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教师的“大先生”镜像

2022-02-19 00:53安徽师范大学阮成武
教育文汇(综合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人师引路人品格

安徽师范大学/ 阮成武

身为教师的我们,总是站在形状各异且不时变换的“镜子”面前,这面“镜子”无疑就是由国家、社会、学校、学生对教师身份和价值的期许、评价和认可而形成的一种自我想象。“社会就是人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人,都只能而且必须在所处的社会中去认识和了解自己,并且通过社会这面镜子真正发现自己的本性,或者说形成自我认同。”对着这面“镜子”,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对象化自我,一种可以与之对照的镜像。事实上,我们也可以通过与“镜子”的互动,不断变换“镜子”的角度和位置以及自己的动作姿势,从“镜中我”发现和认识自己,调整和重塑教师个人及职业形象。

近些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教师要成为“‘四有’好老师”、做好“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基础上,多次指出教师要成为“大先生”。2016 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首次指出:“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2021 年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提出:“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在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回信(以下简称“回信”)中进一步指出:“好老师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希望你们继续学习弘扬黄大年同志等优秀教师的高尚精神,同全国高校广大教师一道,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作出新贡献。”这些重要论述一方面彰显了教师成为“大先生”所担当新的历史使命的崇高感;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新时代教师需要对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这面“镜子”,从“镜中我”发觉身为教师的我们,与“大先生”时代镜像对照,明确改进和提高的任务与方向。

一、“为何”:教师成为“大先生”的目标镜像

教师成为“大先生”的目标镜像,是由新时代教师的历史使命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正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就是到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时代,需要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来实现。2021 年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到2035 年是22 岁左右,大学本科毕业;到2050 年是37 岁左右,正值建功立业的大好年华。他们正是要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中小学基础教育和大学教育,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力军和主力军。新时代教师就是担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大先生。

这样的“大先生”应该是个什么样子?总书记“回信”提出:“好老师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是将北京师范大学的八字校训推而广之,赋予其对于新时代教师成为“大先生”的普遍意义,明确“大先生”在新时代所应承担的教育职责和使命。这里的“学为人师”是教师在“知”的层面上“潜心治学,开拓创新”,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渊博的全科知识,对学生进行兢兢业业的知识传授,做学生学习知识和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如此堪为人师;“行为世范”则是在“立德修身”的行动实践上,加强自身行为品格、思想道德的修养,用自身的行为和处事做学生的榜样和示范,做到春风化雨、以德育人;而且,教师还应有正确的价值观,有理想、有情怀,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做学生锤炼品格、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此堪为世范。

总体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先生”的新时代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核心是德才兼备、知行合一,即学识能力上应当堪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之师,在品格、品行、品味上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示范。

二、“何为”:教师成为“大先生”的实践镜像

总书记提出“教师要成为大先生,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这是对“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总体要求具体化、实践化。2016 年总书记首次指出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2021 年4 月19 日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再次强调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由此将教师作为“大先生”从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提升和拓展到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从引领学生思想品德到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此后,总书记在“回信”中进一步指出教师要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可以看出总书记对大先生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方面的具体要求,指向于为学、为事、为人三个方面的示范和引领上:

首先是“为学”。总书记2014 年教师节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出的“‘四有’好老师”,就包括要有扎实学识。他指出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知识储备不足、视野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尤其在信息时代做好老师,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此外,他指出好老师还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为此,教师必须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

其次是“为事”。总书记提出教师要做到“四个相统一”,其中包括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他指出:“要研究真问题,着眼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论。”具体说,大学教师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快科技创新,掌握竞争先机,努力提升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要在搞好教学工作同时,加强班主任、少先队和课外活动指导,积极参与课后服务和学校日常管理,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努力将爱与奉献播撒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育人、家校共育的教育实践之中。

第三是“为人”。孔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道出教师职业的真谛。教师只有“己立”方能“立人”,只有“己达”方能“达人”。陶行知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总书记说:“只知道‘授业’‘解惑’而不‘传道’,不能说这个老师是完全称职的,充其量只能是‘经师’‘句读之师’,而非‘人师’。”作为新时代“大先生”的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首先要做人、做中国人、做一个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公民,并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在为学、为事中展现积极向上的品格、品行和品味,以此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最有力的教育力量。总书记告诫我们:“如果身在学校却心在商场或心在官场,在金钱、物欲、名利同人格的较量中把握不住自己,那是当不好老师的。”

更为要紧的是,“大先生”要将三者统一和结合起来,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做学生全面发展的引路人。显然,这三个方面存在各自的价值尺度和行为逻辑,而且在实践中有可能出现畸轻畸重,顾此失彼,相互割裂,甚至相互矛盾,出现所谓“两面人”。这样的教师不仅成不了好的教师,给学生带来不良的示范,而且,单个方面的优异和杰出,也难以称得上新时代的“大先生”。此外,现实中一些教师的为学只是做象牙塔、一门经的学问,不问世事,甚至以论文和职称为终极目标,或是盲目跟风、做空头文章,或只搞教学、迷恋于磨课赛课、秀教学技能,当教学能手。仅仅是学者或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不能称作新时代的“大先生”。

近些年来,在教学名师、教书育人楷模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评审上,评审标准及权重不仅重视学术贡献和创新、教学水平和成果,而且重视立德树人成效,加强对教师思想政治、学术道德和个人品格的严格审查,就是一个正确而有力的导向。

三、“为谁”:教师成为“大先生”的价值镜像

对于新时代教师在为学、为师和为人及其给学生的示范上的要求,目的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作出新贡献。这就意味着新时代教师作为“大先生”,要心怀国之大者,心中有国家、有民族、有人民,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在这一点上,陶行知先生堪称“大先生”的杰出楷模。笔者在歙县陶行知纪念馆看到,陶行知15 岁时就在宿舍墙壁上题词铭志:“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祖国作出一些贡献。”1917 年,他完成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业,拒绝校方留学深造的邀请,在回国的轮船上和同学们说:“我的志愿是要使全国人民有受教育的机会。”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中小学基础教育,教育的本质要义是培养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但培养人不是抽象的人,不是没有国籍或不问国家民族立场情感的所谓“世界公民”,一个人再多的知识、再出众的才华,都是为具体的国家和组织服务的。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那种“长着一张中国脸,却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现象,值得教育界和广大教师警醒。

在此,提出一个供学术界和教育界反思和检视的问题是,从21 世纪初以来大量引进和涌入的教师专业化理论,虽然对促进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具有促进作用,但一些学者主张教师专业化所谓的专业情意、专业伦理,是一种价值中立和价值无涉,似乎要将教师的思想情感价值观从具体的国家、政党和教育情境中剥离出来,成为一个专业人。这就使教师专业化失去了应有的国家立场、民族情怀。因此,“大先生”必须明确“为了谁”的价值指向,将为学、为事与为人与党和国家“为谁办教育”“为谁培养人”这些教育的根本问题紧密联系起来,做好立德树人和培根铸魂的工作,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总体上说,新时代教师的“大先生”镜像,是我们所处的这个大时代对教师的客观要求和职业期待,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既是可以实现的目标,又需要一个爬坡进阶的努力过程,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教育实践中历练生成。

猜你喜欢
人师引路人品格
做好新时代背景下的学生引路人
服中成药,有时需要“引路人”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加强师德建设,锻造“经师”兼“人师”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机制构建新视角探究
听于漪老师讲如何做“人师”
母亲是孩子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