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欢
内容摘要:在线阅读已成为阅读的一种重要方式,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育信息化的深度发展变革了教与学的形式,阅读形式也已不再局限于纸质的图书,更多的是在线阅读,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在线阅读素养至关重要。文章旨在从小学生在线阅读素养的构成和培养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了小学生在线阅读素养的培养策略,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在线阅读素养以及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水平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 在线阅读 阅读素养
良好的阅读素养是学生各科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个人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社会文明程度和国力的重要标志,而小学阶段正是培养阅读素养的重要时期[1]。“阅读是人类获取生活的智慧并参与社会的重要途径,阅读素养是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2]。“阅读素养是指个体运用识、记、读、说、思、写等方式对阅读材料进行阅读感知、阅读理解、阅读评鉴和阅读表达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及品格的综合表现,小学语文阅读素养是阅读素养在小学语文学科领域的体现”[3]。小学阶段是学习知识和个性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各种素养和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于学生的在线阅读素养的培养,应从小学阶段抓起,将在线阅读素养的培养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去。
一.阅读素养是小学生核心素養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资源开放、终身学习的时代,阅读素养成为人们学习与生活中最重要的素养之一。“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4]。阅读素养是一切知识与素养的来源,是学习其余各科知识的基础。我们通过阅读去获取信息,理解信息,体会文字背后隐藏的意蕴。同时,“阅读素养是关涉国家和个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5]。在知识经济的社会中,阅读素养慢慢成为各国文化实力的较量,有些国家甚至以人均阅读量作为衡量综合国力的标准。因此,培养小学生的阅读素养,是当今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基础,是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桥梁。培养了良好的阅读素养,对于学生在各科上都有质的帮助。有时存在“学生学习到了相应知识,但不能根据题目要求作出正确解答,往往答非所问”的现象,这都说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足。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主要在小学语文课上进行,但是效果却可以应用到各科的学习中。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在线阅读素养,是小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
作为一种新的阅读形式,在线阅读的人群正逐渐向低龄化过度。现在,儿童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平板等一系列电子产品接触在线阅读。小学生鉴于年龄小,缺乏学习、生活经验,对电子阅读内容缺乏鉴别能力,往往不能获取有用的知识和信息。在进行阅读时,难以实现新旧知识的构建和联结来达到深度阅读。同时缺乏自觉性和坚持性,容易中止阅读。此外,小学生的阅读基本依靠课内阅读,在课外的阅读量可以进一步加强,且阅读多为碎片化阅读。总体上,小学生缺乏系统性的阅读,阅读素养有待加强。
二.在线阅读素养的构成
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与教育的不断融合,使得阅读形式变的多样化,在线阅读逐渐成为阅读的主要形式[6]。在线阅读方式拓宽了我们的阅读资源获取渠道,开阔了我们的阅读视野,同时也对我们的信息素养、在线阅读能力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2019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 2019年,我国在线阅读占比同比增长13.5%;在线阅读用户总量4.7亿人,人均在线阅读量14.6本,其中53.8%的在线阅读用户每年进行20本以上的电子书阅读[7]。这说明在线阅读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我国的国民阅读意识在线阅读素养都有显著提升。2020年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指出:“人均电子书阅读量达9.1本,其中儿童已经成为阅读的重要用户,儿童数字阅读付费增长56.5%,日均数字阅读时长29分钟,每晚20-22点是儿童数字阅读的高峰。[8]”。下面就小学生在线阅读素养的构成,展开以下论述:
(一)良好的信息素养
对于小学生来说,传统阅读多来源于课本及一些课外纸质阅读,并且多数由教师、家长为其选择,小学生们获取阅读资源的渠道有限;进入“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在线阅读拓宽了小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网络上的海量学习资源在为小学生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向小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上的信息种类繁多且良莠不齐,对于年龄小、基础知识薄弱、社会经验不足的小学生来说,要想分辨、选择出适宜自己的阅读内容,是一项挑战,因此需要小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掌握互联网相关技能,具备更强的查找、辨别、筛选信息的能力。
(二)深度阅读的能力
网络使得阅读形式发生了变革,在线阅读与传统纸质阅读相比,更多的是一种非线性阅读。在线阅读具有的便捷性、高效性赋予小学生们的学习更大的灵活性,他们可以进行自主在线阅读,这就要求小学生有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在线阅读的过程中,小学生们可能被弹出的链接、推送消息等所吸引,而变换阅读内容,导致不能认真完成阅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小学生进行深度阅读,使得小学生与文本达不到知识的共建,这需要小学生们高度集中注意力,沉下心来阅读,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切勿将在线阅读变为囫囵吞枣、走马观花的过程。
(三)自觉抵制诱惑的能力
在线阅读促进了泛在学习的发生,小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机选取相应材料进行阅读,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化学习。小学阶段,正处于自身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小学生在此阶段,如果长时间接触网络,进行在线阅读,可能会养成依赖网络的习惯,导致在今后的学习中、生活中遇到问题,可能会过度依赖网络,而忽视其他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需要小学生形成平衡网络与现实、在线阅读与纸质阅读的能力,将在线阅读视为传统阅读的补充,而非摒弃传统阅读;同时,网络上资源繁多,小学生需要提高自制力,自觉抵制一些不良信息等,避免自己遭受侵害。
(四)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在线阅读与纸质阅读相比较,除了具备文字所拥有的表现手段,还具备声音、图片以及视频等表现形式,信息由单通道传递发展为多通道传递,在线阅读为读者更直观、迅速地呈现信息。但同时,过度的直观,可能会使得小学生们往往还来不及思考与想象便已经完成阅读;而传统的纸质阅读,具有一种沉浸的功能,可以让小学生慢慢阅读、细细思考,体会、想象文字背后的故事,与作者达到共情,更有利于对小学生的感情培养;在线阅读的快节奏与直观化,对小学生的想象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在线阅读素养的培养
(一)打造良好的在线阅读环境
想要提升小学生的在线阅读素养,除了要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外,还需要社会家校联手,共同为小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在线阅读环境。近年来国家对教育投入经费的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高校都设有存书丰富、学习环境舒适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可供学生阅读。而在中小学,特别是一些相对落后的地区,基本不设有图书馆,借阅书籍不便,阅读资源不足。早在2016年,学者丁锐等展开了有关阅读环境的调查研究,得出小学生的家庭阅读环境,尤其是文化资源,对小学生的阅读行为有很显著的影响,且影响远高于课堂环境以及阅读教学环境[9]。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于改进阅读环境的投入。学校可以构建适合小学生的在线阅读平台,一方面,需要保证平台中的阅读内容生动有趣,平台界面设计有趣活泼,以此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在线阅读兴趣;另一方面,需要保证平台中的阅读内容,适宜小学生阅读,符合小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家长应该与学校携手,向老师、学校咨询意见,在家庭中也营造出良好的在线阅读环境,完成亲子在线阅读。同时,社会加大网络净化力度,为小学生们打造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
(二)进行专门的在线阅读指导
可在平时为小学生进行专门的在线阅读指导课程。如指导小学生如何查找、筛选、辨别信息等,以全方位提升小学生的在线阅读素养。在小学生在线阅读的过程中,阅读平台以及工作人员给予小学生们互动和指导。如监测到学生在认真阅读,高效率完成一次阅读之后,可以在本次阅读结束之后对小学生进行鼓励和赞扬,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帮助小学生收获自信,在下次阅读中做得更好;在小学生在线阅读过程中,如果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及时提出,由专门工作人员帮助解决,不至于让小学生们丧失信心,乃至失去兴趣。
(三)阅读内容的精细化设计
阅读相对于电视剧、动画片等,形式比较单一,缺乏沉浸机制,不如游戏等易吸引小学生。因此小学生往往更倾向于观看一些生动活泼的动画片或者打游戏等,而对阅读缺乏兴趣。其中一点重要的原因就是阅读材料的内容缺乏系列化设计和趣味性,导致小学生的阅读动机不强。因此不管是教材中的阅读内容,还是课外阅读内容,在对阅读内容进行设计时,应体现系列化的特征。可以适当考虑游戏、动画片等的机制,设计出更加吸引小学生阅读的内容。
同时,针对教材中阅读内容存在的篇幅受限、缺乏交互性等问题,课外在线阅读作为教材的辅助,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小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呈现、交互、设计方式都有自己的要求,要想帮助小学生真正从中受益,就需要对阅读内容进行精准、巧妙的设计。小学生在进行阅读时,会体现出求知、猎奇、娱乐、崇尚个性等心理特性,便要求阅读材料应符合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富有趣味性,能激发小学生进行并保持阅读。同时在阅读内容的呈现形式上,增添材料的图文色彩,和文本背景等,如此可激发学生的情感及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阅读材料。
(四)舉办丰富多彩的在线阅读活动
小学生在注意、记忆方面,缺乏自觉性、稳定性,对学习内容的趣味性有较高要求,需要对学习形式进行系列化设计,使其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与特点。在线阅读实际上是一种社交阅读,具有开放性,这也是其与传统纸质阅读的区别之一。指导小学生在各自进行在线阅读的同时,可以举办一些在线阅读活动,将在线阅读与小学生的生活融合,在充分利用线上资源的前提下,扩展阅读,组织一些综合性、专题性的在线阅读活动。比如可以组织一些在线阅读竞赛,鼓励小学生们一起进行在线阅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全方位提升小学生的在线阅读素养。提供阅读交流的功能,开阔小学生的思路。小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解决问题,会对所阅读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提升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学生提供的反馈将进一步改进整体活动的设计,以期最大程度地促进小学生有效阅读。
(五)培养良好的在线阅读素质
良好的在线阅读素质表现为可以正确认识阅读活动,可以高度集中注意力,以一种稳定、积极的态度进行阅读[10]。要想提升在线阅读能力,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网络信息素养,对在线阅读内容进行深度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读者的在线阅读素养[11]。在新媒体支持的全民阅读的背景下,对读者的阅读素质也提出了新要求。针对小学生在线阅读,社会、学校、家长可以形成教育合力,培养小学生的在线阅读素养。此外,可通过促进小学生习得获得感,提高兴趣与增长自信,促进小朋友持续阅读,培养持之以恒的品质。提供阅读交流的功能,开阔小学生的思路。小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解决问题,会对所阅读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提升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在线阅读素质。
(六)讲究阅读内容推送技巧
小学生年龄较小,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容易间断课外阅读,丧失了账号活跃度。为此,在线阅读平台需要讲究一定的推送技巧,对阅读材料进行严密设计。为了方便进行课外在线阅读,设计智能推送模式。首先根据小学生的个人资料进行有针对性的推送。在线阅读平台可以记录阅读者的阅读行为,如阅读喜好、频率等等,进而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及阅读需要进行更细致的推送。又如相比于直接以一篇文章名字为命名进行推送,此时拟一个新颖的标题,用疑问句向小学生提出疑问,以此激发起小学生好奇心、探索的欲望,对促进小学生有效进行课外阅读更为有效。基于小学生自制力不足的特殊性,还可以配有激励、监督机制来保证阅读的效果。因此,本文考虑到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众多方面,以期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促进小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四.小结与展望
伴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深度发展,在线阅读已经成为阅读的主要趋势,成为一种被国民广泛认可的阅读方式。但目前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阅读体验可能不如纸质阅读深刻。在线阅读的快捷性,可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小学生各方面经验缺乏,正是出于应该积极探索、思考的阶段,直接呈现给小朋友,可能对小朋友的知识建构有影响。提升在线阅读素养的同时,而抑制了想象力的发展;又如阅读过程容易受到干扰,不小心触碰屏幕、设备突然弹出消息、设备电量低等均会干扰阅读;在线阅读缺少纸质的触感、墨汁的气息,可能会使小学生难以沉浸到阅读中,体会文字中的情境。因此目前关于在线阅读,还存在许多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值得广大学者研究。
参考文献
[1]宋乃庆,罗士琰.学生阅读素养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以小学生为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4):201-206.
[2]王晓诚.PISA2018阅读素养评估的特征解读[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171-179.
[3]罗士琰,宋乃庆,王雁玲.基于实证的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研究:内涵、价值及表现形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77-83.
[4]姜金丽.浅析核心素养背景下兴趣阅读与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J].中国新通信,2020,22(16):181.
[5]杨晓,李禹衡.美國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及其启示[J].教学与管理,2020(06):113-116.
[6]高建新,张艳楠,赵攀.数字化阅读与纸质阅读的比较研究[J].价值工程,2019,38(29):235-238.
[7].《2019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发布[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0,29(03):10.
[8]2020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人均电子书阅读量达9.1本[J].新民周刊,2021(15):27.
[9]丁锐,吕立杰,唐丽芳.小学生阅读环境、投入与习惯的调查研究[J].基础教育,2016,13(04):71-81.
[10]王健,张立荣.新媒介时代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素养的内涵与培养[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06):73-77.
[11]郄瑞丽.论新媒介背景下全民数字化阅读能力的提升[J].出版广角,2019(10):38-40.
(作者单位:湖州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