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瑶容
【摘 要】初中时政内容主要反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路线和社会生活中的重热点问题,体现当前国家、社会的价值导向,引领社会发展。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时政课教学能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学生有效的帮助,是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效途径。
议题式教学是通过创设情境、议题探讨,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展开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在初中时政课的教学中采用议题式教学,通过精选时政议题,优化设计教学活动,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思考,能促进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实现知识、能力、素养的三赢,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也是时政课教学行之有效的方式。
【关键词】议题;时政;核心素养
一、议题式教学概念及教学要求
所谓议题式教学,实则是以探究性话题为“抓手”,以结构化学科知识为主线和支撑,以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参与实践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和创新,是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以初中时政教学为例,开展议题式教学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离开了实践,教学就是“纸上谈兵”,一切都是空想。只有理论结合实践才能真正突出议题的价值,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这要求广大政治教师必须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关联,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素材、生活现象,落实政治理论,真正发挥政治学科的育人价值。开展议题式教学显然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在确定和设立议题时,教师应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围绕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和社会热点展开教学,确保学生对此感兴趣,能够在议题中获得生活启发,从而实现以议题促发展的教学目的。
二是议题教学的操作要始终指向核心素养。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议题式教学旨在培养学的生核心素养。在实践教学中采用议题式教学法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塑造学生正确的主流价值观,为社会培养真正需要的新时代新青年。
三是议题要具有可议性、综合性、系列性、开放性、思辨性。可议性、综合性、系列性主要针对议题本身,可议性强调议题是具有议论价值的,换言之即是:提出的议题应该是能够引导学生积极讨论的,本身是具有探究的价值的,是值得学生深入研究的;综合性要求教师在设置议题时结合教材内容的同时树立“大课融合”思维,可以融合其他学科知识,同时要结合教材内容拓展延伸课外知识、生活素材、社会热点、新闻时事,给学生提供具有综合性的议题,以综合性的内容开阔学生视野,增加课堂知识容量;系列性则强调议题与议题之间的关联,一节课可以设置多个议题,但每个议题不仅要围绕教材和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需要,同时应关联互相,始终围绕一个核心内容,这样的议题式教学才能确保一节课目标明确,效率最大化。
二、议题式在初中时政课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本文以《时事(初中版)》2020-2021年度第2期第14页《展开共同富裕新画卷》为例,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议题式时政教学进行探索。
(一)围绕时政 找准“议题”
本篇时事文章《展开共同富裕新画卷》围绕的主题是“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围绕这个时政内容,找出本课的主题。教学中主要围绕在“脱贫攻坚取得的成就”的主题文章及相关拓展来设置议题。可以搜集整理脱贫攻坚的相关素材及本土资源等择优使用,结合阅读时事内容等,让学生置身真实的情境中,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感悟,引导学生感受国家的发展及脱贫攻坚的成果,增强学生政治认同的学科核心素养。
在找准“议题”中,首先要体现本学科“立德树人”的鲜明特点,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由于教学内容不同,议题的主题设置也各不同,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议题设置必须凸显思政课学科的特点,体现其独特的价值诉求,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同时,议题的选择还应贴近初中生的生活实际,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
(二)优化设计 设置“议题”
确定中心议题后,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对时政内容进行恰当的处理,整合相关的知识点、教学素材、本土资源等,优化设计教学活动。
《展开共同富裕新画卷》议题式时政课教学,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同时结合更多脱贫攻坚时政热点内容,还可以结合本地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等来设置议题,优化设计教学活动。
例如,在本课资源整合中就涉及教材中的“百年奋斗目标”“共享发展成果、共同富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族精神”“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平、正义”等知识点,可以拓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脱贫攻坚胜利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我国脱贫攻坚的胜利对世界消除贫困促发展产生的影响”“脱贫攻坚中的榜样人物”等时政内容,整合这些教学资源,通过议题设置优化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本课教学活动设计中,可以设置如下议题,并形成学生课堂学习的“议题任务单”,开展课堂活动展开议题探究。
议题:脱贫攻坚(学生任务单)
2020-2021年度第2期第14页《展开共同富裕新画卷》
通过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设置,议题的探讨,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知识的巩固、能力的培养、素养的提升。
在知识整合利用、设置议题、优化设计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注意:1.做好学情分析,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议题式时政教学,是将议题作为课程组织的线索,打破传统的以学科课程知识为主线的知识体系。因此,在议题的设置中,必须充分考虑议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和学生原有的认知状态、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等。2.议题设置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贴近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即使是国家生活中的热点,也可以通过真实的学生生活和身边的生活情境进行结构化处理,将学生的生活“议题化”,回归生活,從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3.议题的设置要能充分调动学生,使其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角。通过情境设置、议题讨论,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深刻体验、明理、辨析、感悟、升华,主动学习,将知识内化于心,达成学科核心素养。4.应充分考虑议题之间的关联。议题的设置应该是环环相扣又环环相生的,它们之间是层层递进的。递进式地解决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学生的认知规律、身心规律发展的需要。
(三)依托“议题” 深度学习
议题式教学法一般包括议题选取、信息搜集、问题探究、内化反思等步骤,它能够建立起议题、情境、知识之间的联系。时政内容主要反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路线和社会生活中的重热点问题。采取议题式时政教学,能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通过了解国家、社会重热点,结合时政议题进行合作探究、深度讨论,主动思考、参与课堂,在情境体验中不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深度学习,培养思维、提高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学科核心素养,实现知识、能力、素养的三赢。
在《展开共同富裕新画卷》议题式时政课教学中,,结合上述议题3:根据上面视频频(视频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脱贫攻坚胜利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和时事14页的素材,请说明中国脱贫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学生通过了解我国“脱贫攻坚战的成就”就该议题展开讨论,总结观点,在知识的整合运用中培养思维、提升能力,养成政治认同。议题4:根据视频(视频内容:宁德下党乡脱贫致富的故事)和时事素材说说,为实现下党乡的脱贫致富都采取了哪些举措?通过引用宁德市下党乡这样的本土素材、建构情境和延伸知识,让学生感受身边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热情。通过议题,学生讨论、合作探究,在思维的碰撞中他们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语言表达想法,促进了其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运用知识又不拘泥于教材知识,拓展了学习的深度,思维的维度,学生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了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增强了自身的学习能力,实现了知识、能力、素养的三赢。
(四)内化于行 实践探究
如上文所言,议题式教学需要遵循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议题教学不仅体现在课堂上的合作探究之中,也体现在课外实践探究之中。教师有必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从课堂回归生活,在生活这一真实情境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当然,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前,我们也应鼓励学生先思考实践中可能遇到哪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例如,在“脱贫攻坚”这一议题结束后,我们就给学生设定一个“我身边的脱贫攻坚故事”议题,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课后调查,走访当地的时代楷模,或者采访当地为脱贫攻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和当地脱贫的群众。学生提前设计好调查计划,按照计划展开实地调查,小组成员做好分工和调查数据记录和资料整理,最后小组共同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或写一篇身边的脱贫攻坚故事。在这样的实践探究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合作意识,同时能让学生真实地看待脱贫攻坚这一丰功伟绩,理解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一政治策略,真正树立政治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理性精神。此外,也能以他人的故事和经历唤起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在时政课中使用议题式教学,实施活动型课堂,通过精选议题,优化设计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主体性,能更高效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促进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实现知识、能力、素养的三赢,是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效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毕建华.议题式教学促进深度学习[J].思想政治教学,2018(441).
[2]毕建华.议题式教学促进深度学习[J].思想政治教学,2018(441).
[3]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本文系福建省宁德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2021年度课题《初中思政课“知识、能力、素养”一体化研究》(立项编号:FJNDKY21-101)的研究成果)