给儿子最正面的影响,可是现实生活的种种情况,例如那一米的高度,都让这位对儿子教育百般用心的母亲陷入尴尬中。
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母爱固然是无私的、伟大的,但是,面对着日益变化的成长环境和生活内容,母亲对儿童的教育问题就不能仅从感性方面去思考了,我们无法漠视这一社会现实,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母爱及对儿童的教育确实遇到了困惑。
在社会急速发展的过程中,每个人都面临着一定的压力,现代母亲们难以在儿童教育上保持一份纯真。她们都希望孩子在信息社会中尽快成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又痛苦地发现自己的努力并不是使孩子生活在快乐的童年世界里,而是让他们陷入了一个充满压抑和焦虑的困惑中。
短篇小说《跳级》便赤裸裸向我们展现了一种揠苗助长的教育方式,使儿童的成长背离了童年。朱叶梅想让孩子李约跳级,让他在千金难买的年龄上占优势,所以剥夺了孩子玩的时间。逼自己,逼丈夫,甚至打孩子,打自己,她用自己的双手编织了一顶荆冠,逼小约从中穿行。一个鲜活的生命变成了学习的机器,他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感受天高云淡,也似乎已经不需要阳光,不需要温情,而只需要分数和名次。这篇小说写的事可以说是现代儿童教育问题的一个缩影,现实中有很多父母,他们都认为快乐属于未来竞技场里的胜利者,而不属于童年,所以给予儿童的,便是一种“为未来做准备的教育”。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多少父母轻易地剥夺了孩子的童年,抹杀了童年应该有的生活和欢乐。
源于人的生命本能的母受及其无私的一面,让每一位做母亲的人都希望能够给孩子“天衣无缝”的爱,但人的生存环境、文化环境都在制约着母爱的正常发挥,左右着母爱的本质内涵。
在小说《天衣无缝》里,邹安的孩子是个“兔唇”宝宝,邹安为了让她以后拥有美好的人生,不受别人的嘲笑,所以决定带她去医院并且坚持要在孩子不够岁数的情况下给她进行“天衣无缝”的修补手术。手术很成功,孩子的脸出奇的完美,但是因麻醉太深,孩子再也醒不过来了。说它是小说,我觉得更像是一则寓言故事,孩子在母亲那所谓的爱中被杀得“天衣无缝”。在这个独生子女流行的年代,孩子们就是父母最珍贵的宝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事事为子女准备妥当。孩子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把父母的爱当做是理所当然的。殊不知,父母的这种行为是把孩子们推向悬崖的边缘——造成孩子骄纵蛮横、心理素质差等性格弊端。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不可替代的,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走自己走过的弯路,希望他们在生活中少受一些委屈,所以对他们采取了过度的保护。其实,用一个最简单的比喻,就像温室的花朵经不起风雨,过度保护的孩子同样也经不起生活的风浪。“天衣无缝”的爱并不能造就孩子“天衣无缝”的人生,相反,父母的这种“牺牲”更有可能换来孩子的不解和忤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成长的体验才是最重要的,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
身为人母的作家毕淑敏对母亲的理解是深刻而细腻的,她的教育理念里渗透着清新和自然的味道。毕淑敏不习惯把教育和功利联系在一起,而是始终尊重孩子追寻幸福的天性。她希望的是可以因教育而教养,因为教养不是活在皮肤上,而是繁衍在骨髓里。因为她对教育关注的广泛和全面,所以也发现了现代许多的儿童教育问题。毕淑敏以儿童少年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生动地展现了儿童教育的误区和成功经验。读读毕淑敏的小说,或许会比读那些教育专家的论著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