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银玲
(定西市安定区交通路中学 甘肃 定西 743000)
物理学科在初中和高中阶段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初中和高中物理知识有共通之处,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到的物理知识,步入高中之后会再次接触到,但是物理知识的难度有所提升,再加上教师讲解方法的不同,会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难。物理学科趣味性比较强,能够抓住学生的眼球,在教学中物理教师能够明显发现,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态度千差万别,初中物理知识的难度比较小,且学生初次接触,对物理学习充满憧憬,但是学生步入高中之后,面对难度骤然增加的物理学科,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在课堂中跟不上教师的节奏,课下自学无法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对于学生而言高中物理课程难度过大,导致有部分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的掌握十分扎实,但是高一物理成绩却直线下降,针对这一问题,物理教师要做好初升高衔接,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提供助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师开展能够意识开展初升高衔接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存在一系列尚未解决的问题,使得初升高衔接无法发挥应用的作用。教材表达首当其冲,初中生的理解能力的有限,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远不如高中生,因此,初中物理教材在设置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内容通俗易懂,易于学生理解,无论是在课堂中还是学生课下开展的自主学习,都能够牢牢掌握教材内容,而高中物理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崇尚科学和严谨,而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存在难度,无法把握课程的重点内容。其次,初中和高中的物理教学的侧重点并不一致,初中生由于初次接触物理对其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物理教师能够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在讲授的知识点时多以实验为主,先抛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在实验中寻找的问题的答案,与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相契合,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物理知识,在生活中也能够灵活运用,而在高中物理课程中,需要学生能够依据概念进行建模,导致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授课节奏[1]。
首先,物理初升高衔接开展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够灵活地应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高中物理考试中对知识的考查方式灵活多变,需要学生具备创新能力,而在新课改背景下,物理教师也在调整物理教学方法,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物理教学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会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发散,让学生凭借自身的理解能力来分析知识点,教师再适时地进行点拨,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能够把握课堂的重点内容,真正的掌握物理概念。而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整,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熟悉高中阶段物理学习的模式,并能够尽快的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掌握物理学习的重点,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初高中物理衔接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助力,学生在了解高中物理学习的模式之后,学习过程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还可以借助教材中的例题和课后题,带领学生分析题目信息,梳理解题思路,并掌握物理解题技巧,在此期间,学生的思维也会发生转变[2]。
其次,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虽然难易程度有所出入,但是有一部分知识点贯穿初中和高中物理教材,只是其在高中和初中物理课本中呈现的方式有所不同,而物理教师在开展初升高衔接时,需要借助这部分知识点开展,将其当作衔接的重点部分,如“力的平衡”这一概念。另外,物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物理教师也会借助生活开展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同时,能够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实践运用。但是教师在运用生活实例讲解物理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对物理知识的正确解读,不能仅仅依靠生活常识,要确保物理知识的正确性,避免学生受到的常识的影响而对物理知识的产生错误的理解,教师帮助学生树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思想观念。在初升高衔接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初中阶段所学的相关知识,在回忆的基础上导入新课内容,让学生将初中和高中的物理知识关联起来,不仅能够降低高中物理知识的难度,还能够帮助学生的理解。
无论高中还是初中的物理教学,都离不开物理教材的支撑,因此,中学物理教师在开展的初升高衔接之前,要回归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对教材内容形成初步的认识,在此阶段教师可以适当的点拨重点部分,加速学生的适应过程。高中物理在难度上有所增加,但是并未所有的知识点难度都比较大,高一上学期教材中涉及的部分知识点难度比较小,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比如,高中物理人教版教材,必修第一册课本第三章《相互作用——力》中,涉及到的重力、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等内容,学生在初中物理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课本第七章《力》第1节《力》中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复习回顾初中阶段所学的“力”相关的知识,在回忆之后引入新课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将高中与初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开展学习,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被调动起来,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因此,物理教师要重视教材的解读,并寻找教材之间的衔接点,借此开展授课,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3]。
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而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选择契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督促作用。在新课改背景下,物理教师若想要做好初升高衔接,需要从课堂教学入手,探索新颖且高效的教学方法,牢牢地抓住学生的眼球。在物理课堂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带领学生复习过后再引入新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新课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如高中物理人教版教材,必修第一册课本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在学习这一章节内容之前,教师可以从初中物理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课本第一章《机械运动》第2节《运动的描述》入手,在复习过后,教师的可以抛出问题,“《运动的描述》我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相信同学们已经牢牢掌握,那么高中课程中的《运动的描述》与初中阶段有何不同?让我们的一同进行探索。”在复习过后开展新课的讲解,能够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索,并分享初高中物理知识点之间的区别[4]。
中学物理教师在开展的初升高衔接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物理知识点整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消除学生学习中的不利因素,重视学生习惯的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对物理学科的学习也是同样。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听讲状态,对于在课堂中跑神的学生给予及时的引导,让学生专注于课堂教学,养成认真听讲的好习惯,教师在课程初始阶段就要向学生强调课程的重难点,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在讲解到这部分内容时,学生都能够有意识地提高专注力,而课堂教学也能够主次分明,学生不仅不会因为长时间专注出现的疲倦,反而会斗志昂扬,能够牢牢地掌握物理知识。另外,有部分物理概念贯穿于初中和高中,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之前,多会带领学生回顾之前所学,此时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要求,要及时地回顾所学概念和公式,对物理的学习不能浮于表面,要能够深入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在遇到问题时,要进行仔细的分析,找出其考查的知识点,对症下药。
综上所述,物理学科是学生学习的重中之重,物理教师要做好初升高的衔接,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首先对初中和高中的教材进行分析,找到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适当的进行补充,将知识点关联起来,教师还要依据教学大纲合理的调整课堂教学,结合班级中学生的物理程度,探索出易于学生接受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在物理课堂中的专注度,并在物理教师的指引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物理教师要重视初升高的衔接,将贯穿于初中和高中的物理知识提炼出来,并注重对学生思维的指引,让学生能够得明白初中和高中物理知识之间的区别,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还注重趣味性,让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高中物理课堂中,教师在讲解到某一知识点时,可以带领学生回顾初中阶段所学的内容,将两者的关联起来。初升高衔接的开展对于学生物理学习大有助益,不仅能够夯实基础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